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如果人生的旅程可以分段,那么戚继光的一生可以分为三段:蓬莱成长和终老、浙闽抗倭、蓟镇戍边。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可以说,戚继光的生命中将近一半的时光是在蓬莱度过的,他青少年时期在蓬莱受到的熏陶和教育,为其毕生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戚继光的母亲在他十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不仅严格家教,而且为他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戚继光17岁的时候,他72岁已经身患重病的父亲戚景通,将自己退休前写成的还没有上奏朝廷的数百篇抗击鞑靼的备边军事方策全都传授给了戚继光。

戚继光赴京办理世袭手续前,戚景通卖了房子,凑了路费,在郊外的小路上,拉着儿子的手,谆谆告诫:“吾遗若者,毋轻用之。”我留给你的东西,你别轻易就用没了。

戚景通留给戚继光的巨大财富,不是万贯家财,而是祖上住了两百多年、家徒四壁的破屋子,是忠孝廉节的信仰,是抗击鞑靼方策和关于火器作战的经验积累。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所谓子承父业、发扬光大,就是如此;所谓虎父无犬子,也是如此。

戚继光23岁的时候,已经当官五年了,这五年里,有三年到蓟镇戍边,他用三年的戍边经验综合父亲传授的抗击鞑靼方策,形成了《御虏方略》,在朝廷一炮而红,他因此被记录为“将才”。

戚继光的“一炮而红”与他的努力固然密不可分,但他的第一任老师、他的父亲戚景通留给他的数百篇备边策,却是他更上一层楼的最好阶梯。

戚景通与戚继光,是子承父业,而不是父辈之路的完全复制,戚景通是戚继光的第一任导师,也是他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父子,如师徒,比如戚景通与戚继光;有一种师徒,亦兄亦友,比如梁玠与戚继光。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梁玠比戚继光大23岁,从小就是个过目不忘的天才。15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但是在由秀才到举人的“乡试”这一关口,他奋斗了三十多年也没成功。

考不上了,也就看透了,梁玠在墙壁上写道“天留意,天留意”,这是老天爷要把我留在登州啊,我懂了,那我从此不再往仕途上发展,就用自己的满腹才华教书育人吧。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梁玠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和戚继光之间,上课的时候那就是老师和学生,下课的时候,亦兄亦友。

15岁有了官身之后,年轻的小将戚继光在比他大23岁的老师梁玠的熏陶下持续学习。

戚继光袭职为官以后,就是有身份的人了。有身份的人外出,是要有车马随从的,徒步外出是万万不可的,可是戚继光家太穷了,备不起车马,养不起侍从,怎么办?怎么去上学?

为难之际,梁玠主动提出每天下午到戚继光家中上课。那时候,梁玠在诸谷有个私塾,从蓬莱诸谷到戚继光家有三四里路远,老师每天上完私塾就到戚继光家上家教课,每天往返、不辞劳苦。戚继光特别感动,精心准备了一桌饭请先生的客。

梁玠先生特别特别生气,他严肃地说:“你父亲为官清白,家无积财,你怎么可以备办这样的饭菜?我来上课难道是为了吃顿饭吗!”说完起身就走。

从那以后,戚继光不再宴请先生,而是带着对老师的敬重,更加发奋读书。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戚继光原来并不喜欢学习经书章句,但经书章句却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必修课。发现这个问题后,梁玠抓住难点,耐心为他讲解。

戚家那幢矮小的老房里,老师领读,学生应诵,书声悦耳,“若扣钟然”。教学相长、融洽相处的情景,成为戚继光南征北战、浴血沙场偶尔的闲暇里回望家乡蓬莱时,最感恩的片段。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下课后,戚继光与梁玠的关系,就非常随意了。

当他看到老师五次考试都没考中,写在墙壁上的“五科不第,天故留余耶!”时,竟和老师开玩笑:“秋高气爽的季节又到了(按乡试总定在秋季八月举行),您这老鸟的翅膀又该奋飞了,但愿今年别把五字改为六字呀!”先生听了也不计较,“笑而恕之”。此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又像是朋友。

梁玠去世后,戚继光泪流满面,为恩师撰写墓志铭,他说:“我南征战,遇到很多挫折、困难都克服了,这全是得益于老师的教诲”。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在戚继光写的《沧州儒学训导梁玠遇寇纪事》中,我们了解到梁玠的另一面:

梁玠57岁那年,遇到强盗,强盗发怒叫他跪下,梁玠笑道:“我是儒学教师,岂能给你下跪?我若给你这种人下跪,还怎么有脸教育学生?”始终不跪。

强盗两箭射中他,梁玠仍巍然不动。他把包裹扔给了强盗,慢条斯理地说:“你做强盗是为得人钱财,杀了我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你难道没有一点天理良心吗?现在我把包裹给了你,我就没有盘费行路了,这不是等于要我死吗?”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节,居然感动了强盗。强盗把包裹里的钱分了些给他,还为他包扎了伤口,扶他上马而去,这一瞬间,我想到了苦口婆心的唐僧......

对这件事,戚继光感慨道:“先生之概可睹也。处险若夷,他日当大事、临大节,必大有可述者!”老师临危不惧的气节,受到戚继光的大力推崇,因为这也是戚继光英雄气质的一部分。

如今我们对于梁玠这个人物的了解,多数来源于戚继光对恩师的记录,师生情谊之深厚,可见一斑。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在父亲和老师的教导下,戚继光修文习武、废寝忘食。有时读书读到触动心扉处,顺笔写下心得。19岁那年,少年戚继光读罢一部兵书后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教师节,聊聊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老师的那些事儿

最后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正是戚继光一生矢志报国、抗倭御虏的生动写照,也昭示着不久的将来,这位年轻的将军,将身披戎装,走向沙场,南征北战,保卫边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