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巨亏40亿的滴滴,为什么做到行业第一,依然赚不到钱?


半年巨亏40亿的滴滴,为什么做到行业第一,依然赚不到钱?

现在市场上滴滴一家独大,车也不是滴滴投资买的,司机的工资也不是滴滴付的,用户打车也不便宜,司机也没挣到钱,为什么6年过去了,滴滴还会赚不到钱呢?

滴滴已经承包了大半个月的热搜了。

从“乐清顺风车事件”发生开始,滴滴几乎就没下过热搜榜:滴滴创始人成为、总裁柳青出面道歉、滴滴宣布将无限期下线顺风车、滴滴暂停夜间服务、滴滴消失的第一夜......以及今天的滴滴未提前通告停深夜车。

在这些有关滴滴的热搜当中,还有一条也是引起了热议,关于滴滴面对巨额亏损的问题。

9月7日,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发布了一封公司内部信,在信中,他表示:

滴滴绝不是一家黑心企业,也绝不是一家赚钱高于一切的企业。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我们出行业务对应GMV的平均Take Rate约为16%,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公司整体对应GMV的毛利率只有1.6%。上半年,包括司机高峰期补贴、接单和服务奖励、乘客优惠等在内的总补贴返还金额超过117亿人民币。利润绝不是滴滴最关注的目标。

虽然程维一再表示滴滴“不是一家赚钱高于一切的企业”,也表示“利润绝不是滴滴最关注的目标”,但就在今年3月初,滴滴还曾预计2018年其主营业务将实现盈利,净利润有希望接近10亿美元,公司整体“微赚钱”。

半年巨亏40亿的滴滴,为什么做到行业第一,依然赚不到钱?

据了解,滴滴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就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6年亏损390亿元。虽然这个数字和Uber去年45亿美元的净亏损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滴滴想要实现“微赚钱”似乎已经是不可能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禁要问了:

现在市场上滴滴一家独大,车也不是滴滴投资买的,司机的工资也不是滴滴付的,用户打车也不便宜,司机也没挣到钱,为什么6年过去了,滴滴还会赚不到钱呢?

1、烧钱大战,钱花在了补贴上

如今行业竞争的烧钱风气,几乎是从网约车开始的。

最初与快的、Uber进行的打车大战,滴滴采取的竞争方式就是不断的投放和补贴,各方比拼的就是谁家的补贴力度更大,也就是我们说的烧钱。

通过持续不断的烧钱,滴滴拖死了大部分的对手,合并了快的,收购了Uber中国,市场份额也一度超过90%。

在网约车行业慢慢趋于平静,滴滴开始减少补贴,以盈利为目的运营之后,美团出现了。去年的那一场滴滴和美团的烧钱大战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美团去年在南京推出了网约车服务,今年曾宣布在3月份进入上海市场,进一步扩大该业务,在上海上线3天就拿下了超过30%的市场份额,让滴滴感受到了紧张与压力。

而美团在进入上海市场之后又以大规模的补贴来刺激乘客和司机,据称,美团为进行烧钱大战,每月亏损5000万美元。

半年巨亏40亿的滴滴,为什么做到行业第一,依然赚不到钱?

除了美团,神州专车、嘀嗒、蔚来等公司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这让滴滴不得不重拾烧钱补贴的老路子,加大补贴力度,谁都知道,这是抢占市场的最快捷径。

程维说,今年上半年滴滴在补贴上已经投入了117亿,而去年这一项的投入为181亿,半年时间已经达到了去年的65%,相信其中应该有不少都是用在了和美团等公司抢市场中。

2、精细化运营,研发成本上升

在滴滴合并快的、收购Uber中国之后,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完全是一家独角兽级别的互联网公司。

没了外患,滴滴开始着力于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体验,这就需要滴滴在智慧交通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引进尖端人才,来进行科学研究,让用户拼车更顺利,缩短用户打车时间,缩短司机接单时间等等......

在研发上庞大而持续的资金投入也进一步增加了滴滴的运营成本,据数据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滴滴的研发费用达到了71亿元,由此可见其在研发上的投入。

3、业务出海,国际化布局需要花钱

滴滴曾在2017年内部信中提到其发展规划,其中作为扩展战略的重要一步就是国际化布局。

今年1月,滴滴收购了巴西99;2月,滴滴宣布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日本网约车市场;4月,滴滴进入墨西哥;5月,滴滴进入澳大利亚。

由此可见,滴滴确实是在一步一步实现它的国际化布局构想的。

但国际化的布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要面临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回本周期长等问题,短时间内资金有去无回。

4、版图多元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除了与美团的网约车大战,滴滴和美团之间还有一项竞争,就是外卖大战。

在美团的刺激下,滴滴也宣布进入外卖市场,并在短时间内增加了数个城市。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滴滴要想在美团和饿了么之间杀出一条路,势必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启用烧钱模式。

除此之外,滴滴也在向保险、信贷、支付、汽车金融等领域持续扩张,虽然这些扩张版图能够让滴滴的业务更多元化,但也决定了滴滴耗费大量的资金亦是在所难免。

5、网约车行业监管收紧,成本上升

2016年7月多个部委联合通过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行业进行规范管理,要求参与运营的车辆、司机都要取得相应的资质。

半年巨亏40亿的滴滴,为什么做到行业第一,依然赚不到钱?

从那时开始,大量无法取得资质的司机、车辆退出了这个行业。

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要想以更少的补贴来获取更多的收入,其基础条件就是由足够的运力。在运力减少的情况下,滴滴要想刺激更多的司机加入,或者不让司机流失过多,也不得不提供补贴,或者为遭遇巨额罚款的司机提供补偿政策,这也导致了运营成本的上升。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网约车行业本身的商业模式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曾在解释为什么Uber不能盈利的问题的时候提出,Uber这种以更低价格颠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注定无法盈利。

一来,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极低的准入门槛和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大打价格战,公司和司机都无利可图。

二来,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每个司机分摊到的订单必然减少,收入也会越来越少,这会导致司机的流失,过去一年美国的Uber司机流失率就高达96%。而司机是网约车行业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司机,谈何盈利。

如果想要通过提高司机的收入来避免流失,只能提高服务价格或者司机的分成比例,这又会挤压网约车公司的盈利空间。

对于滴滴来说,除了安全问题,如何实现盈利,或者如何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也是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