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业不是死于潘美之手,而是死于赵光义发明的阵图

在北宋初期,曾经诞生过一个史上最牛逼的阵法,这个阵法可不是诸葛亮借东风的仙阵,而是杀敌抗虏的军阵,那阵势一上来绝对能把敌人吓晕掉。用了多少人呢?光中央核心就摆了三大方阵,光阵面就摆了17里。 含步兵共11万零4000人。骑兵36500人,战车1440乘,光瞭望兵就240人,总共用了140930人,除此之外还有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骑兵各一万人。而这些还只是上阵的兵,还有那些两侧的辅助部队,总人数不少于三十万。如果这三十万人平推过去,面对辽国的骑兵,那绝对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啊。

杨继业不是死于潘美之手,而是死于赵光义发明的阵图

这个阵法就叫“平戎完全阵”,这是太宗皇帝为总设计师画出来的,吹的最大的一个牛。那赵光义为啥搞这么大一个阵仗呢?其实赵光义对于阵图的爱好有一个现实的根源。在五代时期,军阀专政,在天底下全是没有底线的老兵油子,打起仗来就像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部队似的,一切以保存力量为主要目标,如果友军被围困,一般不会去救的。包括后周的柴荣都吃过这个亏,高平之战时候,当后周军队和契丹军队杀的是你死我活的时候,后周军的右军主将樊爱能带着部队掉头就跑,这下后周部队失去了侧翼的保护,柴荣差点就被契丹人包了饺子。幸亏赵光义的大哥赵匡胤奋勇争先奋勇杀敌,逆转了局势。受了刺激的柴荣后来终于认清了五代的旧军队的落后性,所以大改禁军,强调后周军队的纪律性和牺牲精神。所以后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的增强了。

杨继业不是死于潘美之手,而是死于赵光义发明的阵图

后来赵光义当了皇帝,这个老兄人比较精明,想得比较多,他觉得部队如果仅仅是强调纪律的话,那还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比如打仗的时候明明是害怕敌人了不敢前进,可主将却会这么上报,说是谨慎行军,那就拿主将没办法了。于是赵光义思前想后,想出了一个天才般的主意,就是设计了这个阵图,所有的将军带着自己的部队,按照阵图上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给我站好了就行,别乱跑。反正这个“平戎全阵图”赵光义设计倒是设计好了,操练也操练了,就是没有在战场上用过。就这样赵光义心里也是美得很,这个阵图充分提现了他的军事水平和高度,总觉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并且让全体的大宋军民天天看,日日学。而且还不能干学,还得实践,怎么实践呢?那就是打辽国了。

后晋石敬瑭献出了燕云十六州,是所有汉家子弟心中永远的痛,赵匡胤在世的时候曾经立下了封桩库,这是什么呢?名义上这个库里存的钱是用来买燕云十六州的钱,而实际上是为北伐攒的军费。而赵光义即位之后发起了雍熙北伐,大宋全国三十万部队他就派出去了20万,三路大军一开始势如破竹,可在战线拉长之后赵光义还是想利用他发明的阵图来控制大军的行动,这样反而阻碍了前敌指挥的灵活和高效,反而给了辽国反击的机会。统帅曹彬的东路军首先崩溃了,然后中路军和西路军也随之败退,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杨家将里的杨老令公杨继业,陈家谷一战被俘之后绝食而死。

杨继业不是死于潘美之手,而是死于赵光义发明的阵图

所以想把一切都控制在手中的时候往往什么都留不住的,雍熙北伐之败是宋辽关系的转折点,此后北宋再也无力北伐,只能全力防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