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史上最大一次武装冲突:张学良交锋斯大林,为日本侵华埋下祸根

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2亿2千万两白银,其财政瞬间便陷入拮据。其时,沙皇俄国妄图称霸远东,入侵中国东北,便乘人之危地向清政府提出修建中东铁路。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运营通车。

中苏史上最大一次武装冲突:张学良交锋斯大林,为日本侵华埋下祸根

(图)张学良和蒋介石

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陷入内战,局势动荡不堪。苏俄政府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所有利益。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东铁路。然而,由于当时国际局势混乱不明,北洋政府又一直不承认苏俄政府,对此事从未做出回应。直到1924年9月,奉系首领张作霖和苏联政府签订《奉俄协定》。从此,中东铁路表面上改为中苏合营,而事实上却是被苏联方面控制。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奉系军阀因此元气大伤,而东北政局也变得越发混乱。同年7月,张学良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正式主政东北。而为了让奉系尽快走出困境,他在短短一年内竟接连干出了几件大事。其时,北伐战争刚结束不久,民族情绪日渐高涨。为了在上任伊始便树立起威信,张学良遂决定要彻底解决碍眼的”中东铁路“。

中苏史上最大一次武装冲突:张学良交锋斯大林,为日本侵华埋下祸根

(图)斯大林

当时,苏联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不但国内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还始终都被欧美列强孤立和仇视。因此,张学良认为这正是收回中东铁路的良机。因为,不但苏联肯定无力反抗,还能借此赢取西方列强对奉系的支持。于是,张学良决定先礼后兵,信心满满地向斯大林发起挑战。1929年4月,他按照1924年《奉俄协定》,要求苏联将中东铁路附属的通讯、矿山、学校、气象站等附属设施移交中方。

对此,苏联方面除了提出相应赔偿外,其余竟全部予以默认。斯大林“软弱”的态度,让年轻气盛的张学良认为,苏联根本就不足为惧。同年5月底,张学良又以中东铁路苏方人员勾结冯玉祥为由,命令张景惠派军警搜查了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并逮捕了大量苏联人。此事发生后,苏联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向南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然而,令斯大林感到不快的是,南京政府和张学良都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中苏史上最大一次武装冲突:张学良交锋斯大林,为日本侵华埋下祸根

(图)”中东路事件“中,苏军缴获的奉军战旗

苏联抗议无效,却让刚刚掌权的斯大林感到无比头疼。一方面,中东铁路虽名义上是中苏合营,但中方权益确实从未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俄国控制中东铁路数十年,从此间攫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此番若不能给张学良点颜色看看,其势必会进一步采取措施,苏联到时在中东铁路,乃至中国东北的利益定会丧失殆尽。经过反复考量后,斯大林做了两手准备。他一面派人开启谈判,想以缩减中东铁路苏方局长的权力为条件,让张学良释放被捕的苏联人。而另一边则迅速向中国边境增兵,想以武力作为谈判的后援。

而张学良也同样不甘示弱,奉系军队奉命开始在满洲里一带迅速集结。至此,中苏边境上的局势,骤然就变得紧张而微妙。不久,激烈的武装冲突迅速爆发。1929年10月2日,苏联以1000余步兵的兵力,向驻扎在满洲里的38团阵地发起猛攻。中苏双方激烈交火,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翌日清晨。10月12日,著名的同江之役爆发。早上5时,苏军出动20余架飞机、10艘军舰、40辆炮车,以及800余名骑兵、3000余步兵的兵力,向驻扎在同江境内的奉系军队发起进攻。下午2时,苏军便占领了同江县城。此役,奉系在同江的江防海军全军覆没……

中苏史上最大一次武装冲突:张学良交锋斯大林,为日本侵华埋下祸根

(图)”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

其实在战争之初,张学良满以为轻易就能夺回中东铁路控制权。岂料,当大规模武装冲突爆发后,奉军却根本不是对手,面对苏军时竟接连失利。1929年12月20日,迫于战势上的颓废,张学良在坚守五个月后,终于被迫在伯力和苏联签订了《伯力协定》。至此,中东铁路的控制权又恢复到了中苏冲突之前的原状。翌年,苏联军队陆续开始撤兵,却保留了对黑瞎子岛等边界岛屿的占领。 在这次由中东铁路而引发的中苏冲突中,奉系军队惨败受挫,这给主政东北的张学良以最沉重的打击。而更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挫败感竟一直徘徊在他心头,像一片如影随形的阴影般挥之不去。

“中东路事件”的中苏冲突结束后,隔岸观火的日本人对张学良变得更加轻视,却从此对苏军的恐怖战力倍感畏惧。由此,“暂避苏联,图谋中国”成为日本军方高层的共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这时,张学良在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时,竟在心中阴影的影响下,不再敢贸然行事了。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苏间因中东铁路而爆发的这场冲突,竟为日本后来侵略中国埋下了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