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機器人蓬勃發展,卻有人在擔憂AI威脅

最近,安防圈內的兩個新聞很值得關注,其一是曠視科技全資收購了艾瑞思機器人,正式進軍智能機器人業務,其二是國外一家名為Cobalt Robotics的創業公司獲得了1300萬美元的融資。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安防機器人正在逐漸改變原有的行業狀態。

安防機器人蓬勃發展,卻有人在擔憂AI威脅

機器人的需求

近幾年,機器人在製造業和工業領域被大批量應用,包括服務、娛樂、軍事等各個領域中都能看到機器人的身影,而對於安防行業來說,能夠半自主、自主或者在人類完全控制下進行工作的安全防護機器人也出現在了越來越多的場合,消防機器人、自動泊車機器人、安保巡邏機器人層出不窮,正在逐漸變得無處不在,機器人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也為安防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的解決了傳統靜態安防技術的短板。

如今,國民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安全的防護意識越來越強,這為安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但安防企業卻面對著很多比較頭疼的問題:勞動力成本飆升、安保人員流失率高、從業人員招聘困難、培訓成本高昂、工作質量難以保證等等,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安防需求。找個能幹的安防機器人完成巡邏工作豈不美哉?這為安防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安防機器人蓬勃發展,卻有人在擔憂AI威脅

技術的制約

從技術角度來看,安防機器人涉及的主要技術熱點有:導航定位、計算機視覺、目標跟蹤、移動與運動控制、巡檢、算法、目標檢測與識別、傳感器、網絡、人機交互等。通常科技新聞中看到更多的是機器人視覺的應用,這是眾多人工智能企業集中攻堅的大熱方向,包括了更智能的空間與環境感知能力以及視覺認知能力。除此以外,智能語音的交互也是不少企業進行技術攻堅的對象。

不過,就機器人行業整體而言,機器人產業仍舊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從事安防機器人的企業不多,這就限制了行業發展的速度,尤其是技術方面的突破。而去年七月美國發生了一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安保機器人自殺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的發展,畢竟目前的安防機器人仍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包括看似很可靠的導航和傳感器等。

人與科技的結合,能夠完成一些不可能的挑戰。目前的安防機器人行業雖然還在起步期,儘管它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無所不能,而且一臺機器人的售價和維護費用高昂,但一臺安保機器人可以代替多個人類,並且可以24小時不停作業。隨著技術制約的逐漸減弱,成本會逐漸降低,況且,物聯網、雲計算、互聯網及智能感知等前沿技術讓安防機器人幾乎無所不能,而且還有針對陌生場景和業務進行深度學習及交流能力,優於人類也是遲早的事情。

安防機器人蓬勃發展,卻有人在擔憂AI威脅

AI威脅論?

安防機器人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面對機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威脅論”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憂慮,幾天以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再次對人工智能威脅發表了最新言論。機器人的發展會帶來失業潮嗎?

不可否認,安防機器人的普及勢必會取代那些機械性、重複性高的工作,比如安防巡檢,比如目標鎖定,甚至能替代門衛的身份識別和登記,它影響的範圍要遠大於人們的想象。

不過我們也應當理性的認識到,相對於廣大的工人群體,尤其是安防領域,我國的機器人普及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況且不少機器人的“智力”還相當有限,從事的也僅僅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內容。而且人工智能是未來智能社會的基礎支撐,也將會是我國實現“彎道超車”的突破口,已經被寫入國策,成為未來幾年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

未來醫用、商用及生活消費類機器人將全面走向市場,機器人與人類關係也將越來越密切,機器人技術在不斷髮展的同時,也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崗位,至少在十年之內,AI威脅論只是自欺欺人。

安防機器人蓬勃發展,卻有人在擔憂AI威脅

幫尼有話說

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一方面是不斷突破的技術提升,儘管有些人認為安防機器人的發展會對人類產生威脅,但那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如今我國正是經濟水平科技水平不斷蒸蒸日上的時代,安防機器人會在各個領域大顯神通,構築出美好的行業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