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量做到2億的體量,深度解析貓王收音機成功背後的12個關鍵點

3年時間開了1800家線下門店,年銷量做到2個億的體量,深度解析貓王收音機成功背後的12個關鍵點

薦語

BOBO IS COMING

用互聯網思維賣收音機,年銷量做到了2個億的體量。貓王收音機把眾籌玩到了極致,他是如何用眾籌做營銷,3年時間玩了13眾籌,每次眾籌金額都能保持在300萬。從產品設計背後的邏輯到各種營銷打法,我們將深度解析他成功背後的12個關鍵點。

牛人簡介

BOBO IS COMING

年銷量做到2億的體量,深度解析貓王收音機成功背後的12個關鍵點

曾德鈞,貓王收音機創始人,被譽為“中國膽機之父”。三年時間開了1800家線下門店,用互聯網思維賣收音機,年銷量做到了2個億的體量。

目錄

BOBO IS COMING

1、打造億級單品爆款的2個核心點,讓你的產品打爆市場

2、貓王收音機設計的3個哲學點,利用下游用戶不斷產生設計靈感

3、如何讓產品背後的故事形成傳播點,自動引發媒體曝光

4、營造品牌調性的核心細節解析,讓品牌的調性效應引爆市場

5、運用“四三二一”的產品邏輯,解決客戶交付產品的價值感

6、內部團隊全自動運轉,年營收2億的核心創始團隊如何搭建分工

7、連續13次眾籌,每次300萬體量,從0到1做眾籌的6個核心階段

正文

BOBO IS COMING

這次去拜訪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去的時候我是非常忐忑的,我擔心這是一家傳統的企業,沒有太多的點可挖,因為你一聽這個產品分類,收音機,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快要被淘汰的產品類別。

但是呢,一天的採訪下來,真的給我狠狠的上了一課,我們先來看下他做出來了什麼結果。

貓王這家公司成立也就只有三年的時間,用了不到30個月,就把銷量做到了2個億的體量,滿打滿算不超過七個單品。他們走的是一個純粹的爆款路線。

當我在考慮他們是用一種怎樣傳統的銷售方式,在售賣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得到的信息,居然是這樣的,他們是從眾籌開始起步,並且是把眾籌玩到了極致,到現在為止,短短的三十個月,居然玩了十三次眾籌,單次眾籌金額都會在三百萬左右的體量。

我就在想這一期的內容有的做了,這一期我會圍繞十三個問題,開始像素級別的拆解貓王。

曾德鈞,曾老師,他被稱為中國的膽機之父,什麼叫做膽機呢?就是電子管的放大器,當他告訴我他已經60多歲的時候,我是驚訝的,60多歲的他依然保持一個創業者的熱情和激情。他的激情感染到了我,讓我這次的拆解也是充滿了激情。我希望我到六十歲的時候,也能像曾老師這樣,依然充滿對創業的激情。

年銷量做到2億的體量,深度解析貓王收音機成功背後的12個關鍵點

第一個點:貓王的產品系列很簡單,都是極致的單品爆款路線,貓王 1,貓王 2,貓王 3,這樣的一個產品系列延續。我會拆他對貓王這個產品系列的規劃路線,看他是如何規劃和定位一個又一個的單品爆款的。

第二個點:貓王對自己的定位是有靈魂,有故事,有逼格,他給用戶的感覺就是用貓王的東西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為什麼呢?我會來拆解,他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產品調性的。

第三個點:對於任何一個產品,產品設計理念的迭代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難的,一時的靈感很容易,但是怎樣延續呢?我們會來看看,貓王是怎麼解決這個設計靈感來源的?

第四個點:我們看到有很多名人給貓王背書,比如說劉強東,吳曉波等等,我們來拆解一下貓王的名人戰略是怎樣的。

第五個點:

包括CCTV,包括南方都市報等媒體都對於貓王進行了報道,從這個角度,我們來看一下,貓王的媒體曝光是怎麼做的。

第六個點:重點講一下,貓王是如何通過和大牌綁定合作,做有調性的活動,來拉高品牌的逼格的。

第七個點:他們有一個觀點,用內容思維做產品,就是你能看到的,感知到的一切信息,包括包裝盒,說明書,手提袋,紙張手感等等,都是內容,這個地方,我會來分析如何增大產品的價值感。

第八個點:貓王這個品牌之所以能夠在三年時間做到兩個億的體量,只靠曾德鈞是不夠的,他們在每一個領域,都有一個強力的專家型的聯合創始人,這個地方我們來講一下他們的創始團隊搭建。

第九個點:他們有專門的三十多人的團隊,在管理終端銷售店面,另外還有專業的線上電商團隊,這個地方我會把他們內部團隊的搭建協作梳理清楚。

第十個點:當曾老師告訴我,他們已經連續運作了十三次眾籌,每次眾籌能做到三百萬的體量,我就意識到,眾籌是他們的一個殺手鐧,在這裡,我會把他們運作一次完整眾籌的方案,通過拆解流程和步驟的方式,完整的還原出來。

