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小常識,嬰兒2種啼哭聲,足以辨別嬰兒某種原因得了某種疾病

嬰兒期的小孩子不知原因啼哭,搞得做家長們一頭霧水,不知所好,小孩子又不會說話,急得家長們沒有主意。

其實啼哭是嬰兒時期的一種本能反應,因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就用啼哭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不適和疼痛。啼哭主要分為生理性(非病理性)和病理性2種啼哭聲音,下面我為家長們整理出來的2種啼哭聲音,基本上可以辨斷嬰兒得了那種疾病,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育兒小常識,嬰兒2種啼哭聲,足以辨別嬰兒某種原因得了某種疾病

第一種:生理性(非病理性)啼哭家長們掌握才好

1.啼哭的原因。飢餓、口渴、冷熱不當、驚嚇、衣服過緊,被服過重、尿布潮溼、鬧睡、蚊蟲叮咬、大便前腸蠕動加強等。

2.啼哭的主要特點。哭聲有力,時間短暫,除哭鬧外,無其他表現。去除或用用玩具分散注意力及滿足其要求後,停止哭鬧,活動正常。

3.表現及護理。由於飢餓引起的啼哭,小兒哭鬧時常伴啃拳、吸吮手指、抓咬衣服的表現,故鼓勵按需哺乳。由於兒上唇或母親乳房阻塞嬰兒鼻孔,在吸乳時要嬰兒也常暗哭。鬧睡或晝眠夜哭的嬰兒,哭聲低,雙眼時睜時閉,經哄拍後哭聲逐漸變弱斷斷續續,終至人睡。晝眠夜哭者。儘量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有刺痛或蚊蟲叮咬,小兒呈陣發性時哭,嬰兒啼哭時,首先檢查尿布,再按上述原因查找。

育兒小常識,嬰兒2種啼哭聲,足以辨別嬰兒某種原因得了某種疾病

第二種:病理性啼哭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病理性啼哭是由於疾病引起的不適和疼痛引起嬰兒啼哭,那麼這種啼哭我們做家長的就得重視了。

1.啼哭原因有這麼幾種:腹痛、頭痛、口痛,其次是中耳炎、皮膚症、關節脫位、骨折等。

2.啼哭主要特點:劇烈、持續性或反覆性哭鬧,不能用撫慰、逗引、玩具、飲水、進食等方法止哭,若哭聲低弱、呻吟者,常提示病重了。

育兒小常識,嬰兒2種啼哭聲,足以辨別嬰兒某種原因得了某種疾病

那麼那些表現要我們做到怎樣的護理呢?

若是腹痙攣引起,嬰兒哭鬧不規則,一陣陣哭,持續數分鐘或數十分鐘,此時吃點食物可緩解,重者到醫院就診。腸痙攣不影響小兒健康發育。若是由於口腔潰瘍、鵝口瘡、舌炎等引起的疼病,導致要兒哭間,到醫院就診、服藥。由於小兒患 上呼吸道感染,常件有中耳炎引起耳痛性哭鬧,小兒常伴有搖頭、抓耳等動作。

我們怎樣觀察嬰兒發熱及怎樣做好家庭護理呢?

發熱是體溫異常升高,體溫(液下溫度)波動在37.5-38.5度之間為低熱體溫在39- 40度之間為高,:體溫超40度超高熱,小孩體溫不在正常範圍內,應引起重視,那麼引起的原因是:由於各種細菌,病毒、支原體、寄生蟲等感染引起發熱,高熱又可引起代謝增加,消耗增大,心眺加快,食款不振,甚至產生煩躁.驚厥、昏睡。

育兒小常識,嬰兒2種啼哭聲,足以辨別嬰兒某種原因得了某種疾病

家庭主要做好這些護理:要小兒要臥床休息, 室內環境安靜。溫度適中,衣被不可太厚,以免影響機體散熱;如體溫在38.5度以上,就.要採取降溫措施,溫熱水擦身,既可以保持皮膚的清潔,又可降溫,既安全又有效;採用頭部冷毛巾溼敷或枕冰袋及在液下、腹股溝處放置冰袋降溫效果好;在額部置冰袋,足都放熱水袋時,可用50%的酒精擦身,但胸、腹、陰囊處不能擦,也不能放冰袋; 必要時可服藥,如25%的安乃近滴鼻;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飯後要激口,保持口腔清潔。要多飲水,以祛除體內毒素;定時測量體溫,每4小時一次,採取降漫 措施後半小時要測量體溫一次,以觀察體溫的變化;降溫處理後要觀察有無體溫驟降、大量出汗、軟弱無力的表現,如有即給予保暖,飲開水等處理;如出現神志的改變,立即送醫院。

此文章摘抄於中國社會出版社家庭護理中的小常識來分享給各位朋友,如果不同見解,歡迎下面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