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處於崇禎的地位,能平滅女真,掃蕩李自成,中興大明嗎

說到,崇禎不是不能抄大臣們的家,而是崇禎沒能力抄他們的家。因為他已經沒有“基本盤”了。

宰相的權力

早在上古時期,君臣在朝堂之上是可以同席而坐的。

到了漢唐時期,宰相還有把椅子。而宋太祖趙匡胤,撤掉了椅子,群臣只能站著。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宰相,設立了內閣,改成了正五品的大學士。

到了清代皇帝,有了打宰相屁股的權力。

幾千年後,宰相不再是皇帝的“仲父”“亞父”。不但失去了座椅,甚至還要趴在地上,口稱奴才。

史學家經過長期謹慎研究,認為“相權”加強了。

沒錯,宰相的權力,反而大大加強了。

君權,可以打宰相的屁股,反而削弱了。

以“唐”為分水嶺。唐代以前,君強相弱。唐代以後,相權重而君權弱。

因為宰相真正的權力,是“忽悠權”。

話說崇禎問吳三桂他爹吳襄,我一年按十五萬人給你撥款,你派幾十萬人過來吧。吳襄說陛下恕罪,沒那麼多人。崇禎說:那十萬得有吧?吳襄說:也沒有。崇禎說:那五萬總得有吧?吳襄說:陛下,其實我只有三千家丁。

宰相真正的權力,是“忽悠權”。

理論上,君王有的權力最高。

皇帝想讓誰當宰相,就讓誰當。

想殺嚴嵩砍頭,就可以殺掉。

實質上,你權力再大。你知道真相麼?

皇帝唯一無法克服的,是“忽悠權”。

真正影響“君權相權”此消彼長的。是“帝國的規模”。

好比你一家公司,從白手起家5個合夥人,發展到50000人。董事長的權力,肯定被總經理們漸漸侵蝕的。

當帝國很小時,皇帝可以“管理”。哪怕凡事親力親為。都可以獲得很高的效率。

但是帝國大了以後,發展到中華帝國疆域。又或者一家企業幾萬人。

董事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的。

權力,必然逐漸分散到下面實際辦事,主事的人手裡。每一個高級經理獨佔一塊。他報給你什麼,就是什麼。董事長只有讀報表的權力。

崇禎撥五百萬遼餉出去,太師們先截留三百萬分一分,軍頭再扣下一百五十萬,小軍頭扣下一部分,最後就只能養幾千家丁了···

對於明清的皇帝,也是一樣。皇帝是被高度“架空”的。

道光直到鴉片戰爭第三年,才知道清軍打了敗仗。

如果朱元璋處於崇禎的地位,能平滅女真,掃蕩李自成,中興大明嗎

誰說牙山清軍大敗?明明是清軍盾牌擋住了子彈,接著用長矛大刀大破日軍。

帝國的信息和數據,早已超越了一個個人,所能處理的程度。

你所聽到的,看到的,都可能是別人精心編造的矇蔽。

你自以為得意洋洋的“主持正義”,很有可能是別人挖好的陷阱。

在這個情況下,皇帝需要一個:

基本盤。

基本盤

什麼叫“基本盤”。

基本盤就是那些真心實意,和皇帝穿同一條褲子,利益相同,且安全可靠的心腹。

你可以把“基本盤”視為君權耳目的延伸。

國家這麼大,皇帝一個人,肯定是管不過來的。

如果皇帝有9999人輔助,是否就可以上情下達了呢。

“漢唐明”三代並列,到明中葉以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三次宦官時代”。

歷朝歷代,明代皇帝都很喜歡用宦官。明英宗有王振,朱厚照有劉瑾,明熹宗有魏忠賢。

就連眾口稱讚的“聖君”明憲宗朱見深,過了最初三四年,也在培養自己官宦班底。

為什麼,皇帝被氣得不行了!