第十一個點:貓王收音機本身是一個硬件設備,他又不單單是一個收音機,還是一個藍牙音響,但是呢,他們還在這個硬件設備上面,做了一個動作,綁定了一個軟件,叫做貓王音樂臺,他們主打的點是,無需選擇,就有好音樂,將海量的網絡電臺內容與收音機經典使用習慣,完美結合,試播半年,全網累計收聽 750萬頻次。這一期,我會拆貓王音樂臺的玩法。

第十二個點:貓王先後進入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市場,在全球其他海外市場也有了更多的市場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後一個點,我們就來拆解一下貓王的海外市場拓展策略。

1

貓王是怎樣規劃自己的產品系列

貓王從第一款眾籌產品上線,走的一直就是極致的單品爆款路線,從推出的第一款眾籌產品,小方盒子,再到後來的黑膠唱機,再到後來的貓王1,貓王2,都是在做單品極致爆款路線。包括後來推出的迎合年輕人的小王子系列,都是單品極致路線。

年銷量做到2億的體量,深度解析貓王收音機成功背後的12個關鍵點

我們看到市場上,在推產品系列的時候,一直就有兩種思路。

一種是,快速的多型號鋪市場,比如,你想一下之前我們看到的電視機,有著各種各樣的型號,各種各樣的功能配置,特別花哨,再比如說我們看到的三星手機,就是這種做法的典型代表,也是各種型號,更新迭代特別快。

一種是,單品極致爆款迭代,這個領域做的最好的就是蘋果的喬布斯,我記得我是從使用蘋果4s開始的,然後,就有了蘋果5,5s,6,6s,現在一直迭代到了 蘋果X。你發現蘋果每出一款產品的時候,都是延續性的,都會讓人對於後面的產品充滿了期待.

這就是人的一種心理暗示,出了1,就會想2是怎樣的。最好的營銷莫過於,在你產品還沒有推出來的時候,你的客戶都在猜測你的產品是什麼樣的,這個猜測就是期待。

單品爆款思維,實際上就是聚焦,就是把所有的研發能力,營銷能力,全部集中到當下的一個產品上面,喬布斯對於聚焦的理解是這樣的,他說,聚焦的意思,不是對必須重視的事情說是,而是對現有的另外100個好主意說“不”。

當年喬布斯重回蘋果的時候,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聚焦做爆品,以前蘋果每個產品都有多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有不同的編號,喬布斯大刀闊斧的砍掉了70%,他在內部開罵“無數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垃圾,都是迷茫的開發團隊製造的。”

貓王在開發產品上面的思路,跟蘋果一致的,你看現在小米開發產品的思路,是不是一直在走蘋果以前的路線,其實,很多事情不是誰牛逼誰做,而是誰做誰牛逼,尤其是這些已經被驗證的產品。

貓王在規劃產品的時候,要求要做到下面的兩個點。

第一:做一個極致單品,他要求的極致單品,首先是每一款新品,都會有一個賣點,有的是功能,有的是故事,有的是便捷。他們相信,把一款產品,一個賣點做到極致,就可以打爆市場。

第二:殺手級的應用,什麼叫做殺手級的應用呢?比如說很多辣椒醬都會強調自己的原料,而有一個品牌就是打的場景,叫做“飯掃光”,直擊用戶的應用體驗,場景就是讓你吃飯一掃而光,比如說,貓王這樣打,來點好音樂,可以更簡單嗎?

他們把自己的電臺嵌入貓王收音機,一鍵收聽,不需要多餘的操作。這就是契合了一個場景,只需打開,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夠聽到適合你的音樂,那麼怎麼實現適合你呢?就是在產品的設置裡面採集你的需求,做到千人千面的智能推送。

聽完貓王的產品規劃路線的時候,你會怎樣規劃你的產品路線呢?是不是考慮在自己產品的命名上加上一個1,然後讓你的用戶期待2呢?就好比微信的不斷迭代,1.01,1.02,都是一個道理。當有用戶對你的產品體驗提出質疑的時候,你就會說,奧,這個功能會在2.0版本得到解決,哼,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這個話術不錯!

2

貓王產品的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我在跟曾老師聊到貓王的產品設計思路的時候,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與其更好不如不同”。貓王是一款走小眾情懷路線的電子產品,他的品牌營銷裡面,要給人植入的一個觀念是什麼呢?他不是音響,不是收音機,他就是貓王,貓王是一種生活方式。

貓王的設計哲學有三個點

一: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你會發現貓王從來不會在一個時間段內,同時推出來兩款產品,他會在一個時間點,只打一個產品。這會給人造成一個感覺,這是他們在這段時間內,傾盡所有打造出來的一個作品,讓人對這個產品產生了無限的期待。就好比你一次給孩子們,買十幾個禮物,他一定是沒感覺的,但是,你跟孩子們說,每週會給你買一個禮物,到了那一天,他就會充滿無限的期待。

這樣的產品推出節奏,也會讓人感覺,貓王這個團隊在不間斷的研發產品。當你把時間節奏點拉長,就是出新品的節奏點拉長。用戶就會感覺你一直在這條主線上,會覺得你很快,其實,快和慢就是一種感覺和預期而已。

二: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當你在做一個產品的時候,如果一味的去拼性價比,或者客戶需要的某一個點,你會發現你會掉進一個無休止的循環,比如說現在的手機行業,一直在拼屏佔比,看誰是真正的全面屏。但是,你發現,如果是拼這個點,蘋果也是拼不過市場的,市場上隨時都會有先進的技術產生。

