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怎麼改?不妨學下「教科書」

老舊小區怎麼改?不妨學下“教科書”

風雨連廊推薦案例

老舊小區怎麼改?不妨學下“教科書”

屋頂綠化推薦案例

廣州老舊小區微改造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近日,由廣州市城市更新局牽頭編制的《廣州市老舊小區微改造設計導則》(簡稱《設計導則》)正式印發實施,為全市老舊小區微改造提供“教科書”般詳細權威的指引。

開展微改造設計競賽 獎金總共42.5萬元

根據《廣州市老舊小區微改造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到2020年,重點推進全市779個功能配套不全、建設標準不高、設施設備陳舊、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較差的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眾多正在進行以及即將進行的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如何提高設計質量、提升改造水質是關鍵。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有關要求,廣州市重點從探索項目建設機制,加強老舊小區改造頂層設計、機制保障、技術支撐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微改造水平。

市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設計導則》的出臺,進一步細化了老舊小區微改造設計標準,為改造工作提供了規範指引和經驗參考,有利於提高廣州老舊小區微改造設計質量和水平,提升改造成效。

此外,廣州市城市更新第二屆設計競賽——“我是社區規劃師”廣州市老舊小區微改造規劃設計方案競賽也正在進行中,設置總共42.5萬元的獎金、選取5個具有代表性的老舊小區徵集微改造方案,廣泛宣傳發動更多人為老舊小區微改造提供“金點子”,拓寬規劃設計思路。

鼓勵設風雨連廊 進行屋頂綠化

在具體微改造過程中,分基礎板塊和提升板塊兩部分,將樓棟設施、建築修繕、服務設施等9大改造類目,細分為60個設計要素,結合各要素特點,明確規範依據與參考、總體要求、設計流程、設計要點等具體指引,並列舉成功案例、優秀設計作為參考,並從公共空間、服務設施、小區建築、文化藝術四個方面,結合案例分析解讀,提供特色設計引導。

例如,在環衛設施佈置上,《設計導則》就有詳細指引:規劃沿道路每隔70米設置分類收集點,實現片區垃圾收集點全覆蓋;結合原環衛設施,增設寵物廁所等人性化的設置;鼓勵引入智能化垃圾分類系統。

在小區步行系統設置方面,鼓勵在小區內設置風雨連廊,建議結合連廊設置座椅、雨棚、報刊欄,滿足居民休憩、交流、乘涼、避雨的需求。此外,也鼓勵進行立體綠化,設置屋頂花園,並進行多樣的空間劃分,使得屋頂花園能夠閱讀、休閒,供居民充分交流。

劃分三類小區 改造優先內容各不相同

本次《設計導則》統籌“水、路、電、氣、消、垃、車、站”等建設內容及建設標準,相關內容與《廣州市老舊小區微改造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充分銜接,分為工作目標、應用方法、相關規劃要求、前期策劃指引、要素設計導則、特色營造指引六部分。

《設計導則》提出了品質小區、文化小區、智慧小區三個改造設計願景,以及關注民生、凸顯特色、面向實施三大目標。梳理了與老舊小區微改造相關的城市形態風貌、歷史文化保護、城市更新三方面的規劃要求,提煉管控要點。同時將全市老舊小區劃分為三大類——分別對街巷型老舊小區、單位大院型老舊小區、商品房型老舊小區提出改造設計要點。

街巷型:優先解決民生問題

街巷型老舊小區以海珠區仁和小區為代表,由於建造時間較早,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往往按照早期的城市住宅標準,基本已不能滿足當前居民的需求。因此,在改造設計中,應首先排查甄別小區最為緊迫的基礎民生部分內容,優先解決基本民生方面的問題——例如,“三線”亂搭、消防通道不規範等,再適當拓展提升類的改造項目。

單位大院型:優先解決活動設施

單位大院型老舊小區以梅花街梅花路小區為代表,這類小區建造時間同樣較早,無論住宅本體還是小區公共設施、公共空間,均難以滿足居民對日常生活的需求。改造設計應優先解決公共空間缺少活動設施、小區缺乏適老設施等基本生活要求,有條件的小區可增加優化提升類改造內容。 

商品房型:公共活動空間、電梯是重點

商品房型老舊小區以東湖新村小區為代表,這類小區具有相對完整的小區空間,但由於開發年代較早,服務設施配套標準較低,矛盾比較突出的方面包括停車位不足、公共活動空間不足、電梯配置不足等,這類小區改造應從居民的基本服務需求出發,完善小區基本服務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