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楊凌——中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21年前,伴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在這片華夏農耕文明發祥地上,楊淩示範區像一棵春苗破土而出。楊淩示範區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起示範帶動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使命,與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結下了不解之緣。


楊凌 豐收啦!


21年後的今天,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也應運而生,而作為分會場之一的楊凌也已經蓄勢待發。楊凌,用自己21年來的“豐收”成績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所有的等待

其實都是久別重逢

我們知道

總有一天

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楊凌 豐收啦!


21年來,楊凌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主引擎”,用改革創新點燃轉型升級的“原動力”,實現了依靠科技創新帶動體制機制創新,依靠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帶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依靠科技示範推廣帶動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突破,探索了一條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先行之路。


楊凌 豐收啦!


21年來,楊凌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科技及新品種研發、科技示範推廣、農民培訓等方面開啟了“豐收”的新篇章,楊凌的“科技風”“致富雨”吹灑著中國的大江南北。陝南的茶葉綠了;陝北的土豆胖了;甘肅的蘋果脆了;新疆的大棗紅了;寧夏吳中的葡萄更紫了;關中的西瓜甜瓜更甜了;山東河南的小麥、山西的雜糧豐產了;內蒙古的牧草油菜更密了;農民的腰包更鼓啦;農科城楊凌豐收啦!

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楊凌 豐收啦!


20多年來,70多個學科7000多名農業科教人員和20多萬楊凌人一起,執農不棄,砥礪奮進,續寫著中國農業的瑰麗華章!他們累計為全國培養各類人才30萬名以上,每年培育動植物新品種30多個。而這些新品種、新技術在“楊凌農科”平臺的支撐下得以轉化推廣。在前不久舉辦的2017年陝西品牌價值評價結果新聞發佈會上,“楊凌農科”區域品牌價值由2015年的661.9億元,一舉躍至818.58億元。

農高會品牌效應不斷擴大


楊凌 豐收啦!


除了“楊凌農科”品牌,“楊凌農高會”品牌的價值也已經突破了800億的大關。自1994年創辦至今,楊凌農高會的展會規模不斷擴大,參會人數逐年增加。如今,農高會展覽面積已經從首屆的5000平方米發展到18.8萬平方米,觀眾人數也從12萬人次增加到75萬人次,展會成交額更是由剛開始的7.5億元增加到1167.8億元。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24年來,農高會先後迎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已成為我國農業科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為推廣傳播農業高新技術、展覽交易植物動物優良品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農高會也在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方面提供了“楊凌智慧”。楊凌農高會取得了豐碩成果,展會特色愈加鮮明,品牌效應不斷擴大。

農業科技及新品種研發


楊凌 豐收啦!


21年來,楊淩示範區已累計建成了涉及小麥新品種培育、獸用生物製品、果蔬深加工、飼料工程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6個,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93項。其中,獲得42項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獲得授權專利3935項,審定通過“西農511”小麥、雜交油菜品種“西油2號”等650項農業科技創新成果。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在楊凌,以“ 西農979”“小偃22”為代表的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超過1億畝,增產糧食超過25億公斤。“陝油8號”等油菜新品種累計推廣1200多萬畝,是我國“雙低油菜”中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油菜品種。“陝單609”玉米創造了全國玉米高產紀錄。“西農8號”西瓜新品種,累計種植6000萬畝,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瑞陽”“瑞雪”蘋果新品種,有望替代“紅富士”成為我國自主研發的主栽新品種。


楊凌 豐收啦!


現在,由楊凌供給的農業科技服務,不僅為陝西果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品種支撐,還讓全省蘋果的優果率從30%提高到85%,讓獼猴桃產業在全國具有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陝西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蘋果和獼猴桃生產加工基地。在全國,得益於農業科技服務的“楊凌符號”,釀酒葡萄的種植規模擴大了65萬畝,推動農民年均增收32.5億元,帶動企業64家,近三年新增產值達225.3 億元。

科技示範推廣


楊凌 豐收啦!


21年來,伴隨著2002年楊淩示範區在全國建立的首批88個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基地掛牌,楊淩示範區先後出臺了推廣規劃、職業農民培訓規劃,形成大學試驗站、產業鏈、農民培訓、農高會、現代媒體、科技特派員等“六種示範推廣模式”,建立了國家植物品種權交易、農業技術轉移等“六大中心”,形成了多層次的現代農業發展服務體系。2018年上半年,楊淩示範區實現示範推廣面積6595萬畝,示範推廣效益124億元。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21年來,楊凌圍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形成了“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體系。通過深化科教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實現教育與科研單位實質性合併,有效解決了農科教、產學研脫節問題,有力促進了科教資源優化配置,構建了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新形態,形成了農科教緊密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機制。通過在不同區域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建立科技示範推廣基地,把新品種新技術以“直通車”的方式輸送到田間地頭,解決了科技推廣“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農民培訓


楊凌 豐收啦!


