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SMM網訊:基建投資有一箭雙鵰的作用。一方面,基建投資可以作為需求的源頭,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基建投資也可以改善本國較為落後的基礎設施,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於經濟的長效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超級工程成為中國基建的新名片。

2018年開年以來,經濟形勢穩中有變,中央政治局定調加碼基建,基建再次成為媒體熱詞。鐵總局宣佈今年鐵路基建投資將會超過八千億元,而僅僅在年初,鐵總局曾表示今年鐵路投資約為七千多億元。通過基建來拉動經濟增長信號日益清晰。

中國基建發展史


1.1998年發行國債加強基建

由於出現了東亞金融危機,1998年開始,實施以積極財政政策為核心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包括增發國債、擴大內需、促進出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從財政赤字情況來看,1998年的赤字為980億元,1999年幾乎翻了一番,達到1797億元,2002年達到2098億元,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從1998年的1.14%提高到了2000年的2.6%,2002年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接近2.6%。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通過發行國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應該是政府第一次大幅加槓桿。199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常務委員會通過的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增發1000億元長期國債,國家財政向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發行1000億元國債用於基礎設施建設。1998年中央財政赤字,由年初預算的460億元擴大到960億元。

增發的國債,全部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投向:(1)農林水利建設。(2)交通通信建設。(3)城市基礎設施建設。(4)城鄉電網改造。(5)國家直屬儲備糧庫建設。

2.2008年四萬億拉開中國基建序幕

2008年年初確定是是穩健財政政策,因為沒有預判到外部環境的惡變。到了年中,面對美國次貸危機向全球蔓延以及汶川地震,國務院推出了十項舉措,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計劃在2009-2010年完成4萬億的投資規劃,以擴大內需。到2009年一季度,4萬億投資規劃主要投向在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以及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等內容

。其中,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在內的基礎設施約在1.5萬億左右,如果再加上民生工程(包括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安全飲水、電網改造、道路建設、沼 氣建設、危房改造和遊牧民定居),以及汶川大地震重點災區的災區恢復重建,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投資,將近3.3萬億,超過4萬億投資規劃的80%。

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4萬億元投資的重點投向和資金測算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3.2010年終止四萬億計劃

在中國正通過四萬億拉開了與西方競爭對手的差距的時候,中國輿論領域卻迅猛地掀起了一股貶低、醜化、詆譭四萬億的浪潮,將四萬億以及基建投資貶得一無是處,同時誇大其負面作用。在輿論壓力下,中國政府於2010年四季度終止了四萬億計劃,轉而反其道行之,開始大搞緊縮,包括壓制基建投資。

4.2012年-2018年壓制與反覆

2012年5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會議還明確指出,要‘推進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按期實施,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已確定的鐵路、節能環保、農村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教育衛生、信息化等領域的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進度。’會後,中央以及地方的新一輪基建投資開啟了序幕。

但是,這次拉動政策的彈藥用量很少,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為僅僅為7.8%,二十多年來首次跌破8%。轉過年來經濟很快便又陷入下行,2013年6月,發生了“錢荒事件”,現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一位專家當時甚至鼓動中國政府“不要怕硬著陸”。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政府拒絕了“不要怕硬著陸”的忽悠,7月中旬,政府終於不再放任經濟下滑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拉動政策,經濟開始有所好轉。

此後至今,一直是類似場景的反覆上演。

2014年下半年,經濟形勢又開始轉向,於是不敢“保持定力”了,猛上基建投資來挽回局勢。在10月16日到11月5日這21天的時間裡,國家發改委先後批覆了16條鐵路和5個機場共21個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達6933.74億元。

據報道,截止當年12月,累計鐵路投資額度就已經超過9000億元,這比四萬億時期的8400億的鐵路投資峰值還要高。

2015年8月,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力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提前下達2016年重大項目建設投資計劃”。先是緊縮,壓制增長,壓制基建投資,若形勢不好又不得不重新撿起投資這個老法寶,甚至把明年的項目挪用到今年來救急。

在以基建投資為代表的拉動政策的作用下,2016年經濟開始好轉,尤其是到四季度回暖的形勢已較為明朗。2016年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包括住房、工業、商業、基建等)同比名義增長只有可憐的9.0%,而這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則高達20.9%。可以說,經濟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基建投資強行拉動起來的。

2018年,國際貿易經濟形勢出現惡化,為應對經濟下行,加碼基建再次被提上議程。發改委日前分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湖北、江西等地開展基礎設施投融資調研。同時,在時隔一年之後,發改委近期重啟了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長春、蘇州等一批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通過審批,投資規模超過1600億元。

江蘇省、江西省、廣西等地紛紛召開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工作會議,推進電力、天然氣、鐵路、綜合交通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四川省也加快了鐵路建設速度,計劃到2022年,鐵路總里程達到6000公里以上,在現有運營里程基礎上增長25%。除此之外,廣東省日前也發佈了總投資額超過1.9萬億元的九大類項目。青海則下達了2018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總投資853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800億元。

我國基建發展空間還有多少?


