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洋戰場,航空母艦可說是最耀眼的明星,在規模宏大的數場世紀海戰中,都是航空母艦唱主角,雖是海戰新秀,卻將稱霸海洋數百年的戰列艦打得灰頭土臉,親手瞭解了“鉅艦大炮主義”的舊時代,從而開啟了一個航母稱霸的新時代。浩瀚的太平洋是二戰海洋作戰的主戰場,是美國17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橫空出世,才改變了太平洋美日戰略態勢,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也以出色的作戰表現為加速戰勝二戰元兇日本立下汗馬功勞。在二戰各國數十型航空母艦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無疑是最霸氣的,美國也正是從這一級建造最多的攻擊型航空母艦開始,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航母艦隊,從此航空母艦成為美國佬稱霸海洋、稱霸世界揮舞的“大棒”。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基本參數:艦體主尺度長×寬為265.79米×44.99米,標準排水量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員編制2750人—3450人,動力為4臺蒸汽輪機,主機功率15萬軸馬力,四軸四槳,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20000海里/15節,載機量91架—103架,12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24門,8座—17座四聯裝40毫米高射炮32門—68門,單管20毫米高射炮46門—55門。美國航母“埃塞克斯”號艦名出自1799年馬薩諸塞州埃塞克斯縣居民捐贈給美國政府的第一艘戰艦“埃塞克斯”號,之後美國海軍艦船數度沿用該艦名。

千萬不要以現在的標準衡量或質疑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個頭,3萬多噸級已是二戰時專門設計建造的最大航空母艦了。那時的航母比較小是由於艦載機也小,比現在的艦載機要“瘦”幾圈,因此,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載機量與美軍現役10萬噸尼米茲級核航母不相上下,基本達到了載機量的極限。二戰時期個頭最大的是戰列艦,排水量一般都在4—5萬噸以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達到7萬多噸,而航空母艦一般在1—2萬噸,二戰中幾型4萬噸以上的大型航母皆是由戰列艦改建的,先天不足的設計導致艦載機數量反而沒有埃塞克斯級航母多。

要說起世界航母建造史,不差錢不差技術的山姆大叔竟是後知後覺者,直到捱了航母一頓胖揍,才幡然悔悟奮起直追。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艦是1918年9月建成服役的英國皇家海軍“百眼巨人”號,這是艘由在建客輪改建的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15775噸,可搭載16—20架艦載機。而拔得“純正血統”航空母艦頭籌的是日本在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的“鳳翔”號,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10600噸,載機20架。這不僅僅是兩項航母最早世界記錄沒美國什麼事這麼簡單,而是體現了美國人的航母意識和作為被英國人、日本人甩掉兩條街。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的1939年,美國佔據著世界各國海軍艦船總噸位的第一名(143萬噸),一直熱衷於“鉅艦大炮”的美國海軍,擁有全球名列前茅的17艘戰列艦、18艘重巡洋艦,卻僅有5艘航空母艦在役(列剋星敦級2艘、遊騎兵級1艘、約克城級2艘),而這時英國有8艘航母、日本有10艘航母在役。英國是海洋型老牌帝國,殖民地遍及全球,海軍強大是傳統不足為奇;可資源匱乏的小日本卻是在瘋狂擴充海軍,艦船總噸位直追美英成世界第三位,動因則來自稱霸太平洋及亞洲的野心極度膨脹,最終圖窮匕首見拿美國開刀了。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1941年12月7日,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指揮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悍然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從6艘日本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數百架轟炸機、魚雷機對珍珠港好一頓狂擂,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及重創美軍343架戰機及大量軍事設施,造成美軍2403人死亡、1282人受傷。這一戰不僅是驚爆世界改變歷史的大事件,而且是航空母艦自誕生以來首次大規模作戰行動並取得的最大戰果,正式宣告航空母艦才是海戰新的老大。被揍疼的美國這才回過味來,之前關於航母的爭論戛然而止,趕緊修正跑偏的路線,將海軍發展重點放在航母艦隊上,美國國會也迅速追加對建造航母的軍費投入。富得流油的美國擁有強大的工業生產力和豐富資源,這綜合國力和後發優勢如鶴立雞群,就德、意、日哥仨捆一起也不是個。在珍珠港事件至二戰結束,美國竟一口氣下餃子似地建成147艘各型航母,但其中唯有埃塞克斯級航母是重型艦隊航母(另一中途島級重型航母戰後才入役),其它大部分是萬噸級上下的輕型航母和護航航母(租借給英國使用48艘),其戰鬥力與埃塞克斯級不可同日而語。

