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兔解析「幸福共享經濟」

幸福兔解析“幸福共享經濟”

  • 幸福社創始人

很多做社群的人都在問兔子:“幸福社做了三年,為什麼能擁有這麼多高淨值會員,而且他們對幸福社和兔子本人充滿愛和支持?”

兔子一直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幸福的力量。但3月30日的生日會後兔子開始反思:一個好的社群究竟需要什麼?僅僅靠自己的個人魅力是不夠的,幸福社的全部僅僅是幾百號會員那麼簡單嗎?不,現在的幸福社需要醞釀一次轉型,一次蛻變。

幸福社為何轉型成“共享平臺”

幸福社的前身名為“幸福社群”。在幸福社創辦的第二年,兔子非常尊重的老師告訴她:“如果真的想做一個大事業,一定記得它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不是一個小而美的生意,它一定是大情懷,大使命,能給世界留下一些東西的事。”

三年來幸福社雖然一步一腳印,從第一年的100名高淨值會員發展到第三年的600多名,但這遠遠不夠。兔子認為這些會員的標籤不僅是高顏值、有故事,他們擁有的更有價值的東西是幸福的力量,並能把幸福傳播出去的能力。

幸福社團隊很快組織了會議,思考這個平臺的不足。生日會那天有很多大咖來為幸福社站臺,大家意識到這並不是因為兔子的個人魅力,而是因為幸福本身的力量。無論普通人還是大咖都有內在的心靈需求,所以他們願意分享,願意鏈接。

幸福兔解析“幸福共享經濟”

當幸福社越來越熱鬧,越來越多人流連忘返時,正是幸福社需要警醒的時候。幸福社不應該是以兔子自己所研發的幸福體系為導向的成長平臺,它一定是一個面向社會的,能真正敞開讓更多人有不同的幸福價值觀,成長蛻變的地方。“當你付出你自己的時候你才真正地愛著,當你不怕失去的時候你才真正的活著。”

促使自己做了一個大的決定,必須創新,必須轉型,不能滿足於舒適的小圈層。

幸福共享經濟

這是一個共享經濟的時代,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共享決定了你的格局。兔子的良師益友薛蠻子在遊學時對她說:“幸福就是和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但最重要的是分享和傳承,你要把這個世界上你認為好的東西分享出去。”

一個人能夠成功,他一定有一顆願意分享、願意學習的心。前些日子薛老也開始玩直播,請來了兔子和十三妹CEO小逗丁等人到家中分享直播經驗,這樣的學習精神讓兔子深受感染。共享經濟時代裡,不論大咖還是普通人,都願意拿出一些資源去做共享的事。當大家都有共享精神,又能彼此支持,彼此看見,就可以創造更多幸福——這是兔子對幸福共享經濟的理解。

幸福兔解析“幸福共享經濟”

薛蠻子和幸福社一起在日本以“共享”形式做的“蠻幸福”民宿就是一次關於共享的嘗試。大家有資金、有資源,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湊在一起去做一件事,藉由這個標的物把大家願意鏈接的心放在一起,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不管做社群還是做企業,都需要一顆開放的心。兔子直言前三年自己很迷戀自己的課程,自己的社群,但這產生了很多問題。作為一個普通人,不管多麼優秀,都是有侷限的。

如何能真正為社群成員創造價值?很多社群領袖都有這個困惑。我們需要跳出個人侷限,以開放的心態去鏈接、共享。

想要成長,必須開放

不是隻有馬雲才需要去談願景和價值觀。做企業,活下去是第一位,但如果一味求生存,這個社群一定沒有生命力,沒有持久力。不管公司和社群有多小,也一定要知道使命、願景、價值觀的重要性。所以幸福社最初雖然定義為女性成長社群,也對男性張開懷抱。

當你用自己狹小的思想去定義平臺、社群甚至一個人的時候,你很難享受到大的、開放的幸福感。幸福社要想成長,一定要開放。生日會後兔子做了一個決定,將幸福社完全地開放。幸福社要想成長,一定要開放。

幸福兔解析“幸福共享經濟”

在社群和個人的成長道路上,兔子和很多良師益友保持著深度鏈接。“你看不見自己的侷限時,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然後你會改變。”每一位社群領袖和創業者都會面臨“開放”的這個坎兒,這是自我認知的突破。

兔子一度認為高門檻是社群質量的保證,但後來和優秀的朋友們交流之後發現,這是因為自己的技術沒有革新,缺乏國際化視野。後來去日本、去印度等地遊學後明白,真的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去解決教育成本的問題。

埋頭創業時做的只是自己認為對的模式,發展到某個需求突破的階段時,必須在交流裡審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