「教科書式執法」現象探析丨他們爲何被點讚

“教科书式执法”现象探析丨他们为何被点赞

“教科书式执法”现象探析丨他们为何被点赞

編者按:2018年5月,一段圍觀群眾拍攝的上海民警街頭執法視頻走紅網絡,網友大呼“幹得漂亮”,這一系列操作也被稱為“教科書式執法”。

“教科書式執法”的出現,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它是一個偶然事件,背後卻蘊含著出現的必然,這是環境和時代的需要,也是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的必然結果。

“教科書式執法”是怎樣煉成的?自媒體時代,基層一線民警怎樣在鏡頭下執法?如何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監督壓力下,確保執法質量……這些都是新時代公安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教科书式执法”现象探析丨他们为何被点赞

2018年5月,一段上海民警街頭執法的視頻走紅網絡。

據介紹,視頻中的事件發生在5月13日,在上海一處開放式公園外,眾多車輛違停佔道,執勤民警於是貼條抄告,該車輛駕駛員將車停放路邊後,帶頭起鬨並拒絕配合執法。

期間,民警要求駕駛員出示駕駛證行駛證遭拒,民警口頭傳喚、三次警告無效,駕駛員的親屬則在一旁阻攔執法,隨後,民警使用了催淚瓦斯和警棍,將男子制伏,過程中,警察還多次提醒無關人員散開。最終,在駕駛員親屬的叫喊聲中,駕駛員被警察帶走。

看了視頻的網友都大呼警察“幹得漂亮”,有網友稱“依法執法就是文明執法”,還有網友評價說“這才是心目中警察的樣子”,這一系列操作也被稱為“教科書式執法”。

值得一提的是,走紅的這條4分鐘視頻不是民警的執法記錄儀拍的,而是圍觀群眾拍的。

警察“動手了”,卻被網友“一邊倒”點贊!這一視頻,似乎“刷新”了民警執法在公眾中的“口碑”。

這起民警“動手”又“暴力”的執法,為何能贏得眾人的點贊叫好?日前,本刊記者採訪了當事的五位民警,還原了當時的執法過程。

過程還原

陳蒙是視頻中多次警告並使用警械制伏駕駛員的警官,他隸屬於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特種機動隊,據介紹,特種機動隊主要負責日常街面和人員密集場所的治安巡邏,在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工作中,承擔部分整治任務,該隊分為若干執法小組,每個小組配一輛執法車和5名警力,陳蒙是這次執法小組的“車長”。

5月13日,陳蒙和同事巡邏時,發現一路邊有多輛汽車違停的情況,這些違停車輛佔了一個車道,影響了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陳蒙和同事就去對這些違法停放的車輛進行抄告。

白衣男子就是網絡視頻中那位抗法的駕駛員。該駕駛員是民警在對其他車輛抄告執法過程中,將自己車停在路邊後下車的,當時,陳蒙讓他把佔道車輛開走,他並沒有聽從指揮。對陳蒙要求他消除違法行為,這名男子表現出特別的反感,不但拒絕配合警察執法,還挑釁稱:“我就慢慢走。”

警察的執法記錄儀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況:

陳蒙:“你是開那輛車子的?你現在已經違法了,馬上開走。”

白衣男子:“我已經被拍了吧?”

陳蒙:“給你十秒鐘時間開走,你要消除你的違法行為。”

白衣男子反感又不屑:“我就慢慢走。”

隨後,陳蒙要求他出示駕駛證、行駛證併發出警告,但白衣男子並沒有配合。陳警官就告知他,該行為已經構成阻礙執行職務了。

期間,有群眾問警官可以拍照嗎?陳蒙警官說可以。

面對警察的要求,白衣男子並沒有直接回應,反而背起手來。網絡上流傳的視頻正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的。

白衣男子與民警作出一副對峙架勢,叫囂著“來來來,噴我臉上嘛!”

陳蒙:“有沒有(駕駛證行駛證)?”

白衣男子:“打我,來來來。”

陳蒙:“有沒有,請你馬上拿出來。”

白衣男子:“噴我臉上嗎?”

陳蒙:“請你馬上把駕駛證行駛證出示一下。”

群眾:“他(警察)有這個權利,你給他看駕駛證行駛證。”

民警:“服從我的指令,否則進一步使用武力。”

當事人家屬:“快來拍呀!警察打人啦。”

面對警官的執法,這名駕駛員拒絕配合,陳蒙決定將他口頭傳喚至派出所,進行下一步的調查。當陳蒙準備把他帶上警車的時候,他有了明顯的反抗動作,用肘部來擊打民警,於是陳蒙馬上警告:“第一次警告你,把駕駛證拿出來!第二次警告!第三次警告!”警告完畢,陳蒙向白衣男子噴了催淚瓦斯。

命令其實就暗藏在警告裡。幾乎與此同時,在收到陳蒙的指令後,民警王榮華立刻上前配合控制了白衣駕駛員的左手。

另外三名民警則負責周圍警戒。

過程中,警察多次提醒無關人員散開,最終,在駕駛員的家屬叫喊聲中,駕駛員被帶走。

快速處置

整個處置過程短短几分鐘,在覆盤執法過程的時候,幾位當事民警的一個共同感觸是,現場執法處置快速果斷很重要,決不能拖泥帶水。

五人一組的執法配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角色。在這個執法小組中,陳蒙和王榮華負責控制抓捕,楊華傑、孫偉斌和奚偉博則負責周圍警戒,需要密切觀察周邊動態,萬一有人再衝出來的話,他們要負責實施控制。

