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成爲不法分子的斂財工具!如何才能識別加密數字貨幣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傳銷披上了“虛擬貨幣”外衣。部分組織和個人打著“虛擬貨幣”“數字貨幣”“互聯網代幣”等旗號,以高額“靜態收益”“動態收益”“推廣返利”為誘餌,利誘、欺騙廣大群眾繳納入會費用成為會員,並鼓動會員發展下線,騙取錢財。

“虛擬貨幣”成為不法分子的斂財工具!如何才能識別加密數字貨幣

目前我國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更無推廣團隊。傳銷分子的基本套路是早期為吸引投資人投資,會將貨幣價格炒得很高,然後就集中拋售,價格一落千丈,投資者血本無歸。更甚者到返錢時,平臺直接關閉,組織者失聯,然後到其他地方包裝新的概念,按照相似的騙法,繼續行騙。

由於普通投資者缺乏對虛擬貨幣的基本認識與瞭解,部分虛擬貨幣特別是不具備任何價值的“山寨幣”成為不法分子的斂財工具。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的名義,吸引群眾盲目“投資”,進而牟取暴利。

傳銷式" 數字貨幣 " 的 " 交易行情 ",完全由組織者和平臺方操控。前期為了吸引投資者加入,往往會把價格炒高,一旦開盤,平臺方和組織者就會集中拋售套現,價格狂跌。除了組織者和極少數提早退場的人,其他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那怎麼才能識別加密數字貨幣呢?其實只需要五招就能辨別數字貨幣是否是傳銷貨幣。

《互聯網傳銷識別指南》指出, 投資者可以從 5 個方面判斷數字貨幣是否是虛擬貨幣。

(1)發行方式。虛擬貨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是去中心化的發行方式。每個不同的終端節點負責維護同一個賬本,而這個維護過程主要是算法對交易信息進行打包和加密,而傳銷貨幣則主要由某個機構發行,並且採用拉人頭的方式獲利。

(2)交易方式。虛擬貨幣是市場自發形成的零散交易,形成規模後逐漸由第三方建立交易所來完成交易。而傳銷貨幣則有某個機構自己發行,並且自建平臺來進行交易。

(3)實現方式。虛擬貨幣本身是開源程序,在 Github 社區維護。其總量限制的參數和方式,均顯示在開源代碼中。而傳銷貨幣的開源是完全抄襲別人的開源代碼,且沒有使用開源代碼來搭建程序,所以其本質跟 Q 幣一樣是可受網站控制的。

(4)是否給出源代碼鏈接。一般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都會在官網的顯要位置給出源代碼的鏈接,這樣做是為了公開透明地展示貨幣系統的運作機制。而傳銷貨幣重點宣傳的是充值購買交易流程,並不提及其運作機制,甚至網站都沒有源代碼的鏈接地址。

(5)官網是否是 https 開頭。一般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官網和交易網站地址都以 https 開頭,其目的是這類網址可以很好地保護用戶的數據不被非法竊取。但傳銷貨幣的官網、交易網站等在內的相關網站都沒有以 https 開頭。

“加密數字貨幣”的定義、特點和應用

(一)定義。“加密數字貨幣”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而生成的數字形式的資產。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作為貨幣替代物價值的數字表現。目前,全球已出現的各類“加密數字貨幣”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而衍生的。ICO首次公開募集貨幣,是一種為區塊鏈技術項目籌集資金的常用方式,ICO早期參與者可以用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換取初始產生的加密貨幣數字貨幣,即代幣,在該項目的區塊鏈上使用,也可以進入二級市場交易。ICO是高科技發展下數字貨幣金融的必然趨勢,又是一種以高科技為幌子的“非法集資”和“網絡詐騙”新型業態。

(二)特點。“加密數字貨幣”藉助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具有解決信任問題的技術優勢。區塊鏈收錄了個人所有的歷史交易記錄,這些交易過程及交易數據被公開到網絡上。系統把相同數量最多的記錄作為真實記錄保存,且數據難以被篡改,保證了數據真實可靠、公開透明,為互不相識的交易雙方信任背書。區塊鏈技術生成一套記錄時間先後、不可篡改的可信任數據庫,即便是沒有中立的第三方機構,各節點之間也能實現合作。

(三)應用。“加密數字貨幣”的應用逐漸推開。這裡以比特幣為例,2009年初比特幣(BTC)作為一種完全去中心化、分佈式的貨幣正式推出,是區塊鏈技術在交易支付領域創新應用的標誌性事件。傳統的點對點支付必須經過一個法定支付系統,確保同一筆資金不會被支付兩次或者出現作假的情況。而比特幣的持有者將比特幣發送給其他人,不需要一箇中央式媒介。交易會被記錄在一個區塊鏈,被分發給全世界其他所有的比特幣持有者。這一共享數據庫記錄了所有現存比特幣的歷史交易記錄和持有者,每小時數據會更新6次。新交易達成前,它需要被大量的其他比特幣持有者數學化驗證。因此,比特幣是建立在數學化信用的基礎上,不需要像傳統金融需要權威第三方的信用背書。

根據全球金融科技服務公司Autonomous研報調查,大部分募資公司利用人們對“加密數字貨幣”生態的新鮮和興奮感,藉助社交媒體來進行推廣宣傳,利用目前市場缺乏可強制執行標準的監管漏洞進行融資詐騙。二級市場上現有的絕大部分新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內在價值不明,價格漲跌極易受交易市場的資金驅動。

價格的暴漲暴跌誘發了一輪“加密數字貨幣”投機熱潮。許多普通投資者在不瞭解“加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情況下懷揣一夜暴富的夢想湧入ICO項目,寄希望於所持“加密數字貨幣”賺取鉅額差價。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涉及資金量大,涉眾面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