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濟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素有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的美譽,

濟南文明源遠流長,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

而在這裡,也流傳著許多古老、神奇的傳說故事,這些傳說賦予了它許多神秘而美麗的色彩。關於這些傳說,您知道多少?

關於千佛山的傳說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位於濟南城南的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遠古時期虞舜曾耕稼於此,故又稱舜山、舜耕山,即《史記》中所記載的“舜耕歷山”之地。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傳說很久以前,山上有把古鐵鎖,粗如人臂,繞其峰兩週。為什麼呢?原來歷山原本是一座海上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動,總是帶著這山東遊西逛,惹得海神大為不悅,暗用鐵鎖將山鎖住。誰料一日鐵鎖被掙斷,那座山便飛落此處,但一把斷鎖卻依然繫於峰上。唐代文獻記載了舜井附近一名歷山的大石上有鐵索,後民間附會為千佛山。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關於珍珠泉的傳說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當年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淚所化。遠古時代,歷山(今千佛山)下出了一個大賢人——舜,他自小就跟著當地百姓在山下耕種,在群體生活中逐漸顯示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三十多歲就被人們推舉為首領。堯聽說後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後連國君之位也禪讓於舜。舜勤於政事,常四方巡視。有一年,舜遠行南方,而山東一帶遭受了大旱,娥皇、女英便帶領父老兄弟早晚祈禱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蓋跪出了血,天空仍沒有一絲雲影。姐妹倆又帶領大家向龍王要水,人人雙手都磨出血泡,終於挖出一口深井。正在這時,南方傳來舜帝病倒於蒼梧的消息,娥皇、女英當即啟程南行。看著揮淚話別的人們,她們禁不住一串串淚珠灑落大地。突然,“嘩啦”一聲,淚珠滴處,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湧出,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後人有詩曰:“娥皇女英異別淚,化作珍珠清泉水。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珍珠泉水清澈見底,呈現出一種奇異的藍綠色要說珍珠泉是一個“貴族泉”,一點也不為過。珍珠泉地處明代的德王府(德王是明英宗二兒子的封號,原在德州,後遷至濟南),後來的山東巡撫衙門,今天的山東省人大院內。珍珠泉邊雕欄玉砌,亭臺樓閣,歷來就是達官貴人、名流雅士遊歷賞泉之地。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珍珠泉是濟南的第三大名泉。其實珍珠泉也是一個泉群,除了珍珠泉外,周圍遍佈著楚泉、溪亭泉、舜泉、太乙泉、玉環泉等大大小小的泉,就連院子外面的王府池子、騰蛟泉、散文泉、硃砂泉等,都屬於珍珠泉群。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關於大明湖的傳說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據清代的《歷城縣志》記載:“湖(指大明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明湖裡,從來見不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從來都不會叫。舊時,離大明湖不遠的灣塘稻田裡,蛙聲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卻像啞巴似的,寂然無聲。偶爾有青蛙跳到碧綠的荷葉上,頭仰著,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發不出聲來,所以當地百姓中又流傳一句俗語:“大明湖的蛤蟆幹鼓肚”。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大明湖的青蛙為什麼不會叫?流傳這樣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濟南,就住在大明湖邊的巡撫衙門裡。晚上,大明湖的青蛙聒噪盈耳,吵得這位萬歲爺睡不著覺。於是他便把隨侍的大臣劉墉(即劉羅鍋)叫來,讓劉墉傳他的聖旨,不準大明湖的青蛙再叫了。劉墉只得遵命,來到高高的北極閣上,大聲向著湖中的青蛙宣佈了乾隆皇帝的聖旨。畢竟皇帝是金口玉牙,連青蛙也不敢違旨。從此,大明湖的青蛙就再也不叫了。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關於舜井的傳說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濟南城內有一舜泉和一口舜井。舜泉在原南門裡偏西舜廟裡;舜井在原南門裡向北“舜井街”路西牆下邊。

據古老傳說,濟南發大水後,不知是哪位仙人 (大禹或呂洞賓),把發水的蛟拿住,鎖到舜井裡,並在井上豎了一根粗粗的鐵柱子,把粗如人手腕的鎖蛟的鐵鏈子從井中引上來鎖在鐵柱子上,讓蛟在井裡好好 “修身養性”。

蛟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出去?”仙人回答:“到鐵樹開花的時候,你就可以出去了。”那就是說,井中被鎖的蛟將永遠不能重見天日。井上的鐵柱子和鐵鏈子一直到民國時代還有。