那麼拼什麼呢?就是拼我和你有什麼不同,這個是無法超越的。貓王的不同,就是設計理念的不同,情懷的不同,故事的不同,他根本就不是在打造產品,而是在打造一個生活方式,一旦這樣的標籤形成,他就是一個符號,這是無法超越的。就好比湖畔大學在不斷地問學員一個問題,世界因你有什麼不同。

三:有所為有所不為。

當年有這樣一個事情,BAT大公司,邀請曾老師一起去做智能音箱,他就果斷拒絕了,他說這不是貓王團隊做產品的方向,他一直很排斥把自己貓王的產品,和其他電子產品放在一起,在他眼裡他做的不是一個電子產品,而是一個文化產品。

所以,他們在終端市場投放上面,一直堅持不在電子產品售賣店裡面,出售貓王的產品,他認為,這是對這款產品調性的抹殺。

他們在製作,發佈每一款產品的時候,都把產品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作品級,產品級,商品級,現象級,文化級,每一個級別代表這個產品的每一個階段。

作品級,是指這款產品在誕生之前,會專注在顏色,理念,風格的設計上面,從無到有產生的東西,就是一個作品,就是用創作的心態去對待這個產品,這時候,就是處於作品級的階段。就是在創作的階段。

產品級,就是完成設計,開始變成產品的雛形的階段,這時候,就會拿這個產品進行內測,

商品級,當這個產品通過了內測,已經準備投入市場,作為一個商品開始流通的時候,這個產品就進入到了商品級的階段。

現象級,現象級就是這款產品上線以後,就要立刻引爆市場,引發大家的關注和傳播,就好比蘋果的每一款手機上市後,都會引發瘋搶,粉絲都會排隊購買,貓王將產品做成現象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眾籌,在大平臺上做眾籌。在還未正式上市之前,就引發大家的購買和傳播。

其實你想想,能夠引發人的興趣和慾望的東西是什麼?比如說要立刻給你一個東西,還是說我要給你一個寶貝,但是需要明天給你,這時候,你就不淡定了,天天想著,我要給你的那個寶貝是啥,甚至,你會自己在你的腦海裡面形成場景,先模擬一遍,其實,眾籌,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樣的動作,更容易形成現象級。

最後一個就是文化級,當這個產品成為現象級的爆款以後,就要把這個產品往非產品上面去引導了,比如,把他引導成一種符號,讓他在用戶心中,變成一個經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什麼是文化呢?就是你看不見,但是能感知到的,高大上的一種氛圍,你離不開他,他就能包裹著你。你會發現做企業也是一樣,做到最後,就是企業文化。

這種虛的東西,才能把員工凝聚到一起,做產品,也是一樣,最開始是創始人做產品的情懷,慢慢的變成了用戶的一種情懷,這樣的產品就是文化級的。

3

如何解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問題

曾老師說,如果是理性設計主導一切,那麼貓王就一直無法面世,他的每一款產品的設計,都是走的與其更好,不如不同的設計理念,這樣的理念設計,就需要不間斷的靈感去驅動,我問他,你是怎麼解決持續不斷的靈感驅動問題呢?

他說,在自己靈感不夠的時候,要懂得去吸收全世界設計師的靈感,怎麼做呢?他給我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

在2017年的6月份,他們組織發起了一場“全球設計師招募活動”,要求,設計師無需坐班,在全球各地,都可以在線上參與主導設計自己的作品,一旦被採用,就可以拿到豐厚的獎金,並且,一旦這款產品上市,設計師還會拿到這款產品上線之後的持續分潤。

對於設計師來說,相當於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發明創造,實現自我想法的平臺。能幫他們把想法變成現實,對於設計師,這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上一期我講的大衛博士的案例中,他們有一個對於代理的線下培訓體系,兩天半的高手實戰營,已經連續舉辦了27期。

每一次都會有6名講師,這6名講師都不是自己公司的內部專職人員,全部都是從代理裡面選拔出來的,還有一個線上21天的賣貨營,每天一位導師授課,這21位導師,全部都是從代理裡面選拔出來的,你會發現這樣的從代理裡面選拔培訓師的方式,和自己建商學院,自己招募專職代理,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其實你會發現,平臺本身,就是給各種你能夠鏈接到的個體提供表演機會的,給你的下游用戶,給你的上游供應商,等等,他們本身是很願意,甚至是不要任何回報的參與到你的日常經營中來的,當他們進來的時候,你就發現,整個體系就活了。

所以,不管你現在做的是什麼行業,想辦法,調集齊你的上游和下游的資源和智慧,讓他們參與進來。

4

如何解決名人效應背書問題

在我們第一次接觸貓王這個品牌的時候,我一直的感覺,就是他身上是帶著光環的,是什麼樣的行為,讓我們產生出他是帶著光環的感覺呢?就是名人,你會發現,很多名人都會很情願的把自己和貓王這個品牌連接到一起。

比如說這樣一件事情,當年劉強東聽中關村在線的CEO劉小東說起了“老頭做眾籌”這件事情,當時劉強東就誤認為曾老師是在京東眾籌上發起的。所以,他就在京東內部的會議上,兩次說起這個案例。後來才知道,這是個烏龍。

