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要孩子考第一的名人家长们

小编邻居有一个小孩,上五年级,每天放学回家都是耷拉着脑袋,很不开心的样子。有一天我跟他的妈妈聊天,他妈妈聊起现在的教育,说:现在孩子竞争太激烈了,我给我家孩子买了好多课外书,每天放学回家到吃饭前这段时间都得做好多题。我问,孩子会喊累吗?她说:当然会,但没办法,楼下的小孩跟我家孩子一个班,人家这次考了第二名,我家孩子才考第六,太差了!瞬时心中有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我想,除了课本和名牌大学,或许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爱”孩子,那些偶尔看到的充满睿智的教育方式,每每看到总能让小编肃然起敬,今日小编整理了一些“名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能用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或许结果也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些不要孩子考第一的名人家长们

白岩松:你要是考了第一,我跟你急

2013年中考前,白岩松和他的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白岩松曾给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邮件”,邮件中特别强调“不争第一”。“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将永远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黄菡:我从来没有辅导过孩子学习

黄菡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最坏影响,莫过于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对女儿的学科学习,我从来没有辅导过,就算是我能辅导的,我也不会去辅导。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由她自己做的事情啊。我培养她的目标就是自己能够独立生活。

如果她碰到困难,她要学会寻求帮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譬如我会问她,你最近这段时间,学习上有困难吗?这个困难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如果是不正常的,譬如说在一门学科一段知识上的接受上确实有障碍,我就会问,你需不需要找老师来辅导?你想找哪里的老师来辅导?这些我都会“依赖”她的经验。

亲子关系,作为一种长久、亲密的关系,要学会经营。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用知识和理论去“经营”。并且要学,真的要学。我觉得不仅仅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妈妈要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也要学。

徐小平:我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

徐小平认为,如果孩子成功了但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我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多出去认识世界,多交朋友。喜欢交朋友,受人欢迎,这样的个性今后会帮到他。在团队中,老板、客户、同事就会喜欢他,愿意成全他,给他机会。这对于人生和事业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对孩子们最大的期望是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不是成功这两个字。”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现创“真格”天使投资基金。

雷军:学会与自己的孩子交朋友

我对孩子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呢?是怎么能够变成孩子的朋友。做家长的,总觉得孩子很逆反,尤其在七八岁的时候,她挺逆反的,不太容易听你的话,所以关键问题是你怎么把自己变成她的朋友,能够陪她一起做一些什么事情,在这点上我是想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说我陪她去骑自行车,她觉得骑自行车很好玩,看到院子里小伙伴骑自行车,她也要,原先带旁边小轮子的,她觉得不行,再给她换一辆标准的自行车,有时候周末带她去骑自行车,她就挺开心的。

林清玄: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说到这里我真感动啊,终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