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通過網約車限制令,網約車監管成世界性問題

8月8日,美國紐約市議會通過網約車限制令。此次美國政府對Uber等網約車的禁令,旨在從長遠角度研究是否永久限制網約車。早在2017年,歐盟最高法院就認定Uber應作為出租車接受監管。

對於網約車明星巨頭Uber來說,曾先後在各國遭遇滑鐵盧,包括德國、西班牙等國家,都明確發出禁令限制其發展。隨著各國與網約車有關的官司不斷,2017年,歐盟最高法院更是直接認定Uber應該為出租車一樣接受監管。

儘管如此,網約車與傳統出租車群體的不公平競爭,仍然讓雙方關係劍拔弩張。上個月,西班牙的出租車司機封鎖了包括巴塞羅那和馬德里在內的主要城市街道,並“倒逼”政府,限制發放給Uber等網約車服務相關牌照。8月6日,據BBC報道,倫敦的出租車協會以及其他11家機構正在考慮發起對於網約車公司的訴訟。

同樣,紐約市政府將在一年內停止向網約車發放新的“上路執照”。由此可見,對網約車的監管態度和未來方向,各國都是殊途同歸——監管趨嚴。

大方向監管趨勢相同,但不同國情還應該因地而施政。

2016年,我國網約車新政正式施行,首次明確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7月31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標誌著交通新業態的協同監管機制正式建立並開始運作,監管機制正式由單一部門轉向多部門協同監管。未來,包括中宣部、網信辦、公安等多個部門共同對網約車進行監管。

平衡新業態與傳統交通間的關係,更需要因地制宜和寬容態度,由政府、企業、從業者共同努力。例如,包括南京、成都等地的監管細則,就以鼓勵創新技術與傳統出租車兼容幷包為出發點,顯得相對較為寬鬆。以南京為例,當地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更是為網約車行業合規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首先,通過積極引導,以合理提高准入門檻方式替代一紙禁令,給網約車平臺留出發展空間。今年4月,南京下發《關於加強出租汽車市場規範管理的意見》,對出租車市場的運力上限做出規定。通過有效的測算,制定限量政策,在保證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礎上,最大化避免網約車市場陷入競爭泥沼。擁有830萬常住人口的南京市,將擁有網約車超4萬輛。目前已經有滴滴、美團打車、曹操專車等7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經營許可資質,2.2萬輛網約車取得運輸證,2.7萬駕駛員取得從業資格。

其次,網約車平臺還積極與南京市政府配合,加強管理與發展的共同探索。據介紹,美團打車在南京就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配合政府探索網約車發展新路徑。為提升合規車輛在美團平臺的辦證效率,美團打車改進了驗車和發證流程。同時,美團打車加強對不合規車輛的清查。為此,啟動“颶風行動”,形成“線下驗車、人臉識別、臨時抽檢”三大審核機制。此外,美團打車還在運營和調度策略上對合規車輛傾斜。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促進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讓市場經營環境公平公正,讓消費者權益得到保障,讓網約車實現與傳統交通業態的相輔相成,南京經驗值得值得推廣借鑑。對於不同國家的做法,更應該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