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婚族”背后的无奈和悲伤

“懒婚族”背后的无奈和悲伤

乔志峰

年轻人懒婚?稳稳的幸福需要等一等。民政部门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下降7%,已经是连续第4年下降了。很多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在延后,江苏更是推到了34.2岁。在他们看来,不着急结婚并不是排斥婚姻,只是还在等待最笃定的“心动信号”。(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懒婚族”背后的无奈和悲伤


​谁的婚姻谁做主,什么时候结婚、多大年龄结婚属于个人的选择和自由,也跟自身的各种条件息息相关,如果是某个或者部分年轻人选择“懒婚”,无须对此大惊小怪。不过,当“懒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家庭的、社会的一系列问题。“懒婚”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会出现一大批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大龄产妇,生育方面的风险增加。而在老龄化社会已然到来的大背景下,人口更新速度放缓、周期拉大,也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

“懒婚”现象日益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明、开放,只有成家才能立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老观念已经日益淡化,代之以对幸福和家庭的重新定义与诠释。另外,有些人“懒婚”还是责任感的体现,在自己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匆成婚,既是对对方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会给婚姻和今后的生活埋下诸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与其如此,倒不如等到“准备好了”再好整以暇走进婚姻的殿堂。


“懒婚族”背后的无奈和悲伤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青年人“懒婚”也不完全都是个人因素造成的,还有很多现实的原因与考量,甚至有一些还透着几分无奈和悲伤。现如今社会竞争压力较大,有些年轻人在工作、感情、婚姻等方面面临不少实际困难。不说别的,单是城市里的一套房子,就把很多人都压弯了腰。没有房子,结婚、生子难免受到影响。让社会分配机制更科学、更公平起来,给年轻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上升渠道,他们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处境、改变命运,在所有人的面前挺直腰杆,在婚姻等方面的选择有更多的自主权。


“懒婚族”背后的无奈和悲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