2015 年,我國城市化水平為 55.6%。與美國、 日本達到 70%的城市化水平相比,空間較大。分區域來看,東部省份 2015 年城市化率為 64%, 城市化水平與 60 年代初的日本相近;中部與西部省份 2015 年的城市化率分別為 51.34%和 47.18%,和東部相比還有 10%以上的差距。我國各地區仍處於城鎮化率 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中西部城市化發展水平明顯滯後,空間較大。

兩者對比說明我國的基礎設施發展非常不均衡。對於需求旺盛的區域,現代化基礎設施已經處於發達國家水平,而對於需求較弱的區域,傳統的基礎設施還非常落後。因此,

隨著城市化率的進一步提升,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還有很大的空間,預計基建投資未來仍會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速。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美國、日本兩國基建發展的啟示:復甦靠基建,長效看轉型


1.美國:成功轉型擺脫了對基建投資的依賴

歷史上美國也曾經歷過基建投資高速增長的時期。1929年,大蕭條破壞了美國市場經濟的動能,為了刺激經濟復甦,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1933年-1945年間,美國基建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一直處於20%以上,大部分時間還超過了25%。從細分項來看,美國當時的基建投資主要投向了道路建設和環保發展。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使得美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系統。

依靠基建投資,美國經濟也成功從大蕭條的泥沼中重新復甦。羅斯福當政時期,民間資源保護隊(CCC)和工程進度管理局(WPA)大量僱傭失業工人進行學校醫院以及公路橋樑的建設和維護工作。受到基建投資的帶動,美國的失業率出現大幅下降,同時GDP同比增速在1934年就由負轉正,達到10.8%。

2.日本:經濟缺乏內生動力 基建反成拖累

日本歷史上也曾經歷過基建投資高速增長的時期。1950年-1980年期間日本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在大部分年份均達到15%以上,同期的經濟增速也達到了10%。基建投資的增長帶動日本城市化率從1950年53%上升到1975年的76%。

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目前還沒有擺脫基建投資的拉動,並且經濟持續低迷。儘管日本基建投資佔GDP的比重已經從高位回落,但是目前也仍在4.8%,接近美國的歷史最高水平。而基建投資並沒有帶動經濟強勁增長,日本GDP增速一直處於低位。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在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滅以後,日本經濟陷入了流動性陷阱,日本政府採取持續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1993年日本公共工程的財政支出一度達到13.7萬億日元的歷史最高值,直到2001年公共工程支出規模一直維持在10萬億日元以上。分細項來看,1993年日本的公共工程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高達18%,基本接近社會保障支出和國家債務清償的佔比。

但是當經濟發展到中後期,美國和日本的分化其實反映了兩種經濟增長模式。美國依靠對研發的投入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經濟結構得到優化,並形成了私人消費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機制。相比之下,日本的經濟缺乏內生動力,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導致日本失去了經濟成功轉型的機會。此時,基建投資的增長不僅沒有帶動經濟走出陰霾,反而暴露出了政府債務過高、過度無效投資和擠出私人投資等眾多問題。

基建發展中誕生的超級工程


京杭大運河、萬里長城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中國大型基建的典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中國高鐵等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

一、古代超級工程

1.京杭大運河

中國有兩條世界級的5000公里長的河流,長江和黃河,然而中國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朝開始,就把這兩大水系用人工河流連接到了一起。今天從北京到杭州,京杭大運河全長1787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美國在19世紀建造的伊利運河是世界第二長,全場584公里,只有京杭大運河的三分之一。世界其他運河,沒有一條超過200公里。

蘇伊士運河世界第三,才190公里。另外國人熟知的巴拿馬運河,只有82公里左右。

在今天,任何國家想建一條1800公里長的人工河流,其投資都是天量。

中國今天已經完成的國家戰略項目南水北調工程東線,就利用了京杭大運河及其平行河流向北方輸水。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2.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在英語裡面獨享“Great Wall”一詞。長城到底有多長?中國現在的長城,基本是明代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佈,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經過壕塹359.7千米,自然天險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佈,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

特朗普說要在美墨邊境建隔離牆,美墨邊境總長度3169公里,就算美國人真的建成了,也就是世界第二而已,只有長城長度的六分之一,只有現存的萬里長城長度的40%。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二、現代超級工程

1.港珠澳大橋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中,中國佔據榜單的TOP5。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成為了中國第一,同時也是世界第一跨海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抵抗烈度8度的地震,以及16級颱風。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港珠澳大橋

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到2018年元旦前夕才基本修建完畢,足足耗時9年之久。港珠澳大橋最初設計的總投資約人民幣381億元,其中內地出資人民幣70億元,香港出資人民幣67.5億元(佔比43%),澳門出資人民幣19.8億元,三地資金合計人民幣157.3億元,佔主體建設費用約42%。其餘通過銀行貸款解決,在大橋落成後以運營所得收入分35年攤還。香港立法會的一份報告顯示,而根據上述的報告,報告估算20年內港珠澳大橋的效益合共為740億元人民幣,當中香港折現效益總額為428億元人民幣,內地為241億元人民幣,澳門為71億人民幣。

所以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港珠澳大橋擁有它的民生以及戰略意義。

2.貴州北盤江大橋

貴州北盤江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上承式推力轉體式鐵路鋼管混凝土拱橋,橋面距江面高差達280m,橋長468.2m,主跨為236m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推力結構,其跨度、高度、轉體重量和轉盤大小居世界同類型橋樑之首。2016年12月29日竣工通車。2003年榮獲魯班獎,2004年榮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力挽狂瀾!一文讀懂中國基建史 工業狂魔是這樣煉成的!


詳詢顧問 陸慶平 021-515957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