一位圍觀群眾接受採訪時表示:“其實大家在旁邊都在勸,但是當事人沒有聽進去,也一直沒有拿出來駕駛證,就是一直跟警察在那裡碎碎念。其實配合的話,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大家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

周圍陸續有群眾圍攏過來,有些拿手機拍攝。負責警戒的民警用身體畫出了一個臨時警戒線,不停地提示群眾不要上前。“主要是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圍觀人群往前湧,可能會造成混亂,二是陳警官使用了辣椒水,辣椒水噴霧之後,周邊空氣裡面還是瀰漫著辣椒水,對群眾也不太好。”

陳蒙表示,整個執法過程都沒有超出日常訓練。“三次警告,就是要讓你明確,準確地收到我對你的警告,我覺得三次就是應該足夠準確,足夠明確了,其實這個也是我們日常訓練的一塊,我們車組的這些同志大家都很默契,我這個警告之後,接下去就是下一步行動,所以他們馬上就上去配合我一起處置。”

現場處置結束,立即將當事人帶往派出所。“我們就是考慮到,圍觀群眾越來越多,在現場可能無法控制,那我們就迅速把他帶上警車了。”

在去往轄區派出所的路上,陳蒙拿礦泉水對白衣男子進行了眼睛清洗,到了派出所,又馬上帶他去盥洗室洗了。

結尾“彩蛋”畫龍點睛

整個執法過程中,警察沒有阻攔周圍人的拍攝行為。而在網上流傳的群眾拍攝的視頻中,最後一部分是民警楊華傑對拍攝者說的幾句話:“我今天跟你說啊,你拍可以,但是你不能斷章取義,掐頭去尾,你要傳你就整段傳,出了事情你自己負責,OK!”

這最後一部分也被網友戲稱為“彩蛋”,大家紛紛稱讚這名警察說的在理。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玉華說,近年來,公安部組織的民警執法視頻培訓會,展示了民警如何在鏡頭下執法,自身要嚴格執法,也要自覺地接受公眾的監督,除了特別例外的情形,是允許公眾監督和拍攝的。

而要習慣在“鏡頭”下執法,意味著要積極接受監督,此次執法過程,處警民警確實做到了這點。與此同時,坦蕩地提示拍視頻者“別斷章取義”、“要傳就整段傳”,理清責任義務,也避免了訛傳帶來的誤導後果。

身正不怕影子斜,執法規範不怕鏡頭對準,可也有必要避免鏡頭呈現不全進而被“帶錯節奏”。有媒體評論說,在當事男子家屬喊出“警察打人啦”的情況下,考慮到片面呈現易激起的負面輿情,以提醒而非脅迫的語氣做出提醒,比以往有執法者對拍照者威脅刪除甚至強行拘留,明顯合理得多。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網上流傳的整段視頻4分鐘,5月14日晚,最先由一個微博賬號@天中捕快發出的,隨後各媒體轉載。央視記者聯繫上了最先發布視頻的博主,據他介紹,他最先在一個微信群裡看到有關的三段視頻,發視頻者起初是在質疑警察為何如此暴力甚至大聲呵斥?@天中捕快博主認為,他們不理解這其實是一種警察的命令,於是,他不作任何刪減,將這三段視頻拼接成一條,就在微博發佈了。

在13日至16日這段時間內,該視頻轉發量不大,尚未引起輿論關注。17日,@新浪視頻、@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官微對事件進行了轉發傳播,引發網民關注,輿情量急劇增加。18日,上海警察“教科書式執法”相關信息進一步傳播,《人民日報》在微信公眾號發佈的《這段視頻火了!網友點贊“教科書式執法”》一文為輿論定調,“央視網”“中國新聞網”“新浪網”等媒體網站對於事件進行了大量報道,推動了輿論的進一步發展。

警察都動用警械了,卻未被貼上“暴力執法”的標籤,反倒廣受認可,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涉事警察執法嚴格遵循了規範程序,這跟之前有些引發負面輿情的暴力執法場景大相徑庭,也以規範執法堵死了“有權,任性”的質疑空間。

2016年7月,公安部組織過全國公安機關規範執法視頻演示培訓會,從法律要求、處置流程、行為舉止、策略技巧等方面明確了民警執法規範細則,還要求民警習慣在“鏡頭”下執法。此次幾名警察其實也是“依規而行”。

即便如此,很多人仍對其大加讚許,究其原因,無外乎三點:其一,執法“硬氣”但不濫施暴力,而是拿捏好了規範執法的分寸。其二,對於圍觀者的拍攝應對妥當。其三,涉事警察不卑不亢,不是直接動用警械,而是按照法定程序“先禮後兵”,在提醒、警告不奏效後再升級處置方式。這確實是一次執法的典型樣本。

這起“教科書式執法”後,陳蒙等5名當事民警榮立集體三等功。

文章來源:《人民公安》雜誌2018年16期 孔大為

吳藝 徐波 )

“教科书式执法”现象探析丨他们为何被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