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檢察工作新征程」爲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司法保障(第558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廣東檢察機關表示,這為今後檢察機關生態文明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近年來,為護航美麗廣東,廣東檢察機關頻頻“亮劍”:

2013年-2014年

深入開展查辦與預防危害生態環境職務犯罪專項工作,兩年共立案查辦危害生態環境職務犯罪案件1046件1194人,是前三年所查同類案件總人數的2.8倍。

2013年以來

全省每年開展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加大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

2015年7月開始

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將生態環境領域作為重點,發現案件線索和起訴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整治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垃圾山”“黑水河”“汙染礦”,讓汙染者承擔了法律責任。

“建設美麗中國”的號角吹響了廣東檢察機關依法保護生態環境的新徵程。省檢察院表示,未來將以開展環保領域的公益訴訟工作為重要抓手,做好生態文明的“檢察前哨”,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起訴汙染責任人

索賠環境修復費用3000餘萬

「广东检察工作新征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司法保障(第558期)

“白天深呼吸,晚上數星星”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

省檢察院檢察長鄭紅表示,廣東檢察機關要主動謀劃,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作為我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的重點,還因地制宜突出廣東本土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保護珠江專項行動和參與土壤汙染防治專項監督行動。

“垃圾山”“臭水河”……這些現象曾是難以解決的“老大難”,檢察機關通過提起公益訴訟推動問題解決。

2015年9月,廣州鰲頭鎮大石古社水塘汙染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大石古社水塘面積約50020平方米,與村民生活區僅一牆之隔,然而,水塘承包人允許他人在此倒垃圾,導致水塘被嚴重汙染,臭氣熏天,有關部門責成清理卻不奏效。

2016年,廣州市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人的身份,將水塘汙染的兩名責任人告上法庭,以專業機構鑑定評估報告為依據,要求法庭判決兩名汙染者修復水塘水質並賠償當地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費共2350萬元,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在檢察機關的推動下,今年7月,大石古社水塘已恢復清澈,村民邱柏榮激動地說,“真不敢想,整治的速度有這麼快。”

針對跨地域、跨部門的重大民生熱點問題,檢察機關還積極加強與其他部門的銜接配合。

今年6月,省檢察院聯合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省環保廳,推動在海關緝私、環保領域建立“兩法銜接”長效機制,加大對走私“洋垃圾”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

「广东检察工作新征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司法保障(第558期)

督促行政機關履責

整改率超過80%

「广东检察工作新征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司法保障(第558期)

解決環境資源領域的難題,不僅要起訴造成汙染的侵權人,還要督促行政機關依法正確履行職責。

2014年下半年起,清遠陽山縣黎埠鎮政府作為農村生活垃圾清運處理的主管機關,在沒有規劃審批、環評等手續的情況下,用“以租代徵”的形式在黎埠鎮紅石灣持續進行垃圾填埋作業,嚴重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陽山縣環保局作為當地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部門怠於履行職責,從未對該垃圾填埋場進行監管。

陽山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這一情況後,分別向黎埠鎮人民政府、陽山縣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書,不久後得到回函,當月底全面停止紅石灣垃圾填埋場運作。至2017年1月,原來堆積的垃圾已基本清運完畢。這是廣東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案例。

檢察機關的積極作為,有效增強了行政部門依法行政的自覺性。針對訴前程序發出的檢察建議,由於有提起訴訟這一剛性後盾,行政機關基本能及時回覆並積極整改糾正。

「广东检察工作新征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司法保障(第558期)

進一步促進資源環境保護

成立常態化公益訴訟領導小組

「广东检察工作新征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司法保障(第558期)

生態文明建設正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鄭紅強調,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全面推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依法保障美麗中國建設。

下一步,廣東省檢察機關將繼續加強外部聯繫協作,除了與省環境資源、國土、林業、食藥監等行政主管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建立健全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銜接機制,還將深化與中華環保聯合會、省環境基金會、省消費者協會等社會公益組織的辦案聯繫協作,與省法院召開公益訴訟專題協調會,重點研究訴訟管轄、起訴標準、證據規則、出庭規範等訴訟實務問題,爭取儘快形成規則共識,出臺聯籤文件。

同時,進一步深化內部協作工作格局,推動各級院成立常態化的公益訴訟領導小組,由檢察長任組長。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完善內部協作機制,推動各地檢察機關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完善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案件協查、結果反饋等工作機制,形成以民行部門為主導、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協作配合的工作格局。

此外,廣東檢察機關還將通過舉辦培訓班、示範班,對非試點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辦案巡講等方式進行公益訴訟全員培訓,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守護綠水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