當時曾老師的眾籌並不是在京東做的,為了平息這個烏龍事件,京東就向曾德鈞發起邀請在當年的3月18日,上線了貓王2的眾籌,後來京東還給貓王投資了。

在《劉強東自述》這本書裡,也記錄他和曾德鈞之間的這段故事。

羅振宇在羅輯思維裡面,給曾德鈞推了兩次60秒。他說,你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成功的產品,像微信這樣成功的產品,大量佔用你的時間,但時間是比金錢更貴的東西,而貓王的存在是給與陪伴,他的享用,並不佔有用戶的成本。

你看這個地方的描述認知,慢慢的就把一個產品級,變成了文化級,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群的標籤符號了。

曾德鈞和吳曉波的關係非常密切,他作為“匠人精神”的代表,成為吳曉波頻道的座席嘉賓,頻繁出席吳曉波頻道的商業活動,高曉松也對貓王的產品有過介紹。

為什麼這麼多的名人,會對一款收音機情有獨鍾,你看看下面的關鍵詞,一個60歲的老人,做著互聯網的眾籌,極致的故事情懷,極致的匠人精神,就這四個標籤,就足以引發人們的欽佩。

除了產品和情懷之外呢,我們還要更多的看到,在做名人效應的時候,也是一種雙贏合作,你發現,吳曉波,羅輯思維,一條等知識平臺,他們都有一個商城,這種形式的電商叫做內容電商。

什麼叫做內容電商呢?傳統的電商是以產品為中心,用戶是因為喜歡你的產品產生的購買,內容電商,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用戶因為喜歡你的內容,形成了粘性,繼而喜歡,購買你推的任何產品。

內容電商的產品售賣,在固有的產品屬性表面,又加上了一層情感、文化屬性,或者說是一個群體屬性,所以,他有更高的忠誠度。

那麼,作為一個小品牌,如何去解決名人背書問題呢?靠產品是不夠的,首先你要強大自己,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可以講述的故事,然後,主動的找到這些名人,讓他們知道你的故事,成為你產品的體驗用戶,經過他們同意後,你就可以打誰,誰,誰是你的用戶了。

當你的品牌和名人綁到一起的時候,給到用戶的感覺,瞬間就不一樣了。這個地方,不見得要名人代言,想方設法的和名人發生關係,就會起到一樣的效果。

還記得當年神州專車出來的時候,拿明星做的那一波對於優步的攻勢吧,在短時間內,各地的電梯廣告都出現了一個場景,各位明星,投資大佬,都用各種的口吻,打出一個BEAT U的字眼,這明顯的就是掐架。

據說,那一波攻勢過後,神州專車獲得了超過500萬的單日下載量。從結果來看,這是一次成功的營銷策劃。

5

如何解決媒體曝光問題

在貓王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名人的背書,極致的匠人精神,老頭玩眾籌,這些事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新聞價值,這讓他們在媒體的報道層面,也佔得了先天的優勢。

比如,比如CCTV13,要報道深圳創業者,就選擇了曾老師,南方都市報稱他是無齡感發明家。

《青年週刊》說貓王是孤獨的妙品,吳秀波拍《名匯》雜誌的時候,就選了抱著貓王的照片,但是,曾老師卻提到一點,他拒絕了當時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廣告機會。

為什麼呢?他認為,營銷走的太快,不是什麼好事,還是要一步步的做產品的升級和迭代來的更加實在,但是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就是一個可以傳播的故事呢?

我們發現,他在做媒體投放的時候,或者他在自動引發媒體報道的點在哪裡呢?

就是故事,在不停的講故事,這就是媒體報道的核心。就好比我們上面羅列的關鍵詞,名人的背書,極致的匠人精神,老頭玩眾籌,這些故事本身,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這是個產品為王的時代,都在講匠人精神,所以,曾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你看,這個時代都在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你看一個60歲的老人,還在堅守自己的夢想,這個就有極大的報道價值,你看,我們現在都在說互聯網思維,你看60歲的老人,還在玩眾籌,這就是最好的報道素材。

即使你不去找媒體,媒體也會去找你,這就是素材本身的魅力。再回過來,我們看媒體的報道,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故事,你會發現,只有故事,才會有傳播裂變的可能性。曾老師和收音機的淵源,他玩眾籌,這些都是故事。

每一個品牌,都需要有一個讓人記住的故事,比如美寶蓮這個品牌,MAYBEL是美寶蓮的創造者威廉姆斯的姐姐,MAYBEL和弟弟威廉姆斯一起住,有一天,MAYBEL在教會遇到了切特,很快兩個人就戀愛了,但不久切特就愛上了另外的一個女孩,威廉姆斯為了幫姐姐重新贏得男友的心,就混合了凡士林膠和碳粉,調製成能使睫毛變得黑密動人的膏體。

這就是第一隻睫毛膏,濃密的睫毛讓MEYBEL重新找回了切特的愛,兩個人結婚的第二年,威廉姆斯用MAYBEL與凡士林合成的名字,“美寶蓮“為名,成立了一家公司。

你看,當你聽完了這個故事,是不是瞬間就記住了這個品牌,關鍵是,當你再去傳播這個品牌的時候,你就會同樣的,把這個故事複述出去,從這個角度來說,打造故事,也是給傳播者提供了素材,降低了他們的傳播難度。是吧?所以,解決媒體曝光問題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打造故事。

