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是错的

01


最近在关注三个“越来越”。

第一个“越来越”——母乳喂养率越来越低。

“我拒绝母乳喂养孩子。

我们单位有很多新妈妈,

因为产后母乳喂养孩子,

最后弄得胸部下垂了,

腰上也长出一个游泳圈,

太丑了,我可接受不了。”

第二个“越来越”——产后立即上班的母亲越来越多。

“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

吃好睡好就行了,

等孩子上了小学,

需要教育的时候,我再回去,

现在趁这几年,多赚些钱。”

第三个“越来越”——“婴童独立教育”越来越流行。

最典型的就是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

“不要跟孩子太过亲密,

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

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

得到太多安慰的婴儿会依赖大人,

长大后会变得太黏人而无法独立。”

02



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是错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

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

“孩子对爱的需求,

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

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

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

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

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

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

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

华生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书——

《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

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是错的


他在书里倡导行为矫正式儿童养育体系:

“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

得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

尽量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

不要让孩子坐在母亲大腿上,

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

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

以免他们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套理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风靡了整个美国,

接着又影响了西方多个国家。

后来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等,其核心思想皆源于此。

这套理论真的那么有效吗?

另一个心理学家提出了质疑。

这个人就是——哈洛。

03


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

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

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

“母爱的本质,

绝对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

它的核心是接触性关怀:

拥抱、抚摸、亲昵。”

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是错的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养育,

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的层次上,

要想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就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接触性关怀,

让他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

他的心智才会健康发展。

哈洛写道:“只有奶水,人类绝对活不久。”

04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

哈洛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

演讲的题目叫——《母爱的本质》。

“爱存在三个变量:

触摸、运动、玩耍。

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

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运动,玩耍。

这个演讲,不仅震动了整个美国,

也颠覆了美国社会一直倡导的哺婴方式。

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是错的


05


哈洛由此得出了两个结论:

1.

独立并不是“孤立”和“狠心”培训出来的。

恰恰相反,

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

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

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2.

越是得到爱抚和疼爱的孩子,

就越会敞开内心,变得开朗。

而越是得到关注少的孩子,

就越是会封闭自己的内心,

漠视周围环境,孤僻不合群。

08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我看到了人类最惨重的精神疾病是怎么来的。

“对灵长类动物来说,

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

会导致孩子心理残伤和死亡,

这种影响直至终生。”

严重缺乏回应的婴儿,

内心会产生两个激烈情绪:

第一,绝望——认为爱不存在。

第二,仇恨——想毁了整个世界。

哈洛的恒河猴代母实验,

后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运动——轻微的晃动,多与孩子互动。

玩耍——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很多父母总认为,

孩子年纪还小,不懂事,没记忆。

殊不知,孩子在幼年时期,

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触摸、运动和玩耍,

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

不合群、抗压能力差,

自我价值认定低,社交能力比较弱,

甚至会抑郁、自闭、自残和充满攻击性。

现在的父母都喜欢说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大部分父母并不知道,

真正的起跑线其实在婴儿时期。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给最多的钱,

不是给最好的食物,而是给有质量的陪伴。

爱有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