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希布塔尼:谣言=(事件)重要性×模糊性|科学剖析谣言生成过程

“我听人说,业委会不用交物业费,还收了物业公司的好处,你看那谁…”

“XX工程写着30万,做过种工程的人说实际只要20万就够了,剩下的肯定进了他们业委会的口袋…”

“业委会的人竟然要把我们的打乒乓球的活动室改成儿童游乐中心!”

“上次X叔叔说公布的他家车辆信息是不对的,而且公布的业主信息一点也不详细,业委会的数据肯定有问题,就是要制造小区车位不够的假象,借机毁我们的绿化,增划车位..”

T.希布塔尼:谣言=(事件)重要性×模糊性|科学剖析谣言生成过程

当我们看到食品安全谣言、公众人物的“黑料”各种花式上热门的时候,可未想到,有天会在生活的小区里见证谣言满天飞;当我们对小区里关于上届业委会乱作为的传闻义愤填膺的时候,可没料到,在自己参与新一届业委会工作之后,也成了谣言的主角,被扣上了子虚乌有的帽子。不少人也因此挫伤热情,转而对小区公共事务心灰意冷,甚至失望退出。

那么各种各样的小区谣言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一再扩散又屡禁不止?是谁在传播又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人们又为什么会相信它?我们该怎么认识它?

既然有这么多的问题和疑惑,这会儿可不能再让谣言地遁了!接下来,现“捉”谣言本尊,聚光灯亮起,把舞台交给它,让我们好好听一听关于它的秘密。

我是谁?

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卡普费雷认为它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相比于“是否被证实”,“非官方来源”才构成了谣言的内容特征。

希布塔尼则更强调谣言的集体议论过程。他曾提出一个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这是一个乘法关系:假如重要性等于零,或者事件本身并非含糊不清,谣言就不会产生了。也就是说,如果事件对人们完全不重要的或是完全确定的,它也相应缺乏了被流传的动力,不能构成谣言。但这公式仅限于“从某个事件一发生便流传开来”的谣言。

举个栗子。

有业主在雨天听到家中异常声响,怀疑有小偷入室并反映给了物业,但值班物业和保安勘察后并没有发现特殊痕迹。隔天谣言在小区里散布:“小区发生入室盗窃,业主受到损失,物业掩盖安保不力,没有采取措施,业委会也不作为…”

这至少还是有“风”、“影”被捕捉到了,添加了少许“油”和“醋”。但也有些谣言造就了本身不存在的事件,是彻底的编造,从“无”中生出“有”。

谣言的自我陈述:

我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就是让你们真真假假分不清。

我可以有真实的内核,但我的外衣也很百变。

流传赐予了我生命。

| 到底谁在制造我?

就算有始作俑者,谣言的基础也还是在于他人,在听到谣言并且传播谣言的人身上。谣言实际上也是群体在说话。

其产生的过程,是因为有人相信它确实是一个真实且重要的消息,于是和周围的人进行交谈,但这不能预示信息的真实与否。

谣言常产生于一件扰乱人心的事,并且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不断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人们试图将他人所叙述的零碎片断拼凑起来。当信息越不全面、越贫乏时,听众就越不自觉斟酌其中含意,进一步解读和阐释。谣言也会诱使人们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对充满阴谋、诈骗、假消息和经济或政治大战的世界进行想象。

可见谣言不是一种消极的重复,而是包含了想法、观点的丰富交流。它也会因此从最初形态变形、走样。

在业主与物业或业委会所掌握的信息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系列联想补充和误解。

起初,可能只是有人疑惑:“晚上保安和物业的人进了XX栋,好像有盗窃发生”,由于入室盗窃事件扰乱人心,事关业主们的财产安全,加以观点交流后,经过传播变成了笃定的“盗窃发生,业主受损”。当下一个听众再结合可见的物业的反应,更进一步阐释为“物业一点动静也没有,就是想掩盖安保不力”。而由于其他信息,如业委会的态度信息含糊不清,听众通过“想象”,结合已形成的刻板印象和解释图式,再进一步发挥补充:“业委会与物业同穿一条裤子,所以不监督物业、不作为,对入室盗窃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与谣言的雏形相比,更加丰满,填补了贫乏信息的空隙后,听起来更“有理有据”,也变得更“真实且明晰”。

T.希布塔尼:谣言=(事件)重要性×模糊性|科学剖析谣言生成过程

一方面,谣言流传越广,它的来源越是隐蔽和越具战略性。并且也时常成为顽强持续下去的“神话”,是一种通过中间人所犯下的“完美罪行”,往往没有明显痕迹,也没有确凿证据,很难准确得知其制造者。另一方面,对谣言来源的追踪能使轻信“虚假”谣言的公众自我辩解,将责任转移到群体之外的个人身上,回避群体“推波助澜”的真正责任。

有着恶意目的谣言制造者,或是为谋求一己之利,或是为达到恶意中伤或是恶作剧的目的:

  1. 利用谣言追求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在避免自己抛头露面情况下,由他人自觉不自觉的传谣,代替发言。传播出不便说出的话,把别人“当枪使”并且从中获益。常见于小区业主派系暗斗中;
  2. 也有仅因结怨而刻意报复的单纯诽谤,损人但不利己;
  3. 哗众取宠进行恶作剧的,则是带着“恶搞”的心理,看人们被欺骗而乐在其中。

而无恶意的谣言制造者,虽怀着美好愿望和诚意,但并没有对谣言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可能是处于困境中(对所处环境感到不安)的人,表达焦虑、恐惧或者愿望和希望,传递出试探性信息,以期他人进行核实;也更可能是纯粹的误解。

谣言的自我陈述:

我是信息的扩散过程,也附加了信息解释和评论。

成就我的不只是第一个捏出我形状的人,更是汇集了群体的力量。不停地有人给我添配饰,甚至动刀给我整形。

我是被恶意制造的,也是被有善意的人无心制造的后果。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传播谣言的人都是毫无判断力的人吗,为什么有智识的聪明人也会相信谣言?促使谣言不断流传的原因还有哪些?谣言和群体还有什么不得不说的秘密呢?

等等等等..一下!

中间小憩,敬请期待下一幕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