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神机妙算,可他低估了皇帝的狠心,死前说“五世后出人才”

刘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使人们望尘莫及的,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可见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朝代中,堪称神一样的存在。刘伯温原本并不是在朝为官的,只因朱元璋听闻有这样的人才,便将他请到了自己的身边,这一待,可是为大明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是朱元璋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还非常的残暴,对于贪官绝不手下留情,对于自己怀疑的人,能做到赶尽杀绝,可想刘伯温是否能有一个好的晚年或是下场。

刘伯温神机妙算,可他低估了皇帝的狠心,死前说“五世后出人才”

刘伯温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平定天下,消灭了那些对明朝有威胁的国家,直至问鼎中原,当天下的局势已经确定后,刘伯温想功成身退,不再朝廷之上,与他人的勾心斗角。

刘伯温能做到不再过问外界政事,也不曾对他人说过自己的功劳,可即使是这样朱元璋对他还是不放心,总是认为刘伯温会密谋造反,因此他产生了杀心。

刘伯温神机妙算,可他低估了皇帝的狠心,死前说“五世后出人才”

当刘伯温晚年的时候,生病在家静养时,朱元璋偏偏挑这个时候让刘伯温进宫,表面上是关心功臣,实际上是看刘伯温是否真的生病了,在宫中的几个月,刘伯温的身体越来越差,没有一丝的好转,当刘伯温病入膏肓的时候,才让他回了老家,到家之后的一个月,刘伯温去世了。一代名臣就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刘伯温神机妙算,可他低估了皇帝的狠心,死前说“五世后出人才”

刘伯温虽然去世了,可是他的思想一直流传了下来,不仅有理论上的,在军事上也创作了一本《百战奇谋》的兵书。

刘伯温之所以没有将这本书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是认为他们的才智都不在军事上,理解不了其中所讲述的精华,强迫学习只会引起祸端。在刘伯温去世之前,跟他的儿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今圣上猜忌多疑,就算将兵书献与他也恐怕你兄弟二人遭受猜忌,以为我将这本旷世奇书留给你们,那就将这本书一把火烧掉算了,反倒能够保我刘氏满门的平安”。刘伯温的话不得不相信,他下面说的才被称之为真正的预言,“我们家的诚意伯爵位未来会被朝廷革除,不过这一点你们不必太过担心,以我推算,刘家在五世之后,必定会出现一个武官,从此就会长久的传承下去了,刘家香火也不会就此断绝”,当他说完这段话后,离开了这个让他伤心的世界。

刘伯温神机妙算,可他低估了皇帝的狠心,死前说“五世后出人才”

在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去世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伤心的样子,而是让他身边的亲信胡惟庸到刘家寻找江湖上早已纷传的《百战奇谋》。

刘氏兄弟将家父留下的《郁离子》和其他著作连同一封写给了皇帝,朱元璋对这本《郁离子》根本不感兴趣,随手就丢弃到了一边,而信中也说到了《百战奇谋》已经被毁,世界上已经没有了,朱元璋看到后,一点都不相信,始终认为那本书不是在刘氏兄弟的手中,就是被刘伯温藏起来了。

刘伯温神机妙算,可他低估了皇帝的狠心,死前说“五世后出人才”

生性多疑的皇帝每天都在想这本书可能会去哪里?因为他知道,这本书一旦落到不轨之徒手中,那将会是大明王朝的丧钟,世上已经没有第二个刘伯温再帮他打江山了。为此朱元璋不是讲刘府翻的底朝天,就是怀疑是否是某个将军拿到了此书?洪武三十一年,71岁的朱元璋在一场大病中去逝,临终前还告诫朱允炆,一定要将兵书找到。

明孝宗朱佑樘继位后,也想自己身边能有一个像刘伯温这样的人该有多好,因此便开始寻找刘伯温的后人,而这正好是刘家第五世子孙,圣旨一下,立马被任命为处州指挥使。回看刘伯温的预料,怎能让人不敬畏!

刘伯温神机妙算,可他低估了皇帝的狠心,死前说“五世后出人才”

谁都没有想到,两百年之后这本巨著有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而它被李自成发现了,原来当年刘伯温并没有将此书毁掉,而是把它藏到了《郁离子》书中,也是成就了之后的李自成。

可惜朱元璋太过于心切,一点都不了解这位开国重臣,谁能真的忍心将自己毕生的心血付诸东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