6

如何解決產品的調性問題

和各種大牌捆綁

一個品牌的調性就是一個品牌的生命線,一個品牌打造的終極沉澱,沒有其他的東西,就只剩下調性。

什麼叫做品牌調性呢?就是基於品牌的外在表現,而形成的市場印象,從品牌人格化的模式來說,等同於人的性格。

就好比你在看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根據,你對這個人的第一印象,還有你跟這個人不斷地發生各種關係,在你得到的他的各種反饋之後,你就給這個人打上一個固化的標籤,比如他是一個吝嗇的人,或者大方的人,或者一個邋遢的人,或者一個有品位的文化人,你對於這個人打的標籤,就會直接影響你對於這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模式。

做一個品牌的調性,就是把一個品牌的人格塑造好,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品牌的調性的塑造,對於這個品牌發展的作用比例,有時候,這是個決定性的比例。調性,就是我們想到這個品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認知。

比如說,當我們想到江小白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年輕,活力,率性。他的文案,在我的認知裡,就是一個簡單純粹的小青年。當我們想到小米的時候,我們就想到了他只有5%的利潤,極致的性價比,簡約的設計風格。

當我們想到貓王的時候,想到的就是他的工匠精神,上個世紀的情懷,想著,想著,就把自己劃歸到一個小的細分群體裡面了,每個人都想要自己的喜好與眾不同,或者是有著自己的獨特品味了一條的生活館。

音響這東西,他不是一個剛需,客戶購買,更多依靠的是興趣。既然是興趣,就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人喜歡這個,有的人喜歡那個,所以,做產品的調性,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取捨,能滿足一小撮人的興趣,就已經很不錯了。

《怪咖時代》說,中間消費市場已陷落,你不用關注中間者,只需討好一群特別喜好的怪咖,就可以依靠這群狂熱者撼動市場。

這就是貓王的調性定位,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如何去營造這種產品調性呢?你看貓王做了很多這樣的活動。

比如,他們進駐了生活美學類的實體店,有100多家,生活美學,而不是快消品日用品的店面,有著更高的逼格。這本身就是藉助場景來挑選的精準的客戶人群。

他們入駐了一條的生活館,一條是一個有獨特審美和拍攝風格的短視頻新媒體。他的受眾群體,主要為18到38歲。具有良好教育程度,注重生活品質的中產階級,這個和貓王的調性非常契合。

他們還和前段時間很火的一部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合作,出了一個專門的定製版貓王產品,他受邀參加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國際時裝週》,作為配飾出現的。你就會發現,貓王這個產品,已經超出了音響本身的使用價值的範疇。他就是在把自己做成一個符號。一種生活方式。

還有其他的,比如,跟ZIPPO這樣的品牌,做跨界合作,推出定製版,成為奧斯卡獲獎電影《愛樂之城》的聯合推廣合作商,跟電影《愛情公寓》聯手打造了愛粉十年青春紀念品。

你看這一系列的活動本身,都不是在突出貓王收音機,或者音響,這個產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在往一個符號和文化的範疇上面走,在最開始,我們說,貓王打造產品的五個級別,最後一個就是文化級,文化級的最高段位,就是奢侈品,就是遠遠超過了這個產品本身。

如何去營造這種獨有的產品調性呢?就是在做好自己的內功的基礎上,和更多已經具備這樣屬性的其他跨界產品,產生更多的融合,人們一定會相信這樣一個觀點,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曾老師,這樣說,他說,品牌的調性效應,就好比是一個多米諾骨牌,一旦觸發到正確的機關,剩下的,就是靜候佳音。

如果你正在打造自己的品牌調性,你該如何去找到自己的正確開關呢?仔細想想看。

7

如何解決客戶交付產品的價值感

當我在誇讚貓王產品包裝精緻度的時候,曾老師說到了一個詞,用內容的思維,做產品,什麼叫做內容思維做產品呢?

在他眼裡,所有一切,用戶能夠看到,摸到,感知到的,都屬於產品的範疇。比如,產品本身,用的鋼板的厚度,重量,每一個旋鈕的阻力,產品在包裝裡面放置的順序,卡的夠不夠緊。

在打開包裝盒的什麼時間段,能夠看到說明書,感受到說明書的紙張手感。除了第一收到產品,外包裝的盒子打開之後,是不是還能夠二次應用。送人的時候,要配備怎樣的手提袋,等等,這些都屬於產品的範疇。

這些都是直接可感知的,第一印象特別重要,在後續的產品使用體驗,就是產品本身的功能了,這個地方他們的理念跟蘋果的設計理念是一樣的,不讓用戶多做一個多餘的動作。

所以,他們主打的一個點,就是來點好音樂,能不能更簡單。這就是一種極致的使用體驗,也是一個殺手級的應用。

他們在交付產品的時候,有一個“四三二一”的產品邏輯。

四指的是四好,好看,好用,好聽,好玩。好看,就是外觀,好用,就是直接的體驗,好聽,就是音質,還有就是智能推送的音樂類型,好玩,就是能夠激發你去把玩他的興趣。

三指的是三有,有靈魂,有故事,有逼格。有靈魂,你會發現,你拿到手一個貓王收音機,你就感覺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格體,這就是靈魂,有故事,他背後的情懷,精神,就是一種故事,讓你不由自主的想去傳播。然後是逼格,普通的電子商品店是買不到的,線下只會在一些生活美學類的店才能買到,這就是逼格。