多少年來,大家去舜井裡提水,井上的鐵柱子、鐵鏈子都已生鏽,鐵鏈子照樣垂在井裡,可是從來沒有人敢動。

關於靈巖寺的傳說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靈巖寺,濟南的代表性佛教勝地,自晉朝建寺以來就充滿了許多傳說故事,使這片土地更具神秘色彩。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東晉時候一個叫朗公的和尚,當時是歷城神通寺的方丈。那時有個叫張忠的隱士,很有能耐,但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為避那時候的戰亂,便來到靈巖峪修行隱居。朗公和張忠是多年的好朋友,無話不談,交心的話什麼也說。所以朗公經常從歷城仲宮那邊翻過兩座山來找張忠,相互交流佛理,舒洩胸中的憋悶。朗公每回來到靈巖峪,都被這裡美麗的風景所吸引,高興的時候總在靈巖山上講《放光般若經》,每次都有一大堆人聽講。有一次講到最精彩的時候,周圍的山動了起來,石頭跟著點頭,老虎猛獸爬在地上也不起來,也聽不到了平時的馬嘶人叫和猿叫狼嚎,只有朗公的說法聲在山谷中迴盪。有一個信士問朗公:“這是怎麼回事?”朗公說:“我講法,我的內心急劇變化,穿過了人的理解邊緣,擴展到了無限的境界中去了。因此,大地為我祝賀,用石頭點頭歡迎我。動物向我致敬,保持靜默,此乃佛法之攝化。山有靈犀,不足為怪。”信徒立即磕頭施禮,高呼“善哉……”。從此,這個地方就叫靈巖了。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朗公講完法,當走到靈巖山的山頂時,身子突然定格,不動了。山頂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像披著袈裟,手拄禪杖,攀越山峰的老人形象的巨石,後人為紀念這位佛法高深的高僧,便稱它為“朗公石”了。

現“朗公石”為靈巖寺渾然天成的一大自然景觀。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相傳在北魏孝明帝的時候,法定高僧從西方來到靈巖寺,進入靈巖峪,並有一條巨蟒在前面為他引路,兩隻老虎為他馱著經卷。走著走著,忽然前面長出了一堵牆,無路可行。法定和尚對著牆坐下,閉著眼誦經。坐到第七七四十九天的時候,突然雷聲大作,山石迸裂,崩下來的石頭落在法定的面前,打斷了他的修行。睜眼一看,只見頭頂有一束強光向山下射去。原來法定高僧面壁打坐的真心感動了太陽神,陽光把山崖都射穿了,透過洞穴形成光束,為高僧指路。至今靈巖南山峭壁上留有一個圓洞,史稱明孔洞。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法定順光束下山,在山腳下遇到一位打柴的老頭,法定向他問路,老頭低頭不說話,只用手指頭一指,面前突然有一對白鶴飛起來,法定沿著雙鶴飛行的方向,來到靈巖寺。只見青山一色,蒼翠欲滴,地淨氣爽,雲氣生輝,實在是太美了!但最為遺憾的是寺院內沒有水,顯得沒有靈氣,老法師用禪杖在千佛殿東側的山崖處就地一杵,只見一股泉水噴上來,並形成小溪。兩隻鶴在空中看得清楚,一隻鶴在空中直下,在東側落地,一股清泉湧出來,後人取名為“白鶴泉”;另一隻鶴落了南側,又一股清泉湧出來,後人取名為“雙鶴泉”。因三泉相距不遠,故有“五步三泉”之稱,是今靈巖寺的勝景之一。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清代詩人韓章曾賦曰:“雙鶴何年飲此泉,泉名得與鶴相傳。而今不作長空唳,只在涓涓石竇邊。”

關於五龍潭的傳說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五龍潭這個千古之泉自古就沒有乾枯過,不管濟南如何大旱,水深不見底,沒有人能知道里面的情況,而更令人感到神秘的是流傳在濟南關於此潭的千年傳聞。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話說當年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有一次手持雙鐧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在與賊人交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由於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下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他,就將這處泉池取名為“回馬泉”。也許是源於這一神奇的傳說,人們在2004年重新評定濟南新“七十二泉”時,將位於五龍潭東20米處的回馬泉列為第37泉。老濟南們說,現在泉底長滿了綠苔,而想當年秦瓊坐騎留下的蹄印之處,則呈現出淺黃色沙土,沙礫深處會溢出串串泉珠來呢。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傳說中最讓人關注的,是五龍潭秦瓊的故居。“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相傳秦瓊在幫助李世民平定天下後,就在老家五龍潭上建了一座府邸——國公府,因此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但一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秦瓊府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這就是後來的五龍潭。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然而,傳說畢竟只能是傳說。近年來,隨著秦瓊之父秦季養墓誌銘在濟南經七路小緯六路建築工地施工中被發現,秦瓊的家世、里居之謎,終於被一一揭開。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之說,也僅僅是個傳說而已。

濟南,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圖片:捕魚達人007、王嘯、竹梅留影、大明湖畔的少幫主、歷下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