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自杀事件频发为哪般?家长才是元凶!

小儿自杀事件频发为哪般?家长才是元凶!

宁波市妇儿医院急诊室这天夜里,一连送来两个孩子:一个14岁,被父母说了两句就同菜刀割腕;另一个10岁,因为家长不让玩手,从六楼跳下来,竭力抢救却还是没能挽留这个孩子……

后来,该科的石主任,让我们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

砍自己六刀,只因家长不许玩游戏。

夜里十点,孟孟(化名)想玩游戏,父亲不许,顺便还说了他几句。

没想到就这样简单地一件事,孟孟突然沉下脸,进到厨房拿起菜刀朝自己的左手砍去,一连六刀,刀刀深可见骨。

孟孟被送来的时候,左手满眼血红,脸色也苍白不已。可是在医生救治和包扎的过程中,孟孟全程冷漠脸,也没有害怕和难过的情绪,如果不是旁边的父母焦急不已,可能还会以为这个孩子一点事都没有。

手术虽然成功了,可是这件事带来的隐患却让人不得不忧心。先不说以后手臂能否恢如初,一些特别的动作会不会受影响,就这个孩子这次的表现,以后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如果还有下一次,他能不能这么幸运被救过赖呢?

不让玩手机,十岁男孩从六楼跳下

结束了孟孟的手术,医生们还没能喘口气的时候,又被送来一个孩子。

10岁的小佳(化名)想要玩手机,父母不让。他一句话不说,直接从六楼跳了下去。这种突然地反应,让父母想救都反应不过来。

孩子送来的时候已经是双侧瞳孔散大,心率几乎为零,就回来的可能性也基本为零了。

抱着一丝希望和坚持,孩子被送进了手术室,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却无力回天……家长听到消息晕倒,医生他们也不好受。

因为近两年来,小孩子因为一言不合就自杀的例子,越来越多。孟孟和小佳不是第一例,他们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小儿自杀事件频发为哪般?家长才是元凶!

该怎么拯救你,我的孩子

石主任告诉我们:曾经的自杀自残被送来最多的例子,都是酒吧里的酒后冲动,他们大多没有真的要寻死的意思,所以伤势一般比较轻。但是最近几年,自杀被送来的孩子数量急剧增加,其实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

虽然这两起事件的起因都是因为手机和游戏,但是家长的很多行为,也可能会变成孩子自我伤害的导火索。

医生早上查房的时候,病房里的家长基本都在玩手机,孩子也是如此;还有一次,孩子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孩子的父亲却坐在手术室门口刷微博!

这种时候,还能玩的下手机去,有人也许会说他心大。但这不是心大,这就是没责任,不成熟的表现。父母的行为如果不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引导作用,孩子不会信服你的。

孩子的行为,大多影响因素都是家庭的教育氛围。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他们经常见到离婚家庭的孩子,总是担心自己被遗弃,因为他们的父母离婚之后总是把孩子的所有事情往对方身上推,孩子伤害自己的时候,他们会一起来关心,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残能让父母疼爱,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一些孩子脾气急躁,稍微不顺心意就会大喊大叫,或者摔东西,如果听之任之,也许有一天,会选择一跃而下来发泄情绪。所以家长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先反省自己,你是不是经常消极或者冲动的处理一些事,先改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不愿沟通;闷闷不乐或者以前喜欢的事现在都不喜欢了,你需要警惕。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心理医生的帮助,以便提前预防悲剧。

另外,如果孩子自己提出想看心理医生,请尊重他的想法,别觉得他是在无病呻吟。

良好的沟通,永远都是家庭教育的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