二指的是兩獨,獨特,獨有,貓王一直推崇的就是與其更好,不如不同,不和其他人比,只做自己,核心的點,還是,獨,獨特,獨有,包括服務的群體,也是不做大面積的討好。

一就是隻要做好前面的幾點,他們相信就能夠做到品類的唯一,或者是第一了。

我們今天做企業,有企業的價值觀,剛才的這個四三二一法則,就是他們做產品的價值觀,什麼叫做價值觀呢?就是指導他們行為的準則,在做產品的時候,不論出現多麼大的機會,只要是違背這樣的產品價值觀的事情,就不能去觸碰。

有了這一點,就能保證他們製作產品的延續性和一致性,這個很重要。

8

貓王的核心創始團隊是如何分工的

其實,我在接觸曾老師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60歲的創業者,是如何把一個公司做到這麼大的體量的,因為,我知道他是一個技術性的人,而今天,貓王的產品營銷思路,品牌打造思路,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本身,我就在想,他是不是也有幾個合夥人。

我一直感覺,創業是一個充滿兇險的旅程,一個人很難走的很遠。

後來,我知道貓王的核心創始團隊,是非常完整,而又強大的。

創始人曾德鈞,負責管理與產品設計。

戴明志,貓王收音機的執行總裁,他來主抓營銷,負責市場推廣的戰略佈局,他有十年的文化營銷背景,天娛傳媒創始期的成員,有音樂人的專業背景,熟悉文創產業營銷,2015年,加入貓王創業團隊,開創品牌與營銷體系,3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營銷綜合體系。

貓王的營銷基本上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他們有天貓,京東的店鋪,還會在京東,小米有品等平臺做眾籌,線下呢,他們鋪了1800多家實體店,中間有代理商,每一個實體店面,都是植入式的銷售,不是專賣店。

因為他們的產品撐不起專賣店。另外還有海外市場的渠道佈局,基本說起來,他們的銷售模式框架是很簡單的。

堯銘侃,貓王收音機首席品牌官,他負責整個的品牌戰略佈局,他是一個美術出身的跨界策劃人,8年的廣告行業經驗,4年的奢侈品品牌管理經驗,專注於生活美學品牌的打造,對於品牌文化戰略情有獨鍾。

他曾先後主導過包括高圓圓,古天樂,周迅,汪涵在內的多位知名藝人的代言策略,以及數部影視劇的整合營銷。

其實你發現,貓王的品牌營銷是做得非常棒的,透過現象,我們就能看出,這個品牌策劃者的深厚功底。

黎文,首席內容官,他負責整個公司的內容運營戰略佈局。

他曾任中國知名生活雜誌《城市畫報》執行主編多年,也是音樂播客“荒島電臺”創始人,痴迷黑膠唱片,威士忌,和環球旅行,後面我們要講到的“貓王音樂臺”就是他來創辦和運營的。

宋喬奇,首席技術官,他來負責整個公司的軟件技術戰略佈局,12年的資深軟件工程師,系統架構師,加入貓王以來,主導開發了智能多房間音樂系統,這是國內首個,目前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支持可同步同聲的無線智能音響系統。

還與一個首席運營官,張程煒,他負責公司供應鏈和信息化的佈局,擁有20年的管理經驗和豐富的創業經驗。

你發現,這就是一個完美的創業團隊的架構,曾老師看來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產品的高手,更是一個領導者,他把這隻核心創始團隊的每一個角,都配置上一個頂級的人才,搭建成了一個自動化運轉的系統。

所以你看,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符合一個成功的必然規律,這個時代,創業的最關鍵因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你能找到什麼樣的人,決定了你的事業能夠取得的高度。

之前樊登說,這個時代,如果你想創業,你的首選合夥人就是技術,在雷軍創立小米的初期,他把自己80%的時間,用在找人上,這讓他在小米初期,找到了7個極強的合夥人。

所以,從創始人的角度來看,要想取得大的成功,首先,你要堅定自己的夢想,然後,就是花大量的時間,找到你的強力合夥人。

這一點我是深有感觸的,比如波波來了在來到廣州的初期,是焦慮和迷茫的,進展速度緩慢,可是當我找到肖緯宸以後,整個速度就完全提上來了,這就是一個人的力量。

其實決定事情成敗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做事情的人。在每一個領域,都要找到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這,很重要!

