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發行的4.6億區塊鏈ABN是什麼?

近日,浙商銀行正式發行銀行間市場首張基於區塊鏈的企業應收款ABN(Asset-Backed Medium-term Notes ,資產支持中期票據)——浙商鏈融,其底層支撐平臺“應收款鏈平臺”於去年3月上線。這一項目旨在幫助企業解決應收賬款盤活問題,加快資金週轉。

這也是市場上首單區塊鏈應收款ABN,它試圖通過區塊鏈和資產證券化激活企業應收款,達到點石成金的效果。本項目的成功發行,意味著債市有望借道金融科技引入“活水”,幫助上下游企業攻堅克難盤活應收賬款、紓解流動性風險。

什麼是應收款ABN?

所謂ABN是指非金融企業為實現融資目的,採用結構化方式,通過發行載體發行的,由基礎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作為收益支撐的,按約定以還本付息等方式支付收益的證券化融資工具。

與傳統ABN相比,基於區塊鏈應用的ABN的不同之處在於基礎資產的不同。前者以企業財產權利、基礎設施、商業物權等不動產為基礎資產;後者則以企業在浙商銀行應收款鏈平臺上籤發及承兌的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

簡而言之,“浙商鏈融”是將應收款鏈平臺上不同企業的應收賬款債權作為基礎資產,通過證券化產品設計,在債券市場公開發行,盤活實體經濟存量資產。

發行背景:企業現狀+政策號召

當前企業間的貿易多采用賬期方式延後支付,應收賬款積壓是困擾企業的共性難題。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要求“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運用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

鑑於上述企業運營現狀以及上層政策的大力號召,浙商銀行的此次實踐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的全新探索。為化解企業應收賬款佔比過高的難題,浙商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研發了應收款鏈平臺,利用其分佈式記賬、智能合約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把企業的應收、應付賬款轉化為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企業在應收款鏈平臺上籤發及承兌的應收賬款,既可以作為購買商品或勞務等的交易對價支付給平臺的其他用戶,也可以通過轉讓或質押來獲取資金,以此“點石成金”,實現應收賬款的無障礙流轉或變現。

浙商鏈融概況

“浙商鏈融”項目的發起機構代理人浙商銀行,是業內首家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企業應收款鏈平臺、幫助企業盤活應收賬款和降低綜合成本的商業銀行,項目概況如下圖:

浙商银行发行的4.6亿区块链ABN是什么?
  1. 基礎資產方面:交易基礎資產具體為:浙商銀行企業應收款鏈平臺上登記並流轉、已獲得保兌人保兌的未到期貿易應收賬款債權及/或工程應收賬款債權。

2. 交易結構:

交易的發起機構代理人浙商銀行按照國內現行的有關法律及規章,將其代理的委託人合法所有且符合本交易信託合同約定的合格標準的應收賬款債權作為基礎資產,採用特殊目的信託載體機制,通過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浙商鏈融 2018 年第一期企業應收賬款票據信託”。中鐵信託以受託的基礎資產為支持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產支持票據。投資者通過購買並持有該票據取得該信託項下相應的信託受益權。

浙商银行发行的4.6亿区块链ABN是什么?

資料來源:聯合資信關於浙商鏈融的評級報告

3. 增信措施浙商鏈融ABN項目採用超額覆蓋、最後兌付人、不合格資產贖回、信用觸發機制等交易結構安排,實現信用提升。

底層支撐:企業應收款鏈平臺

通過企業應收款鏈平臺,企業可將賬面的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輕鬆盤活流動資產,加快資金週轉,減少融資成本,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浙商银行发行的4.6亿区块链ABN是什么?
浙商银行发行的4.6亿区块链ABN是什么?

區塊鏈技術之於ABN應用

那麼,浙商銀行的應收款鏈是怎麼與區塊鏈技術具體地結合在一起呢?

應收賬款最大的痛點在於盤活、流轉困難,而且難以防範操作風險和欺詐風險,容易形成壞賬,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發展。而基於區塊鏈的架構,有望解決應收賬款融資中存在的痛點:

去中心化實現了企業的唯一簽名,在區塊鏈上密鑰一經生成後不能更改,銀行等任何第三方均無法篡改應收款交易信息,最大程度保證應收款信息安全;

分佈式賬本技術記錄應收款信息,改變傳統應收款依賴於紙質或電子數據,從技術上排除了數據被篡改、被偽造的各種可能;

智能合約技術,可保證應收款各類交易根據智能合約規則自動、無條件履約。

在這一進步的意義的探討上,浙商銀行總經理沈濱認為“證券化技術能夠將同質的基礎資產批量入池,以基礎資產未來現金流為償付支持發行標準化的證券,一方面改善單家主體的融資條件,另一方面,也較單家主體融資更為有效。” 這將有效紓解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