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國家。但是對於日本來說,這一點也不冤枉,這本來就是發動戰爭的報應,即便對於當時的日本民眾來說,也應該是活該,他們直接支持了戰爭,作為懲罰,兩個原子彈也許不算是很厲害的懲罰吧。那麼,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二戰後期日本是如何垂死掙扎,拒絕投降,以至於最後遭受原子彈打擊的。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世界上第一顆戰爭中使用的原子彈“小男孩”,造成當日數十萬人死亡。全世界都以為日本會馬上投降,但此時的日本政府堅信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三天之後,第二課原子彈“胖子”在日本長崎爆炸。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在原子彈轟炸中,傷亡最多的是日本的普通民眾。戰後的幾十年裡,總說聲音發出說日本的民眾是無辜的,不應受到原子彈的攻擊,實屬冤枉。這種理由在其他國家或者是合理的,但是用在二戰時期的日本就完全不恰當了。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1941年,當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日軍在亞洲所佔領的各地區一路高奏凱歌,這讓民眾都加入了狂歡之中,讓日本人相信自己是不可戰勝的。伺候廣播裡整天都是勝利的消息,雄壯的軍歌以及部隊的遊行。

在日本國內的生產前線上,工人們也都是忘我地工作,這讓日本的國力日益強大。在偷襲珍珠港的前幾年裡,所有日本城市都進行了大規模的防空演習,想通過這種行動讓所有的人都保持高昂的鬥志,時刻確保所有人都能參加到戰鬥中。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日本的學校從小學的孩子就開始灌注軍國主義,自從幼兒園開始,日本人就會牢記從生到死,天皇都是神,日本戰無不勝,日本是被神選中的種族等等。高中生可以去當一天的空軍,如果表現的好,他們甚至都能夠在畢業之前就加入空軍。

當時日本的男孩必須學習武士道精神,這種殘忍而又古老的精神,強調對敵對己都不能心存憐憫。對於武士來說,戰死沙場的那一刻是最完美的。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軍國主義者將神道定位國家宗教,神道完全就是日本獨有的。而且日本國民都相信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天皇就是神,是他們的領袖,在他們的信仰裡,它將帶領大和民族奔赴世界。但實際上天皇只是表面上的統領,沒有實權。

日本女人的主要職責就是生兒育女,但是這個時候的男人們都上前線了,她們也要擔負更艱苦的工作。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控制著媒體,日本廣播從來不把真實的戰事公佈給民眾,當時的每一條新聞的發佈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因此,日本國內大眾一直認為日本的陸軍和海軍是不可戰勝的。

日本開戰的目的就是因為島內物質的貧乏,但是從戰爭領土上搜刮到的資源很難運到日本國內,國內的現有資源根本不能維持戰爭所需的運轉。食品也是相當缺乏了,饑荒正在逼近日本。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因此,通過二戰末期日本國內各方面的情況可以看出,無論從物質資源還是戰鬥力上,日本都不可能在堅持下去。但是被軍國主義充斥的日本政府根本不顧及這些,堅持要準備日本本土作戰,並且有大批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民眾希望參加戰鬥,他們不清楚事實,也不去思考戰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此時在交戰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日本只能失敗的更慘。

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人吃原子彈一點也不冤枉,還應該感謝美國

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無疑是敲醒了沉醉在帝國幻想中的日本政府和日本民眾,讓日本能儘快的投降,迎來了持久的和平,而且幫助日本人民從對天皇的絕對崇拜中解放出來,所以,日本人民應該感謝原子彈,感謝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