9

貓王的內部運營團隊是如何分工協作的

先說一下他們的渠道,在貓王內部,產品的調性大於一切,所以,他們有一個觀點:“讓產品出現在對的地方,讓他發光。”

所以他們有一隻線下團隊,有三十多人,負責開發和維護線下的店面,他們有300多個直營店面代理商,每個代理商都會有自己鋪貨的門店,這樣計算下來,就有了1800多家線下的門店,每一家門店都不是專賣店的類型,都是植入式的銷售。他們的SKU比較少,不能夠支撐一個獨立的專賣店。

他們在選擇銷售渠道的時候,非常重視,這個店面的逼格,比如,他們會選擇生活美學類的店,酷玩潮品類的店,還有數碼精品類的高端線下門店,但是不會出現在一些主流大眾消費品的門店,以及常規的電子產品的門店。

在通訊類產品的門店,他們基本上不會和同品類的產品,同時出現,你比如說科技市場的音響專賣店,你是找不到貓王的身影的。

他們一直在做一個動作,就是尋找調性一致的賣場試水,讓產品出現在對的地方,讓產品發光,他們的30個渠道管理人員,會定期的回訪各個門店的銷售情況,以及客戶體驗情況。把數據收集會來,交給大數據部。

他們還有一個線上的電商團隊,有十來個人,主要負責,天貓店鋪,京東店鋪,還有大量的垂直電商平臺,包括一條,吳曉波頻道,羅輯思維,十點讀書,物道等等,這個團隊負責為各個渠道定製專屬產品。

他們有一個大數據部,有3個人,負責回收統計各部門的數據,為經營決策做更加準確的輔助,線上和線下的營業額,基本上是對半的,他們現在的方案,是用線上帶動線下,未來更加強大的增長點,還是在線下。

他們把設計團隊,品牌團隊,市場團隊,全部合併到一個部門,叫做大品牌部,有十多個人,所有可傳播的內容都是這個部門來製作。再有就是十幾個人的客服團隊,他們的營銷團隊在北京,是他們的執行總裁在帶,這支團隊,有40多人。

工廠有四十人左右,這就是他們的內部運營團隊情況。

10

覆盤貓王如何從零到一做一次完美的眾籌

貓王最開始的起步,就是從眾籌開始的。2014年的時候,貓王1,在樂童音樂推出,2880元,30天眾籌了102萬,做了這一次眾籌之後,貓王就算是正式啟動了,把眾籌作為一個常規性的運營手段,一直堅持到現在,累計已經連續做了13次眾籌。

在樂童做了三次,在京東做了九次,每次眾籌的時間在40天左右,這個需要跟眾籌的平臺方來商定。

什麼是眾籌呢?就是在產品還沒有上市之前,先把概念版做出來,然後掛到眾籌平臺上,讓客戶預付款的方式,拿到訂單後,品牌方再來根據訂單量完成生產的銷售模式。

對於貓王的眾籌來說,並不僅僅是售賣他們的產品,更多的是在做傳播,影響已經購買的用戶,影響觀望的用戶,和未來的潛在用戶。因為一個品牌是要不斷做傳播的,既然是傳播,就需要有支點和內容,就需要去營造事件。那麼,眾籌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事件,所以,除了售賣產品,獲得用戶之外,眾籌這件事情,起到的更大的作用,就是傳播,造勢。

下面,我想拿一次貓王完整的眾籌作為案例,完整的還原一遍,讓我們在聽完以後,也能自己去操作一次完整的眾籌。

比如說,這次眾籌的開始時間是3月18日,結束時間是5月2日,一共是45天的時間,我們就根據這個時間週期,來實際的模擬一遍。

整個的眾籌過程,我們要做更加的立體化,我們把整個眾籌分成六個階段。

分別是,預熱,加溫,線下活動,體驗,衝刺,加溫與恆溫。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預熱

眾籌是從3月18日開始,所以從3月12日到3月18日,這五天時間裡,就開始預熱,預熱的釋放通道,就是通過線上的官方發聲通道,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還有粉絲群,微信群,QQ群,這時候釋放的信息,不一定就是我們要在3月18日舉行一次眾籌。

你可以換一個角度,比如,我們要做一次眾籌,有一個新品要上,讓大家來競猜這次的上線價格,和銷量,這就會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這裡面就是一個參與感的問題,如果你只是自己說自己的事情,用戶的感知,就是看你表演,興趣是不大的,如果,你給他設立一個舞臺,讓他看看他可以在上面表演什麼,這就是互動,就可以激發他的參與感和好奇心,整個局面就會變得不一樣了。所以在宣傳的時候,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舞臺表演者,而要變成一個舞臺提供者。

第二個階段:加溫

從3月18日,登上眾籌平臺,到3月31日,這13天的時間,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各大視頻網站,門戶網站,微博活動和科技媒體,做大量的覆蓋式傳播,並且要對每日的數據反饋,對渠道進行有效的調整,基本要達到圈內人人知曉的效果。

這個地方需要注意的一個點,就是,在傳播的時候,需要抓住點,不能做成廣告的形式,因為用戶主要是對你的文化感興趣,而不是對廣告感興趣,通過這次的加溫,僅僅8天的時間,完成了之前準備好的1000臺的眾籌的計劃。

第三階段:線下活動

一般來說,產品做眾籌,只要在眾籌平臺上線,就等著看平臺的表現了,但實際上,我們應該,藉助眾籌的這個點,來做線下的活動,因為眾籌,實際上是一個成交點,我們要把一切的流量往線上去導,全力以赴打好這一個點。

特別是小眾產品,要走進人群,讓用戶來感受你的產品,讓用戶深入的傳播,給他們提供一個體驗產品的觸發場景。

於是呢,在4月1日到4月24日這段時間裡,在深圳,廣州,北京,成都,上海,這五個中心城市,做了線下活動,活動基本上,選擇在位置好,形象好,並且與產品有一定契合度的咖啡廳,或者在書店進行,每次活動控制在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之間。