明憲宗明顯地感覺到鹽稅收入的減少,各個中層幹部“跑冒滴漏”。

“跑冒滴漏”是最難對付的管理學難題。一個大老虎,貪汙20萬兩紋銀,那很容易對付。直接滅掉就行了。

課如果有2000個貪官,每人貪汙100兩。這怎麼辦?整體“廉潔風氣”的改善。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為什麼明朝皇帝喜歡用宦官,因為宦官好用。

宦官也貪汙,但比文官少。

宦官也忽悠,但報上來的情報,要比“外庭文官”真實得多。

就明廷最後幾年來看,宦官集團無論能力還是操守,都比“外庭文官”更好。

明朝嘉靖三年,因大禮儀之爭,群臣與嘉靖帝出現了極大地分歧,為了捍衛價值操守,群臣集於皇宮左順門外,悍門跪哭,高哭: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皇帝下令杖殺,使士大夫風節喪盡,士權依附皇權,百年之後,崇禎吊死煤山,身邊只有個太監陪伴。-殺群臣的嘉靖國富民強,重用東林黨的崇禎自掛煤山?

明實亡於東林。

崇禎為什麼完蛋了。

因為到了崇禎末期,他沒有“基本盤”了。只剩皇帝一個人。

他身為皇帝,可以大開殺戒。拔掉大老虎無數。

可是憑你一個人,畢竟不是9999人。你是沒辦法和整個“文官系統”斗的。

崇禎反腐,能起到的效果,基本為零。

崇禎做了十七年皇帝,一共殺了兩個首輔大臣,撤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 另外還撤換了十四個兵部尚書,而且這被撤掉的十四位,還都是正經八百的兵部尚書,僅僅只加兵部尚書銜的還沒計算在內。這十四人裡,其中有九個被治了重罪:斬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殺三人,下獄兩人,革職查辦兩人。刑部尚書,前後撤換了十七人。 處死或被逼自殺的督師、總督,包括袁崇煥在內合計有十一人,如薊遼總督劉策,漕運總督楊一鵬,督師熊文燦,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薊州總督範志完、趙光抃等。 各地巡撫被斬殺的十一人、未來得及問罪先行自殺者一人:“終崇禎世,巡撫被戮者十有一人:薊鎮王應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養衝,登萊孫元化,大同張翼明,順天陳祖苞,保定張其平,山東顏繼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馬成名,順天潘永圖,而河南李仙風被逮自縊,不與焉。”

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迅速被崇禎重新啟用,魏忠賢被下令肢解,魏的親信都被處死,與魏結盟的官員們被打成“閹黨”,兵部尚書等25人被處決,二百餘人被流放。東林黨全面復起。

基本盤的設定

基本盤是一個群體。君王選擇,和該群體結盟

崇禎去哪裡找他的“基本盤”呢。

如果朱元璋處於崇禎的地位,能平滅女真,掃蕩李自成,中興大明嗎

幾位記者從延安回來,讚揚廉潔奉公、賦予理想和獻身精神,宋美齡說:我只能說他們還沒有嚐到權力的真正滋味

權力會腐蝕人。不管你把權力交給任何人,他都會被腐蝕掉。

哪怕他是你最親密、最信任的人。

你把權力交給他。只要權力足夠大,時間足夠久,他也會對你不忠。會背叛你,傷害你。

親王、外戚、文官、武將、宦官、士族、貴族都有可能會背叛你。

如果朱元璋處於崇禎的地位,能平滅女真,掃蕩李自成,中興大明嗎?

如果說朱元璋可以。是因為朱元璋完全可以把整個“文官系統”,徹底換掉。再造百萬雄兵。

因為朱元璋是有自己“班底”的。最核心的,是一群濠泗起兵的老兄弟。

朱元璋辦胡惟庸案,郭桓案,屠戮文官數以十萬計。而帝國依然可以維持正常運轉。

這是因為他背後,有一幫“老兄弟”在撐著。是當年出生入死的“江湖義氣”。該“義氣”尚未被金錢腐蝕。

因此洪武,永樂二朝,雖然人口和經濟,都不能和明中後期相比。但是鹽稅,農稅的收入,反而更高。永樂大帝也可以拉出十萬雄兵,掃平漠北“北元”殘餘勢力。

但是“勳貴”過幾代人,就不行了。確切點說,到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時就不行了。

鄭和下西洋,去了幾十萬老兵。這些老兵,其實是“永樂”戰爭殘存下來的,絕對聽命於皇帝的嫡系部隊。

鄭和下西洋之後,文官上書,以“耗費靡馳”為由,裁撤了這支無敵艦隊。

不裁撤行不行,不裁撤其實也不行的。

勳貴的德性,榮國公寧國公何等了得。可是傳到了賈寶玉,才不過三代。你指望賈寶玉匡扶社稷?

