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據《後漢書·方術列傳》中記載,說東漢時有個叫做費長房的人,偶然得遇一個帶著可以容人的葫蘆的老翁,於拜會之後被接引到葫蘆中,始發現這壺裡別有洞天,堪堪一座世外仙境。於是,費長房跟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等返回故里時才發現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成為神仙一般的所在。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這故事與我們所更熟知的陶淵明的桃花源異曲同工,壺中一日,世上一年,類似的說法,還有天上一日人間一年,頻頻流傳於民間的各種神話傳奇中。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神話傳奇,往往是世人對不可求的出路、不可企的心願和不可及的未來的一種自我麻醉與消解的能用手段,而相對於凡人無法企及的天宮神殿銀河霄漢,人們總還是相信就在世上,就在身邊,總還有可以進入的極樂世界所在,就如費長房的壺中天,陶淵明的桃花源,總能在某一個妙手偶得的時機,帶我們逃開現實困頓,遁入一片就在身邊卻無人知曉的的神秘樂土。


古人想要遁入這片樂土,只能通過神話傳說,通過書畫文字來放任腦海裡的想象,而今人就不同了,它們可以通過一個可以有目共睹的展覽,或者,一首可以有耳皆聞的歌。

2018年8月23日—11月8日,一個名為“新壺中天”的沉浸式藝術展將在北京798藝術區悅·美術館正式開啟,通過光影、味道、裝置藝術及舞蹈表演,將美輪美奐的壺中天地展現給觀眾,為當世之人打開一個隱秘於壺中的與精神之美相連的異世界。這個展覽將利用光影與互動技術,將傳統東方文化與藝術展完美結合,將以往觀賞為主的展覽內容升級為體驗度更高的沉浸式展覽,使來場觀眾如桃源幻境中的主人公一般,沉浸在夢幻的桃源世界裡。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而配合這個展覽,曲作家錢雷和詞作家崔恕聯手打造了一首同名歌曲《新壺中天》,作為此次“新壺中天·桃源篇”藝術展的主題曲,由主題曲女王崔子格來演唱,用精準明晰的文字描述與引人入勝的聲線氣韻,成為初次進入現實世界與平行空間交接點的人們的一個聲音嚮導。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而崔子格又是如何來完成這一次藝術展聲音嚮導的工作的呢?

“壺中天”,顧名思義,它首先有一個壺形的框架,在壺內中空的空間裡,包羅著尋常不可觸及的美好幻境幻像,一個脫離現實的時空領域。歌曲《新壺中天》正是以一段民風古韻的仙樂拉開序幕,帶人從鋼琴與絃樂交織的現實空間裡絲絲縷縷鑽進壺口,穿越進入一個虛擬的大環境,“一尺一寸一光年”,當這聲音一尺一寸地帶你脫離現實煩囂,進入心中渴盼的光年之外,接下來順著這飄飄仙樂的索引 ,逐一領略這一路的蜿蜒明豔,在分秒瞬間,嚐遍百花香氣,映照青春嬌嫣,沉浸在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妙境裡。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而崔子格的聲音亦宛若遊絲,即便是在最高音片也始終以氣聲托住,飄飄緲緲,縈繞盤旋,不曾落地,彷彿白雲繞著紫煙,所謂“輕音入耳,和風拂面,纖纖玉手卷珠簾”,這一方面正應了古風仙境的輕靈優雅之意,另一方面,這樣的聲音觸感也特別容易於不知不覺間便令入境者“消散了痴言妄念”“淡忘了滄海桑田” ,全心投入一段愉悅的享受當中,這是聲音之形的魅力。