埃塞克斯級航母首艦“埃塞克斯”號於1941年4月在美國東海岸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美國最大的航母造船廠,現在的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鋪設龍骨,起初整個航母工程是稀稀拉拉、慢慢悠悠,但在珍珠港事件後猛然提速,一波大幹快上的熱潮湧來,除了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昆西霍河造船廠、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費城造船廠、諾福克海軍造船廠也同時投入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製造,1942年與1943年各有9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在各造船廠建造。美國各造船廠按統一的標準化流水線批量生產模式,組織航母及零部件的建造工程,極大縮短了生產週期,最快只用14個月就能建成一艘航母,這老美也挺會整“大躍進”的。美國原計劃建造32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因戰爭勝利消減計劃實際建成24艘(其中7艘在二戰後完工)。二戰中建成入役的17艘航母分別是“埃塞克斯”號、“約克城”號、“無畏”(也稱“勇猛”)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提康德羅加”號、“倫道夫”號、“列剋星敦”號、“邦克山”號、“胡蜂”號、“漢科克”號、“班寧頓”號、“拳師”號、“好人查理德”號、“安提頓”號、“香格里拉”號、“張伯倫湖”號。其中“約克城”、“大黃蜂”、“列剋星敦”,是沿用已被日軍擊沉的三艘老航母的艦名。

埃塞克斯級航母設計於1930年代末,是在上一級攻擊型航母約克城級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並吸收了當時各國航母的長處,重點加大了載機量和防護能力(後期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尺寸噸位又有所增加)。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有大型機庫和寬闊的飛行甲板,載機量比約克城級多20架左右。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空中威脅,埃塞克斯級航母各艦都大量加裝高射炮,可形成密集交織的防空火力網,曾一次次將來襲日軍飛機當成“射火雞大賽”的靶子。埃塞克斯級航母艦體非常皮實,水線裝甲帶厚63毫米—101毫米,炮塔裝甲厚127毫米,飛行甲板裝甲厚38毫米,機庫甲板裝甲厚76毫米,艦體被分隔成更多的獨立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航母具有極強的抗打擊能力。二戰中美軍的航母被擊沉12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也至少14艘次被魚雷、航空炸彈擊中或遭日軍“神風敢死隊”自殺飛機撞擊,但沒有一艘被擊沉,這“身子骨”真是槓槓的。“富蘭克林”號是埃塞克斯級航母中最悲催的一個,小來小去的傷情不提了,先是在菲律賓海戰時,被日軍裝滿炸彈的自殺飛機撞擊轟爆,飛行甲板開了個大洞,仍能依靠自身動力返回美國本土修理;後是在日本沖繩海戰中,被日軍轟炸機炸中彈藥庫,引發連續爆炸和持續10小時的大火,造成艦上船員陣亡832人,受傷487人(為美國海軍第二大人員傷亡艦),這貨還是硬挺著沒沉沒,最後又自行開回美國維修。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老美白花花銀子堆起來的航母艦隊絕不是為了擺著抗揍的,“進攻!幹掉一切敵人!”才是航母的靈魂,埃塞克斯級航母更是四面出擊立下赫赫戰功。埃塞克斯級航母自1942年12月起陸續建成加入美國海軍(主要充實太平洋艦隊),此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轉入戰略反攻,航母正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美軍航母主要任務一是戰略戰役轟炸與海上封鎖遮蔽,二是艦隊決戰。埃塞克斯級航母參與了對日軍佔據的太平洋中島嶼及東南亞的所有空襲,轟炸日軍的兵營、工事、機場、港口等軍事設施,切斷日本的海外運輸線,支援陸軍、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先後重點轟炸了南鳥島、威克島、帕勞群島、塞班島、關島、棉蘭老島、呂宋島等多地,甚至將越南、臺灣、香港、廣州、沖繩島、東京等地納入空中打擊範圍。特別是1945年1月12—13日,以埃塞克斯級航母為首的太平洋艦隊分艦隊對越南金蘭灣、西貢、歸仁進行大規模空襲,擊沉港內日軍“香椎”號巡洋艦等戰艦、貨船、油輪45艘,殺傷大量日軍。同年2月16—17日,以埃塞克斯級航母為主的12艘航母編隊直抵日本近海,上千架艦載機連續兩天對東京及關東地區的工業區、港口、機場等地進行轟炸,這是1942年4月杜立特中隊從“大黃蜂”號航母起飛轟炸日本本土後,美國海軍首次轟炸日本本土。之後,美軍航母艦載機又接連轟炸了日本九州、神戶、吳港、瀨戶等戰略要地,美軍持續的轟炸和海上封鎖,就如同給小日本戴上了緊箍咒,使極度依賴海外運輸的工業生產越來越難以為繼,軍用、民用設施及國人心理也受到沉重打擊。