仁宣之治後,明廷就只能全心全意,依靠科舉文官系統了。

而另一方面,正德,天啟手裡,搞出了魏忠賢“九千歲”。

如果朱元璋處於崇禎的地位,能平滅女真,掃蕩李自成,中興大明嗎

其實魏公公做得還不錯。至少天啟的最後幾年,連續取得了對後金的軍事勝利。

但若是把“宦官”,當作全心全意依賴的對象。一樣不妙。

因為“權力”會腐蝕人,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蝕人。

天啟七年,魏忠賢當政,滿打滿算三年半。

但是魏公公“被腐蝕”的跡象,已經很明顯。

文官政府,歷經二百九十年,才墮落成現在這個樣子。

眼看魏公公流口水的樣子,只怕不要二十年,腐化墮落得更厲害。

憑藉著東廠、西廠錦衣衛,組成的特務組織,終究是不行的。

如果朱元璋處於崇禎的地位,能平滅女真,掃蕩李自成,中興大明嗎

回過頭來,明朝皇帝,能不能依賴“文官系統”呢。

文官體系

有明一代,上承唐宋。

有過了唐代的藩鎮割據,朱重八完全不信任武人。有過了宋代的群臣黨爭,朱重八完全不信任文人。

明太祖朱八八,文也信不過,武也信不過。最後依賴東廠西廠,錦衣衛奸細特務,搞得烏煙瘴氣。

對於明末後期幾個皇帝,他們即使想依賴“文官”,其實也沒有機會。

因為在朱重八時代,對文官侮辱得太狠了。

朱八八把文官完全不當人。不僅把劉伯溫,李善長都殺了。

而且動不動剝皮揎草,梟首示眾。文官殺了一批又一批,甚至還批著枷鎖上堂辦案的。

朱元璋如此“反貪”,大規模殺貪官。華夏史僅此一次。

你要問俺好不好,談古不論今,那肯定是叫好聲一片,都是鼓掌歡呼。

可副作用呢,朱元璋“濫殺”有沒有副作用呢?

天下的事,又怎麼會沒有反噬呢。

朱元璋若豬狗一般地對待文官系統。看儒家學士不當人。

又怎麼可以收穫文官的“忠心”呢。

大明朝的皇帝對文官特別差,動輒當庭廷杖二十,還找死太監監視你,那你又怎麼可能,讓文官真心“忠心”幫你打工呢。

文官們嘴上三呼萬歲。暗地裡給你下點眼藥,使點絆子。這不是文官系統最擅長,最常做的麼。

因此明末的財政崩潰,完全是咎由自取。

你不要怪文官系統待你不忠誠。東林儒生忽悠你,騙你。

跑冒滴漏,徵再多的遼餉,全部都被貪官截留。伙食衣服都送不到前線。

你應該想想,待你最好的張居正張太師,被你抄家了。

忠心報國的于謙於少保,被你五馬分屍了。

孫承宗,孫傳庭,都是死戰報國。死後還被按了一個怯戰罪名。

楊嗣昌,熊廷弼,死在監獄裡。陳新甲,李明睿,被斬得不明不白。

當軍官報告前線斷餉時,崇禎冷靜地說,“士兵可以吃老鼠”。

明末的群臣,成了“自私、利己主義者”。這事不能怪臣子。

這事應該怪太祖高皇帝的“刻薄寡恩”,不把文官當人看。

從來沒有跪在地上,三呼萬歲。只有相互仁義,肝膽相照。

大家都是聰明人。

明朝的滅亡,早在洪武帝朱重八時期,就已經奠定了基礎。

朱家刻薄寡恩,明皇孤家寡人。 那其他時期的基本盤呢?

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