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治,讓馬蓮河碧波蕩漾

标本兼治,让马莲河碧波荡漾

馬河鄉位於寧安市東南部,一條長河貫穿馬河鄉,它的名字叫馬蓮河。緩緩流淌的河水見證了鄉鎮的建立、發展、壯大;涓涓清流,養育了鄉民、滋潤著肥沃的黑土地。所以,對於馬河鄉來說,馬蓮河是實至名歸的母親河。

可沿岸人民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給母親河造成了“傷害”,周邊植被覆蓋率下降、垃圾堆積兩岸、河水汙染、水生物種減少……看見“黯然失色”的馬蓮河,馬河鄉意識到該為母親河做些什麼了。於是,馬河鄉通過成立鄉村兩級河長體系、突出治理汙染源等方式,綜合治理馬蓮河。如今,馬蓮河兩岸綠蔭陣陣、河水清明、原生物種再現,這條母親河再次“光彩奪目”起來。

馬蓮河曾經很“受傷”

馬河鄉位於長白山餘脈南緣,寧安市最南端。馬蓮河是牡丹江右岸一級支流,主要發源地在黑吉交界的寒蔥溝和安全嶺,在三道亮子匯入牡丹江,流域面積838平方公里,河道總長53公里,馬河鄉境內河道總河長38公里,流經7個自然村,整個流域上游河床窄,比降大,易發山洪,對河床沖刷嚴重,植被易被破壞,是寧安市重要的河流之一。馬蓮河一帶,清初即有散居農戶,到清代中葉已形成15個村落。隨著時代的更迭,馬河鄉轄區逐漸發展成16個行政村,19個自然屯。

流域面積大,兩岸人口多,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馬蓮河。早些年,由於人們環保意識差、過度利用河水資源等多方面原因,使河水受到汙染、水中物種多樣性減少,廢棄菌袋、生活垃圾堆積在岸邊。還有,河岸、河堤遭到破壞,兩岸植被覆蓋率降低,導致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洩洪能力下降。往日充滿生機的馬蓮河,變得暗沉。

加大宣傳,治河深入人心

馬蓮河的變化,讓人們意識到治河工作迫在眉睫。在我國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助力下,馬河鄉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和鄉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以及“河長制辦公室”,明確了“一把手”負責制,建立了強有力組織機構體系。同時,結合馬河鄉的實際,成立了鄉村兩級河長體系,並設立河道警長,在流經區域各村公示了河長職責,建立相關工作臺帳和巡查制度。

馬河鄉的各級河長們知道,要想治理好馬蓮河,要先加深人們的環保意識。所以,馬河鄉在流經區域的各村屯,利用廣播、標語、網絡等宣傳手段對環境保護、河長制工作進行大力宣傳,先後出動宣傳車輛50餘輛次,懸掛永久性宣傳標語20餘條,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宣傳。通過多種形式,馬河鄉逐漸形成了全民參與、部門聯治、社會共治的保護河水資源的社會氛圍和工作機制。

嚴控汙染,還秀美馬蓮河

治理河水,也要嚴控汙染源。針對養殖汙染、生活垃圾傾倒、廢棄菌袋傾倒等問題,馬河鄉在指定地點設立傾倒區域,嚴控汙染源。從今年4月中旬至今,先後對前鬥、後鬥、鹿道、金坑、新力等重點流經的村屯進行了整體專項治理。期間,投入資金30餘萬元,出動大型機械,用工時800個臺班,清理生產生活垃圾500餘立方米,共建立指定大型垃圾傾倒點垃圾場5處,各村屯至少3處廢舊菌袋回收處,廢棄菌袋回收率達到95%以上。

針對馬蓮河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影響河道洩洪的問題,馬河鄉先對主要河段清淤約7公里,修整馬蓮河易沖刷、水土流失嚴重的河段護岸16公里,栽植護岸林1500餘株,柳樹插條護岸2萬餘株。通過綜合治理,現在馬蓮河全流域內生態完好率到60%以上,一些原始物種也重新出現在河水中。

下一步,馬河鄉將對河道的自然生態進行改善,提高河道通透性,清淤護岸,保持暢通,防止水土流失。聯合上級部門對河道進行巡查,並對全鄉河道進行總體規劃,實現河清岸綠、流域暢通、改善生態的總目標。

晨報融媒體記者 陳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