這個特別重要,比如說,我們波波來了上次搞的全球合夥人新聞發佈會,前面做了兩輪的預熱,第一輪,做了一場線上的35個微信群新聞發佈會。引發了大家的注意,第二輪,隔了兩天,做了一場線下的小型政策說明會,把有意向的群體,拉到了線下,第三輪,才是新聞發佈會的正式亮相。

所以,在做每一次大會之前,都有必要,在全國各地,做一場圍繞這次大會的小型聚會,這會給大會積累強大的勢能,傳播一定是有曲線的,這個曲線的營造,就需要做各種不同的動作,持續的升溫。

第四個階段:體驗

在4月15日到4月26日,這10天的時間裡,選擇了與產品調性高度符合的意見領袖,社會名流進行了產品的體驗式傳播。

比如,你可以專門生產幾十臺機器,來提供這次的活動使用,因為他們的行為和語言,都將給貓王產品確定最終的調性,也同樣代表了產品的逼格,所以需要非常重視,你可以收集這些用戶的使用反饋,他們自己也會再一次的對外傳播。

第五個階段:衝刺

從4月27日到5月2日,眾籌快結束的這5天時間,需要為最後的衝刺做好準備,根據他們眾籌的經驗來看,眾籌的開始,和眾籌的結束,這兩個是最受關注的節點,也是出單量最大的節點,所以,一定要抓住這個傳播的機會。

人的成交,一定是需要一個刺激點的,這個刺激點有兩個,一個是,對於新鮮事物開始的卡位,誰都想做第一個人,這個就是開始,一個就是,對於快要結束的搶奪,這個就是怕失去,所以,基本上,最大的高峰值,一定是在快要結束的那一刻。所以,每一次我們以前在做活動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名詞,叫做打零點,就是全體員工,一起等著零點之後,才會收工下班。這就是在守好最後的這個關鍵點。

第六個階段:加溫與恆溫

在眾籌結束後,用戶收貨前,如何讓用戶更快的收到,質量沒問題的產品,是整個眾籌閉環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產品常態化營銷的新開始。

當你做到了這一步,用戶就會自願的幫助你再次傳播,這樣就會建立更加良好的用戶口碑。這個叫做加溫與恆溫,加溫,就是為了實現後續的恆溫。

11

軟硬件結合

貓王如何做將貓王音樂臺

植入貓王收音機

我們上面提到了,貓王是在用做內容的思維,來做產品,他們說客戶能夠看到和感知到的一切,都是產品內容的一部分。而實際上,他們就是在把自己的實際的內容,植入到自己的硬件設備裡,他們做了一個貓王音樂臺,只要打開貓王的終端設備,就會立刻聽到貓王音樂臺自己的節目。

這個就是軟件和硬件的結合,就好比,你是賣手機的,你在賣手機的同時,在手機裡面植入了你自己的APP,只是貓王的這種做法更加的和諧,他的點很簡單,整合創造全球最優秀的電臺音樂節目,使人人皆可輕鬆享受並持續受益,貓王音樂臺在試播的半年內,全網累計收聽達到了750萬頻次。

他們推出了一個APP叫做貓王妙播,就是針對智能音箱推出的一款應用,主打的殺手級應用就是,無需選擇,就有好音樂,根據每個人的標籤做出畫像。然後,智能推算出你喜歡的音樂,推給你,這個是千人千面的智能推送,就好比,今日頭條,每個人收到的信息都是不一樣的。

這是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我們上面說,貓王做產品的準則是,與其更好,不如不同,他一直不看競爭對手在做什麼,而一直專注於超越自己。這就是他們的產品觀。

12

貓王是如何一步步開發海外市場的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貓王海外市場的開發戰略,在2018年,貓王正式確定了要開發海外市場,當制定這個戰略後,要怎麼開始做的。

我自己對於海外市場的開發是不太清晰的,我在波波來了第二期的時候,也有講到螞蟻農場的王棟,他們在開發海外市場,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就在想,貓王這個產品,怎樣去開拓海外市場呢?

其實和國內的開發市場的策略是類似的,首先,你要找到你的精準用戶人群,怎樣找呢?找他們的聚集地或者是場所。

比如說行業的展會,最初他們參加名氣最大的CES消費電子展,但效果不理想,因為他不適合強調文化屬性的新品牌,更適合以技術為導向的成熟大企業,或者是不打品牌,只打OEM,ODM訂單的小製造企業。

後來又參加了另外的一些更加突出全球高品質買手和設計師們聚集的地方,後來的參展,更多的都是圍繞生活美學為導向的,比如法國的M&O展,紐約的N.Y.Now。通過這樣的展會,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

他們對於門店的合作,有一套自己成熟的門店試銷方法論,在不同的業態分別試點,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在國外市場的開拓,依舊會沿用成熟的方法論。

其實對於海外市場的開拓,對於大部分創業者來講,都感覺到很遙遠,但恰恰是有一些品牌,是先通過打開海外市場,再來反攻國內市場的,比如說有一個手機品牌叫做一加。

當有更多的具有獨特屬性的中國創造走出國門的時候,我是有發自內心的榮耀感的,這一期的內容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