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1941年2月,希特勒命令隆美尔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前往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对于北非战局、隆美尔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他指挥的两个德国装甲师在沙漠上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仅仅两个星期,就让英军之前两个月的战果丧失殆尽。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被晋升为元帅,而英军则称他为“沙漠之狐”,并且谈“狐”色变。

1942年6月、隆美尔挥师夺占英军补给中心托卜鲁克,英军损失5万余人,德军前锋推进到埃及北部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隆美尔的部队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转人战略防御。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8月、丘吉尔任命蒙哥马利中将继任英第八军团司令。后来被称为“沙漠之鼠”的蒙哥马利抵达阿拉曼前线后,提出了“打过阿拉曼,活捉老狐狸”的口号,在美国武器的大力支援下不断加强军事力量,积极备战。当时,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拉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并且英军掌控着战场的制空权。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9月,隆美尔判断英军不会发动进攻,因而飞回德国养病,接替他指挥的是乔治·施登姆将军。蒙哥马利获得这一情报后,制订了“轻足行动”计划,著名的“猎狐”行动由此拉开序幕。此次战役首先出击的是步兵,因为他们重量轻,不会触发反坦克地雷。在步兵向前推进的同时,工兵会为随后的装甲部队开辟一条安全通道。

10月23日夜,英军发起进攻。首先实施炮火准备,随后步兵向德意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了德军的防御阵地,迫使南线德军增援,双方在阿拉曼的大沙漠上展开了一场坦克大战,人们这样形容当时战场上的景象:“沙漠在热浪中抖动,它只能被看作一个被高爆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尘土笼罩的地方,一个被燃烧着的坦克和卡车产生的烟弄得很昏暗的地方,一个被无数枪支的火光照亮的地方,一个红色、绿色和白色曳光弹满天飞的地方,一个在轰炸中震颤的地方,和一个被双方的炮火弄得震耳欲聋的地方。”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经此一搏,隆美尔只剩下30辆坦克了,而蒙哥马利手上却仍握有600辆坦克的强大攻击力量,尽管双方损失了大约同样多的坦克,但对于英军来说只是一小部分,对于隆美尔来说则几乎是全军覆没。

11月3日,急忙赶回前线的隆美尔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随即接到了希特勒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绝不能后退的命令。希特勒在电报中说:“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他的道路。”隆美尔无奈,只好暂时放弃了后撤计划,传令坚守阿拉曼,指望能够出现奇迹。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不过,隆美尔很快就失望了,就在他的命令传达不久,就得到报告,非洲军司令冯·托马将军正率领部队向西撤退,眼看英军就要完成包围,隆美尔再也顾不上元首的命令了,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命令向西撤退。没有运输工具的4个意大利师经过绝望的战斗后,不得不向英军投降。

由于担心隆美尔惯用的“回马枪”,蒙哥马利行动十分谨慎,最终没能完成对德军的包围。11月7日,蒙哥马利下令停止追击,阿拉曼战役宣告结束,英军取得了胜利。4个德军师、8个意军师被歼,伤亡2万,被俘3万,损失坦克450辆、大炮数千门。英军也付出沉重代价,伤亡14万人,损失坦克500辆、大炮400门。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这次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在战略上,使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在军事上,保证了盟军从中东通往苏伊士运河供应线的畅通。在精神上,此役对盟军坚定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丘吉尔的话说就是:“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仗;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