航母最大的剋星是敵方的航母(其次是潛艇),對埃塞克斯級航母真正的考驗是艦隊決戰,直接與日本最精銳的航母、戰列艦互懟,埃塞克斯級航母專滅大艦的本事同樣是槓槓的,因為美軍的航母作戰能力在1943年之後日軍已無法望其項背。先說航母數量,自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之後,美軍航母數量開始超越並大幅甩開日軍,短短几年美軍就擁有了上百艘航母,後續在建航母還源源不斷。而日本自珍珠港事件到8·15舉手投降,僅新建和改建入役15艘航母,卻被盟軍擊沉了20艘航母,真正的入不敷出(日本在二戰中共有25艘航母在役,4艘航母在建,除被擊沉的20艘外,1艘自沉,8艘被戰後拆解)。這就如同侏儒挑戰巨人,美國佬用巨大的體重也能壓死對手。再說艦載機,航母對決,比的就是艦載機的高下。日軍航母艦載機與美軍相比性能明顯落後,數量更加處於劣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連續更新換代艦載機,而日軍艦載機基本是“從一而終”,如日本的“零”式艦載戰鬥機在開戰前兩年還有制空優勢,但在1942年9月後美軍陸續換裝F4U“海盜”(產量12571架)、F6E“地獄貓”艦載戰鬥機(產量12275架)則優勢不在,日軍飛行員幾乎是談“貓”色變,遇“盜”倒黴。日軍最大的問題還是艦載機數量,本身航母少,單艦載機量又少。到1944年1月,日軍還剩下13艘可用航母,設計載機量496架(單艦平均38.2架),實際載機量遠遠不及設計標準,因日本的老窩都被炸了,戰機損耗後很難得到補充。美國不算戰前存量,僅二戰期間生產艦載機在5萬架以上,除了支援盟國外,自用的也在4.5萬架以上,日本這點飛機怎麼陪美國“玩”?其實此時日軍不僅是缺艦載機,油料、彈藥、給養、飛行員什麼都缺,窮得叮噹響了。最後說說情報偵察,打仗須情報先行,美軍這方面佔有極大的技術優勢。美國海軍的雷達、無線電、聲吶等偵測設備比日軍要強得多,探測距離遠,定位較準確;美軍艦載偵察機也多,單艦可同時放飛多架偵察機前出偵察及指示海上目標;美國海軍還擁有密碼破譯天才約瑟夫·羅徹福特領銜的能力極強的密碼破譯隊伍,加上1942年1月繳獲了一艘日軍潛艇上的密碼本,美軍對日軍密碼破譯效率大增,在重大海戰前總能佔得先機,特別是在決定太平洋戰略態勢的中途島海戰中,日軍的動向基本被美軍掌握,一仗日軍4艘航母被擊沉,戰後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將軍評價說:“中途島的勝利是情報的勝利。”所以,埃塞克斯級航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支撐它們的是龐大高效的國家戰爭機器與全軍聯合作戰體系。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自1944年1月,8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為主組成的太平洋艦隊快速航母特混編隊,向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發起了強大攻勢,擊沉擊傷日軍戰巡艦、巡洋艦、驅逐艦、海防艦等各型戰艦不計其數,對日軍超大型戰艦的戰績如下: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在“蠻牛”哈爾西將軍的指揮下,埃塞克斯級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先後擊沉了日軍“飛鷹”號、“千代田”號、“千歲”號、“瑞鳳”號、“瑞鶴”號航空母艦和“武藏”號戰列艦(與“大和”號戰列艦同級)。在1945年硫磺島、沖繩島戰役和空襲日本中,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艦載機又擊沉“伊勢”號、“日向”號戰列艦和“天城”號航母,重創“榛名”號、“長門”號、“攝津”號戰列艦和“海鷹”號航母(均未再修復)。在同年4月7日的沖繩海戰中,日本海軍僅存的“大和”號戰列艦被埃塞克斯級航母上的艦載機發現,此時的“大和”號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2艦隊的旗艦,由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將坐鎮指揮。從美軍6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埃塞克斯”號、“本寧頓”號、“大黃蜂”號、“邦克山”號、“無畏”號、“約克城”號起飛的數百架TBF/TBM“復仇者”式艦載魚雷轟炸機,一波又一波對“大和”號戰列艦狂轟濫炸,至少有20枚魚雷和重磅炸彈命中目標,“大和”號被炸成兩截,最終這艘被視為“日本帝國救星”的巨大戰艦沉入太平洋,伊藤整一中將等2491名官兵隨之陪葬。埃塞克斯級航母將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送入海底,這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不僅是宣告了戰列艦時代的結束,還完成了一個因果輪迴,日本先用航母狠狠給老美上了一課,美國佬最後又原樣加倍奉還了日本。

