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婚族」背後的無奈和悲傷

“懶婚族”背後的無奈和悲傷

喬志峰

年輕人懶婚?穩穩的幸福需要等一等。民政部門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下降7%,已經是連續第4年下降了。很多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齡也在延後,江蘇更是推到了34.2歲。在他們看來,不著急結婚並不是排斥婚姻,只是還在等待最篤定的“心動信號”。(9月13日《中國青年報》)


“懶婚族”背後的無奈和悲傷


​誰的婚姻誰做主,什麼時候結婚、多大年齡結婚屬於個人的選擇和自由,也跟自身的各種條件息息相關,如果是某個或者部分年輕人選擇“懶婚”,無須對此大驚小怪。不過,當“懶婚”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家庭的、社會的一系列問題。“懶婚”最直接的影響之一,就是會出現一大批錯過最佳生育年齡的大齡產婦,生育方面的風險增加。而在老齡化社會已然到來的大背景下,人口更新速度放緩、週期拉大,也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的整體協調發展。

“懶婚”現象日益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開明、開放,只有成家才能立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傳統老觀念已經日益淡化,代之以對幸福和家庭的重新定義與詮釋。另外,有些人“懶婚”還是責任感的體現,在自己心理和經濟等方面的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匆匆成婚,既是對對方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會給婚姻和今後的生活埋下諸多隱患和不穩定因素。與其如此,倒不如等到“準備好了”再好整以暇走進婚姻的殿堂。


“懶婚族”背後的無奈和悲傷


​當然毋庸諱言的是,青年人“懶婚”也不完全都是個人因素造成的,還有很多現實的原因與考量,甚至有一些還透著幾分無奈和悲傷。現如今社會競爭壓力較大,有些年輕人在工作、感情、婚姻等方面面臨不少實際困難。不說別的,單是城市裡的一套房子,就把很多人都壓彎了腰。沒有房子,結婚、生子難免受到影響。讓社會分配機制更科學、更公平起來,給年輕人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上升渠道,他們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處境、改變命運,在所有人的面前挺直腰桿,在婚姻等方面的選擇有更多的自主權。


“懶婚族”背後的無奈和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