楊淩示範區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專家聚集的資源優勢,在全國22個省市區培訓職業農民40萬次,同時通過嚴格的考核和評定體系,在果樹管理、設施蔬菜、畜牧養殖、大田作物、農村能源、植物保護等11個專業,為職業農民進行技術職稱評定。截止目前,9480名職業農民獲得初級職稱認定,2659名職業農民獲得中級職稱認定,1683名職業農民獲得高級職稱認定,這些來自田間地頭的農業“土專家”,成為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僅2018年上半年,楊凌就培訓農民31131人次,其中面向省內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培訓農民5303人次。1024人獲得了楊淩示範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全國獲證人數累計達到13822人。


楊凌 豐收啦!


通過不斷的努力,楊凌圍繞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探索形成了培育職業農民的新模式。制定了面向旱區開展職業農民培訓的規劃,組建100餘人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編寫了20多門培訓課程,從技術培訓、規範管理、職稱認定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職業農民培訓體系,每年面向旱區培訓超過3萬人次,累計為1.2萬多名全國各地的職業農民頒發楊淩示範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這個證書已經成為金字招牌,被廣大農民朋友譽為“農業科技的身份證”,持證農民成為當地推廣新技術、調整產業結構的生力軍。


楊凌 豐收啦!


國際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搖籃

近年來,楊凌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號召,依託農科教資源優勢,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教育交流,通過留學生交流和舉辦各類援外培訓班,不斷擴大著楊凌的國際“朋友圈”。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楊凌自2005年起在旱區農業、節水灌溉、水土保持及環境綜合治理、良種培育、農業管理與技術推廣等方面組織完成了85期援外培訓班,累計培訓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學員,通過這些援外培訓,楊凌技術推廣的網絡延伸到了世界各地。目前楊凌擁有60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臺,聚集了農林水等70多個學科、近6000名科教人員。近年來,楊凌與絲路沿線國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楊凌的科研教育優勢正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今,從楊凌“走出去”的留學生將富有“楊凌經驗”的種子播撒在絲路沿線國家,讓這座西北農科城充滿活力,並享譽國內外。

招商引資助推產業發展


楊凌 豐收啦!


近年來,楊凌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號工程”和實現追趕超越目標最直接有效的抓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招商思路,改進招商方式,精心策劃、聚集了一大批投資額度大、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招商引資實現了重大突破,為示範區跨越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楊凌 豐收啦!


短短几年時間,我們欣喜地看到:美暢新材料、中農資、新華水務、山東國泰、京東、阿里、綠地等企業紛紛與楊凌“牽手”,美國嘉吉、阿根廷生源霸科、法國CBE、德國薩諾、新西蘭環球園藝、康坦生物等一批外資企業也先後入駐……楊凌招商引資工作呈現遍地開花的可喜局面。


楊凌 豐收啦!


而落戶於楊淩示範區富海工業園,主要從事金剛石工具及其製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主導產品為用於太陽能電池晶硅片切割用微米級金剛石線(鋸)的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完成工業產值16.91億元,同比增長584.6%。上繳稅金2.03億元,佔有金剛線鋸全球70%以上的市場規模。目前公司已被認定為陝西省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獨角獸”企業,並評為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重大工程項目。

美麗鄉村讓農民更幸福


楊凌 豐收啦!


近年來,楊凌把“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富裕百姓”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全力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林田相融”的宜居、宜業、宜遊的農村優美環境。楊凌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楊凌 豐收啦!


在距離楊凌市區10公里的地方,有這樣一個村莊,全村有4000多人,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0元,全村的私家車數量超過了200輛,每家每戶過的都是讓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而這個村就是楊凌美麗鄉村的一個代表——揉谷鎮新集村。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新集村主要以葡萄為支柱產業,今年的葡萄剛上市,半個月時間就全部銷售完畢,每畝地的銷售額也達到了15000元到20000元,村民的人均純收入更是超過了15000元。現在新集村的村民不用出村口,在自家地頭就賺得盆滿缽滿,產業化發展也真正的做到了富了村民美了村莊。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楊凌 豐收啦!


2018,楊凌“牽手”阿里、“邂逅”京東、“擁抱”綠地,還有更多“豐收”的小火苗正在孕育。楊凌的良種,楊凌的科技,楊凌方案和楊凌聲音已經在全國和世界很多國家傳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今日的楊凌,已步入了多重利好、機遇疊加的重要發展期。2018,楊凌將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楊凌也正在用自己最獨特的方式獻禮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繼續為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貢獻著“楊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