二戰結束時,埃塞克斯級航母大都載譽而歸,首艦“埃塞克斯”號功勳最為卓著,其參戰68次,艦上機隊共擊落敵機1531架,疑似擊落800架,擊沉及擊傷敵艦419艘,為此獲得美國“總統單位嘉獎”(這是美國軍隊最高集體榮譽)和13枚戰役銅星紀念章。正是由於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出色發揮和顯著戰績,才使美軍從日本人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權,從而擊垮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為美軍連續蛙跳反攻最後直取日本本土鋪平了道路。

為何二戰中航空母艦能夠主宰大洋?是因為艦載機,在航母時代欲掌握制海權必須先掌握制空權。在進入1930年代之後,隨著航空科技的快速發展,艦載機的航程、載彈量都有明顯提升,航空母艦可使制空權延伸至大洋任何海域及沿海淺縱深陸地,航母艦載機強大的對海對陸打擊能力讓戰列艦、巡洋艦等“鉅艦大炮”相形見絀,掌握了制空權的海戰幾乎就是一邊倒的殺戮。而一戰時期各國海軍的主力——戰列艦,在二戰中被航母徹底拉下“神壇”,甭管戰列艦的主炮多厲害,射程之外就先被航母無情吊打,二戰期間共有25艘戰列艦被擊沉,其中有15艘是被飛機幹掉的;航母同樣是打航母的利器,日軍被擊沉的20艘航母中被盟軍航母艦載機擊沉了12艘(不含被美英航母艦載機重創失去戰鬥力的“海鷹”號航母),可見航空母艦的巨大威力,不愧是現代海戰的新大殺器。

二戰結束後美軍大批老舊、輕型及護航航母退役,24艘埃塞克斯級航母成為美國航母艦隊的主力,由於戰後美國新一級攻擊型航母是直到1955年才服役的福萊斯特級航母,但僅建了4艘,再接下來是1961年開始入役的3艘小鷹級航母,埃塞克斯級航母在冷戰前中期一直是美國數量最多的一級航母。隨著美國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埃塞克斯級航母也是忙得不亦樂乎,先後參加了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入侵巴拿馬、黎巴嫩戰爭等等重要歷史事件,還時不時被派到熱點地區去炫耀武力威懾恐嚇。在風雲變幻的臺灣海峽,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也三番五次來嘚瑟過。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然而,歲月滄桑,20世紀70年代美國全面進入核航母時代,已是老態龍鍾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開始陸續退出現役。其中首艦“埃塞克斯”號在1973年6月除藉,1975年6月在新澤西州卡尼鎮被拆解;到1991年11月8日,最後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列剋星敦”號也退役了,這宣告美國海軍埃塞克斯級航母時代的結束。為紀念馳騁半世紀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有4艘艦況較好的二戰功勳號航母作為博物館艦得以長久保留,分別是位於紐約市的“無畏”號、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海灣的“約克城”號、德克薩斯州科珀斯市的“列剋星敦”號、加利福尼亞州阿萊梅達市的“大黃蜂”號。上圖即是停泊在紐約曼哈頓赫德遜河86號碼頭的“無畏”號航母,是在1982年被改造成博物館並對外開放,已是紐約著名的旅遊景點,並被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每天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無畏”號航母機庫和甲板上展出有幾十架飛機實物,除了美軍退役的各型戰機外,有幾件難得一見的珍品必須提一下:美國“企業”號航天飛機停在艦尾甲板,一架美製SR-72“黑鳥”超高音速偵察機擱在艦首甲板,航母左舷側還趴了架英法合制“協和”式超音速大型客機,這可都是航天航空界有分量的“大咖”。

《艦隊使命》對該戰艦進行了完美還原,有興趣的讀者請百度《艦隊使命》官網進行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