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那些事儿(1)同病相怜到同舟共济

当非洲的众多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迎难而上时,一个东方巨人伸出了热乎乎的手。

中非交往由来已久。古埃及便曾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在公元5-10世纪时,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王国)和东非沿海的商人,早已把中国产的丝绸、瓷器等作为重要的牟利来源。当然,那时候双方仅限于商品流通的往来。

到了明朝时,伟大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其中就到达了非洲东部,什么肯尼亚、坦桑尼亚都待过。郑和向非洲当地人赠送了瓷器、丝绸、钱币等礼物,还把中国传统医药介绍给非洲。同时,他也从非洲运走了不少珍奇动物。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高大的长颈鹿。中国人把它称为传说中的“麒麟”。

中国与非洲那些事儿(1)同病相怜到同舟共济

郑和下西洋算是中非交流的一次高潮。随后,两家都开始走上了歧路。

就在郑和回国之后,中国明朝政府实行“海禁”,不许民众和海外交流。非洲的西边,则又来了另一拨远航者,他们人数比郑和少,船比郑和小,却带着枪炮。他们不是来友好交流的,是来抢钱占地盘的。他们就是葡萄牙人。

从此,非洲大陆开始了遭受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的数百年苦难历程,中国则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日益被西方文明所赶超。

中国与非洲那些事儿(1)同病相怜到同舟共济

到了19世纪,欧洲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也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丧权辱国,逐步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可以说,古老的非洲大陆和悠久的中华文明,同为西方殖民扩张的受害者。相似的命运,也让中非两家起了“同病相怜”的惺惺之情。

清末爱国人士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中,就把非洲的命运用来作为警戒,让同胞们不要像非洲的黑哥们一样任人宰割;同时,陈天华又把南非布尔人政权反抗英国的战例拿出来,说布尔人那么一点力量,都能打得大英帝国狼狈不堪,如果中国人人敢于为国奋斗,自然能击退列强入侵,还怕什么亡国灭种的危险呢?

中国与非洲那些事儿(1)同病相怜到同舟共济

而在抗战爆发时,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曾把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作为例子,分析国际局势,探讨中国决策。

二战后,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诞生,开始了自强不息的道路。稍后,非洲国家也开始脱离殖民统治,成批独立。

这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把饱受压迫的非洲人民当做自己的患难兄弟,打心眼里愿意帮助他们推翻殖民者,获得解放。

而非洲的民族斗士们呢,他们也觉得远方的中国,能在那么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堂堂美国从鸭绿江打到三八线,实在值得学习。

于是,中国开始了对非洲的援助。

中国与非洲那些事儿(1)同病相怜到同舟共济

中国援助非洲,当然不是作慈善,而是为了本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战略。后来中苏交恶之后,中国与“美帝”“苏修”同时处于敌对,更要争取广大非洲国家的支持,打造自己的外交空间。毛泽东说过:“不仅我们(中国)援助你们(非洲),你们也援助我们。你们在哪里反帝,削弱帝国主义的一份力量,对全世界都有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