而好的演唱也不能只是徒有其形,正如神話傳說都包裹在一個神奇甚或荒唐的故事形表當中,其真正的用意卻在於勸誡世人放下執念困頓求得心靈的解脫,是謂神話之力。聲音亦是如此,用恰當的姿態卻應你的心境,結你的心結,是謂聲音之力。“新壺中天”這個藝術展,之所以採用這樣一種沉浸式體驗的方式,也並不僅在於給參加者提供一段奇妙的視聽觀賞刺激,而是把人置入一段特定的環境中,崔子格用聲音帶你“朝起山水間,暮宿白雲邊”,帶你“醉臥凌霄殿,菩提樹下眠”,其實都是在於體驗環境的享受之妙,令你不知不覺沉浸其中,潛移默化讓人獲得一種正確心態的暗示,原來人生本可以不用那麼負重前行,只要你能慢慢放下自身的包袱,便能“煩惱化塵煙,快活不羨仙”,仙境本就在人間,它距離你的,不過是一個“壺口”而已——這或許,正是“新壺中天”真正的寓意所在,如此,崔子格便一步一步地用聲音把你帶到“新壺中天”的始作俑者想要領你去到的地方。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當然,這也要有賴曲作者錢雷以音造境,詞作者崔恕以詞索引的功力相助。崔恕自不用贅言,作為我的前同事,我深知他的文字功底和文藝追求,尤其是對文字意境的苛求,以及文字為主題服務的自我要求及適應能力,才得以讓他在離開媒體崗位之後,縱橫詞壇13年,成為當下內地歌壇最具人氣的詞作者之一。而錢雷卻算得是樂壇一介新銳了,很多人認識他還是從2015年那英演唱的《默》開始,及至後來他為周深所寫的《大魚》,他曲風的婉約清綺,旋律的流暢順耳,很快便深入人心,而在我看來,他目前的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即是他擅長用旋律造出一個思維的空間,讓人先易於耳聞然後若有所思,從而令作品上升到一定的品味境界。如此,錢雷理弦,崔恕定音,崔子格啟聲,絲絲入扣,便有這一曲引人入勝的《新壺中天》。


《新壺中天》很顯然是一首功能性的命題作文。錢雷崔恕兩位作者審題得當,構思恰當,崔子格完成的更是精當。對於歌唱的好壞,我個人始終有一個偏執的標準,未必以歌手聲音的能量大小,但能唱的歌如其境,歌達其意,便是出色的演繹。尤其對於當下來說,流行音樂市場格局發生劇變,以單純表現自我的流行音樂作品漸處市場劣勢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各種影視劇、舞臺劇、遊戲、活動等的相關配曲等功能命題性音樂作品的市場需求與市場反饋卻呈如火如荼之勢,我們也看到不少原本還在努力求上升空間的歌手,正是通過出色演繹這種功能命題性音樂作品而一夜大火,譬如一首《花千骨》的插曲《年輪》便同時帶紅了其作者汪蘇瀧和演唱者張碧晨。崔子格更是近幾年影視劇插曲主題曲,尤其是古裝影視劇演唱的最熱門人選,甚至有人以“主題曲女王”之名稱之,恰恰就在於崔子格對作品主題深刻而精準的領悟能力,對作品意境超強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崔子格在演唱這些影視歌曲時,除了其音色本身的清亮質感與音域跌宕起伏的戲劇空間感,更在於她聲音裡有強烈的敘說感,擅長以境帶聲,以聲入戲, 其聲音鮮明的角色塑造能力,將聲音深深沉浸在角色命運脈絡和框架裡的演唱思維,成了她在這個領域致勝的法寶。

《新壺中天》:看崔子格如何出色地完成一次沉浸式命題演唱

以唱歌為職業的人,若只能唱自己的個性和心情,其最好的歸宿是老天眷顧遇上一首好歌,成為一個明星,若不幸再遇不上,怕就轉眼成了流星;而那些可以精準把握各種命題需求,恰當而出色完成主題塑造的,才是真正優秀的歌手,可以唱一輩子。崔子格可以從初出道時的網絡神曲少女逐步成長為今天的主題曲女王,可謂明證。

可以這麼說,歌手的價值,就像一隻壺,區別只在於,你是一隻壺,還是壺中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