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國土局副局長陳偉城:「三舊」改造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东莞国土局副局长陈伟城:“三旧”改造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市國土局副局長陳偉城接受採訪

東莞時間網訊 (見習記者 劉召 記者 林朝豐)“舊村、危房、舊廠、環境髒亂差……”這是東城牛山鍾屋圍舊村過去給外界的印象。

拆危房、建高樓、修道路、建公共配套設施……藉助城市更新“三舊”改造政策,鍾屋圍舊村正在悄然改變。

“三舊”改造後,鍾屋圍舊村村民平均獲得350萬元/戶現金補償、超過200㎡/戶的現代住宅和平均40㎡/戶的臨街旺鋪,鍾屋圍舊村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市國土局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市國土局副局長陳偉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國土局將舉全系統之力,踐行資源惠民利民為民理念,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積極履行職責。

“三舊”改造 完成舊村莊改造148宗、面積10241.9畝

鍾屋圍舊村改造項目,位於東城街道牛山社區莞長路西側,東莞市第一中學東南部,“舊村、危房、舊廠、環境髒亂差……”這是鍾屋圍舊村過去給外界的印象。如今,藉助城市更新“三舊”改造政策,鍾屋圍舊村的人居環境和鄉村面貌實現了華麗轉身,這裡將建成環境優美、公共設施配套完善的社區。

東城三舊辦負責人介紹,改造前,鍾屋圍舊村內部道路破敗,房屋建築質量差,生活配套嚴重缺乏,大部分原居民已遷離,村內居住大量“三無”人員,並開設很多無證經營小作坊,村內臟亂差情況嚴重,給附近學校及村民帶來嚴重的環境和治安問題。

為此,在“三舊”改造過程中,增加片區道路、公園和綠地等公建配套,從根本上提升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解決周邊環境、治安問題,讓集體、群眾及周邊學校師生得到實惠。

拆危房、建高樓、修道路、建公共配套設施……鍾屋圍舊村正在悄然改變。據介紹,鍾屋圍舊村改造面積約為19.06萬平方米,涉及鍾屋圍200多戶村民共800多人、近2000間房屋,回遷房佔地2.7萬平方米,配套建設幼兒園、公園、廣場、球場、村民活動中心(老人活動中心)、道路等公共設施。此外,舊村改造還修建了周邊道路,完善周邊路網格局,而作為公共配套設施的公園,佔地超過3萬平方米,建設一系列康體娛樂設施對外開放,將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除了舊村環境得到量的提升,集體收益也將大大提高,村民平均獲得350萬元/戶現金補償、超過200㎡/戶的現代住宅和平均40㎡/戶的臨街旺鋪。通過改造,鍾屋圍舊村居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鍾屋圍舊村改造是市國土局鄉村振興“三舊”改造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舊村莊改造148宗、面積10241.9畝。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納入“三舊”改造標圖建庫2727宗、面積25.1萬畝,其中舊村莊354宗、面積27437.5畝。

东莞国土局副局长陈伟城:“三旧”改造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東城牛山鍾屋圍舊村“三舊”改造項目(資料圖 鄭琳東攝)

農田建設 投入4.6億元,建成18萬畝高標準農田

“我局把大力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及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陳偉城表示,市國土局嚴把耕地質量關,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中,重點將河道兩側和連接各區域間交通主幹道兩側灌溉條件好、土地質量高的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將零星分佈、汙染威脅大、生產條件已遭破壞等質量不符合永久基本農田要求的地塊調出。我市原有基本農田面積42.46萬畝,劃定後永久基本農田30.69萬畝,按國家和省有關要求對基本農田進行合理核減,優化了基本農田佈局和質量。在耕地質量等級方面,我市原有基本農田中耕地的平均質量等別為6.25等,劃定後,平均質量等別為6.20等,比劃定前上升了0.05,滿足“質量不下降”的要求。我市劃出零碎耕地,劃出後基本農田佈局更為連片完整,更利於後續保護和連片開發。

同時,我市對永久基本農田進行補貼,以最新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為依據,按515元/畝·年的標準(市財政500元/畝·年加上省財政15元/畝·年),對全市永久基本農田進行補貼(其中2013年-2017年市級補償金共約8億元、省級生態補償金共約3200萬元),補貼資金專項用於農田、農業開發支出以及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支出,減輕農村負擔,提高農戶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的積極性。

2013年至今,我市共投入4.6億元,建成18萬畝高標準農田,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完善了農田區內的排灌設施和道路設施,方便了農田灌溉和農作物運輸。

對話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保障鄉村經濟發展

記者: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市國土局如何保障鄉村經濟發展?

陳偉城:我局一直多點精準發力,轉變管理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提升執行力,全面推動節約集約用地提質增效,完善用地管地思路,出臺“三舊”改造地價計收和分配辦法、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不動產登記業務操作辦事指南等制度,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我局根據國家和省出臺的有關政策,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調整優化村莊用地佈局,保障鄉村經濟發展,允許和支持農業設施健康發展,對直接服務於農業生產的小型水閘、配電房、泵房、臨時簡易宿舍、植物組培室、種子倉庫、肥料農藥倉庫、冷庫等符合規定的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用地,積極配合辦理設施農用地手續。同時在基本農田生態補償時,對次發達鄉村提高20%的補助標準。

此外,在用地指標緊張的情況下,確保次發達村學校、醫院和環保等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從今年起,針對農民住房、精準脫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環保設施、非盈利性基礎設施等用地指標,可由省直接予以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