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自殺事件頻發爲哪般?家長才是元兇!

小兒自殺事件頻發為哪般?家長才是元兇!

寧波市婦兒醫院急診室這天夜裡,一連送來兩個孩子:一個14歲,被父母說了兩句就同菜刀割腕;另一個10歲,因為家長不讓玩手,從六樓跳下來,竭力搶救卻還是沒能挽留這個孩子……

後來,該科的石主任,讓我們瞭解到了事情的經過。

砍自己六刀,只因家長不許玩遊戲。

夜裡十點,孟孟(化名)想玩遊戲,父親不許,順便還說了他幾句。

沒想到就這樣簡單地一件事,孟孟突然沉下臉,進到廚房拿起菜刀朝自己的左手砍去,一連六刀,刀刀深可見骨。

孟孟被送來的時候,左手滿眼血紅,臉色也蒼白不已。可是在醫生救治和包紮的過程中,孟孟全程冷漠臉,也沒有害怕和難過的情緒,如果不是旁邊的父母焦急不已,可能還會以為這個孩子一點事都沒有。

手術雖然成功了,可是這件事帶來的隱患卻讓人不得不憂心。先不說以後手臂能否恢如初,一些特別的動作會不會受影響,就這個孩子這次的表現,以後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是否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如果還有下一次,他能不能這麼幸運被救過賴呢?

不讓玩手機,十歲男孩從六樓跳下

結束了孟孟的手術,醫生們還沒能喘口氣的時候,又被送來一個孩子。

10歲的小佳(化名)想要玩手機,父母不讓。他一句話不說,直接從六樓跳了下去。這種突然地反應,讓父母想救都反應不過來。

孩子送來的時候已經是雙側瞳孔散大,心率幾乎為零,就回來的可能性也基本為零了。

抱著一絲希望和堅持,孩子被送進了手術室,做了一個多小時的心肺復甦,卻無力迴天……家長聽到消息暈倒,醫生他們也不好受。

因為近兩年來,小孩子因為一言不合就自殺的例子,越來越多。孟孟和小佳不是第一例,他們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小兒自殺事件頻發為哪般?家長才是元兇!

該怎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石主任告訴我們:曾經的自殺自殘被送來最多的例子,都是酒吧裡的酒後衝動,他們大多沒有真的要尋死的意思,所以傷勢一般比較輕。但是最近幾年,自殺被送來的孩子數量急劇增加,其實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

雖然這兩起事件的起因都是因為手機和遊戲,但是家長的很多行為,也可能會變成孩子自我傷害的導火索。

醫生早上查房的時候,病房裡的家長基本都在玩手機,孩子也是如此;還有一次,孩子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孩子的父親卻坐在手術室門口刷微博!

這種時候,還能玩的下手機去,有人也許會說他心大。但這不是心大,這就是沒責任,不成熟的表現。父母的行為如果不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引導作用,孩子不會信服你的。

孩子的行為,大多影響因素都是家庭的教育氛圍。在醫院這個特定的環境裡,他們經常見到離婚家庭的孩子,總是擔心自己被遺棄,因為他們的父母離婚之後總是把孩子的所有事情往對方身上推,孩子傷害自己的時候,他們會一起來關心,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自殘能讓父母疼愛,一發不可收拾。

還有一些孩子脾氣急躁,稍微不順心意就會大喊大叫,或者摔東西,如果聽之任之,也許有一天,會選擇一躍而下來發洩情緒。所以家長在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先反省自己,你是不是經常消極或者衝動的處理一些事,先改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不願溝通;悶悶不樂或者以前喜歡的事現在都不喜歡了,你需要警惕。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心理醫生的幫助,以便提前預防悲劇。

另外,如果孩子自己提出想看心理醫生,請尊重他的想法,別覺得他是在無病呻吟。

良好的溝通,永遠都是家庭教育的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