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馬鈴薯貯藏

搞好馬鈴薯貯藏

--------

我省馬鈴薯收穫季節已經到了,收穫後貯藏是馬鈴薯生產和利用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無論是鮮薯銷售也好,還是加工也好,都離不開貯藏保鮮。但農村馬鈴薯貯藏保鮮存在很多問題,導致馬鈴薯商品性下降,要注意克服。

搞好馬鈴薯貯藏

一、適時收穫

我省晚熟馬鈴薯多在9月中旬收穫。當馬鈴薯地上部分莖葉變黃、倒伏和枯萎時,馬鈴薯可以採收。收穫應在晴天進行,將薯塊就地晾曬半天左右,散發部分水分,使薯皮乾燥,以便降低貯藏中的發病率。

搞好馬鈴薯貯藏

二、塊莖篩選

為了提高馬鈴薯貯藏保鮮效果,入窖時,要求入窖塊莖個體完整,薯皮乾燥、無腐爛及其他雜質等。可是有些農戶在馬鈴薯秋收入窖時,圖省事,不願多用工,不經晾曬和挑選,使泥土與塊莖混合,並將潮溼淋雨的薯塊和凍、病傷、爛的薯塊一起入窖。入窖時將馬鈴薯從窖口向窖內傾倒,把薯摔傷,或人在薯上踩踏,造成薯塊受傷等,嚴重影響了入窖質量。泥土多會造成溼度大,通氣不暢,同時還帶入各種病菌;病、爛薯塊入窖,直接把大量病菌接種在薯堆內,成為窖內發病的病源;傷薯易於使真菌和細菌侵入,會導致病害的擴大蔓延;溼度大不僅能滿足病菌繁殖傳染條件,促進病害發展,同時也易於造成塊莖早期發芽,影響質量。因此入窖前,應對薯塊進行認真的晾乾和整理,做到薯皮乾燥,無病塊、無腐爛、無傷口、無破皮、無凍塊及無泥土雜物。

搞好馬鈴薯貯藏

三、窖址選擇

有的選址不當,在地下水位高處建窖,造成窖內溼度大,甚至出水;或薯窖正對風口,容易出現凍窖。有的窖建造得太淺,頂部覆薄土,薯堆上部接近凍層,也易造成凍窖。還有的沒有通風孔道,或通風孔道設置得不合理,因而無法調節窖內溫溼度,更無法通進新鮮空氣,以致使所貯薯塊受損害。因此,貯藏窖要選擇在地下水位低、背風的地方建造,並防止窖頂太薄。建窖結構的改進主要是增加通風換氣設施。

四、薯窖消毒

使用過的薯窖,避免不了要殘存一些薯塊帶來的土壤,殘、爛、廢薯等,這些東西上都會附著多種真菌和細菌,接觸過薯塊的牆壁、通風道、通風溝、墊板等也會附著病原菌,如果不經處理就使用,肯定會成為下次存貯莖塊的菌源,所以必須認真進行清理和消毒滅菌。首先是把薯窖地表的土和一些殘存的雜物清理出去,窖內不留死角。同時,要運進新從山上或河灘取回來的沙土,均勻鋪墊到地面上。然後,對牆壁等全方位進行消毒。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對牆壁、地面、通風道噴霧消毒。也可用百菌清煙劑燻蒸消毒,施藥後密閉36小時以上,然後通風,也可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燻蒸。

搞好馬鈴薯貯藏

五、入窖管理

貯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調節和控制窖內溫溼度,搞好通風換氣,增加窖內氧氣濃度,減少窖內呼吸時產生的熱量,來防止貯藏病害的發生,防止塊莖非正常失水,傷熱、發芽等現象的發生。具體操作的原則是“既防凍又防熱,既防幹又防溼”。溼度應維持在相對溼度的90%-95%,溫度12℃-18℃,保持10-14天,然後以每天降0.5℃的速度,一直降至塊莖不同用途要求的貯藏溫度和溼度,並保持整個貯藏期。具體溫度是3℃-4℃;溼度應保持在90%左右,最安全的範圍是80%-93%,溼度萬萬不能過大。

作者:■12582農信通蔬菜專家 孟洪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