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国土局副局长陈伟城:“三旧”改造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东莞国土局副局长陈伟城:“三旧”改造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市国土局副局长陈伟城接受采访

东莞时间网讯 (见习记者 刘召 记者 林朝丰)“旧村、危房、旧厂、环境脏乱差……”这是东城牛山钟屋围旧村过去给外界的印象。

拆危房、建高楼、修道路、建公共配套设施……借助城市更新“三旧”改造政策,钟屋围旧村正在悄然改变。

“三旧”改造后,钟屋围旧村村民平均获得350万元/户现金补偿、超过200㎡/户的现代住宅和平均40㎡/户的临街旺铺,钟屋围旧村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市国土局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市国土局副局长陈伟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国土局将举全系统之力,践行资源惠民利民为民理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履行职责。

“三旧”改造 完成旧村庄改造148宗、面积10241.9亩

钟屋围旧村改造项目,位于东城街道牛山社区莞长路西侧,东莞市第一中学东南部,“旧村、危房、旧厂、环境脏乱差……”这是钟屋围旧村过去给外界的印象。如今,借助城市更新“三旧”改造政策,钟屋围旧村的人居环境和乡村面貌实现了华丽转身,这里将建成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的社区。

东城三旧办负责人介绍,改造前,钟屋围旧村内部道路破败,房屋建筑质量差,生活配套严重缺乏,大部分原居民已迁离,村内居住大量“三无”人员,并开设很多无证经营小作坊,村内脏乱差情况严重,给附近学校及村民带来严重的环境和治安问题。

为此,在“三旧”改造过程中,增加片区道路、公园和绿地等公建配套,从根本上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解决周边环境、治安问题,让集体、群众及周边学校师生得到实惠。

拆危房、建高楼、修道路、建公共配套设施……钟屋围旧村正在悄然改变。据介绍,钟屋围旧村改造面积约为19.06万平方米,涉及钟屋围200多户村民共800多人、近2000间房屋,回迁房占地2.7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幼儿园、公园、广场、球场、村民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道路等公共设施。此外,旧村改造还修建了周边道路,完善周边路网格局,而作为公共配套设施的公园,占地超过3万平方米,建设一系列康体娱乐设施对外开放,将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除了旧村环境得到量的提升,集体收益也将大大提高,村民平均获得350万元/户现金补偿、超过200㎡/户的现代住宅和平均40㎡/户的临街旺铺。通过改造,钟屋围旧村居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钟屋围旧村改造是市国土局乡村振兴“三旧”改造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旧村庄改造148宗、面积10241.9亩。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纳入“三旧”改造标图建库2727宗、面积25.1万亩,其中旧村庄354宗、面积27437.5亩。

东莞国土局副局长陈伟城:“三旧”改造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东城牛山钟屋围旧村“三旧”改造项目(资料图 郑琳东摄)

农田建设 投入4.6亿元,建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

“我局把大力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陈伟城表示,市国土局严把耕地质量关,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重点将河道两侧和连接各区域间交通主干道两侧灌溉条件好、土地质量高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将零星分布、污染威胁大、生产条件已遭破坏等质量不符合永久基本农田要求的地块调出。我市原有基本农田面积42.46万亩,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30.69万亩,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对基本农田进行合理核减,优化了基本农田布局和质量。在耕地质量等级方面,我市原有基本农田中耕地的平均质量等别为6.25等,划定后,平均质量等别为6.20等,比划定前上升了0.05,满足“质量不下降”的要求。我市划出零碎耕地,划出后基本农田布局更为连片完整,更利于后续保护和连片开发。

同时,我市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补贴,以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按515元/亩·年的标准(市财政500元/亩·年加上省财政15元/亩·年),对全市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补贴(其中2013年-2017年市级补偿金共约8亿元、省级生态补偿金共约3200万元),补贴资金专项用于农田、农业开发支出以及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支出,减轻农村负担,提高农户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2013年至今,我市共投入4.6亿元,建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了农田区内的排灌设施和道路设施,方便了农田灌溉和农作物运输。

对话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保障乡村经济发展

记者: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市国土局如何保障乡村经济发展?

陈伟城:我局一直多点精准发力,转变管理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提升执行力,全面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提质增效,完善用地管地思路,出台“三旧”改造地价计收和分配办法、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不动产登记业务操作办事指南等制度,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我局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有关政策,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保障乡村经济发展,允许和支持农业设施健康发展,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小型水闸、配电房、泵房、临时简易宿舍、植物组培室、种子仓库、肥料农药仓库、冷库等符合规定的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积极配合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同时在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时,对次发达乡村提高20%的补助标准。

此外,在用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确保次发达村学校、医院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从今年起,针对农民住房、精准脱贫、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环保设施、非盈利性基础设施等用地指标,可由省直接予以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