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判人死刑的判状写入词,还如此诙谐风趣,也就只有苏东坡了

判状乃古代官府断案的公文,差不多等同于现代的判决书。历来诸多判状都是“官样文章”,乏善可陈。但对于北宋名字最大的词人苏东坡而言,那都不是事儿。苏词素来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特点。就连给人判死刑的状词也写的精辟入里,入木三分。

把判人死刑的判状写入词,还如此诙谐风趣,也就只有苏东坡了

要说这件事,还得从苏东坡在杭州担任通判时说起。都知道苏东坡很喜欢杭州这个地方,还在西湖上修筑了苏堤。当然了,苏东坡并没有忘记本职工作,作为通判,他时常接到诉讼的案子,他也总是秉公办案,铁面无私。

把判人死刑的判状写入词,还如此诙谐风趣,也就只有苏东坡了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奇特的杀人案,是一桩杀人案。原来在杭州有一座灵隐寺,里面住着一个法号叫了然的和尚。和尚自当遵守清规戒律,虔诚信佛。但这个了然和尚不仅不守戒规,还时常出没于花街柳巷。后来呢,他特别钟情于一个叫李秀奴的妓女,刚开始还留宿在那里。但时间一长,本来就没什么积蓄的和尚,很快就没钱了,连衣钵都典当出去了。对于以卖笑为生的李秀奴而言,没钱了自然就不愿意再和了然和尚来往了。

但这个和尚却是念念不忘李秀奴。有一次,借着酒胆,又跑到李秀奴的房间里来。自然遭到了拒绝,和尚一怒之下,就把李秀奴给打死了。死了人,自然就有报案了。案件就到了时任通判的苏东坡手里。

把判人死刑的判状写入词,还如此诙谐风趣,也就只有苏东坡了

苏东坡提审了了然和尚,发现了然在自己的手臂上留有刺青,刺着14个字,“但愿同生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看来这和尚也是不想活了,只一心想着和佳人一同归去。

杀人本是重罪,和尚又一心求死。苏东坡自然就判了了然和尚死刑。为了警示后人,还特意把判书写成词,那就是这首《踏莎行》: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把判人死刑的判状写入词,还如此诙谐风趣,也就只有苏东坡了

这首词第一句就痛骂了然为“秃奴”,辱没了和尚这一称呼,不仅毫无修行,还贪恋女色,甚至为此搞得衣钵俱无,衣衫褴褛,穷困潦倒。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后又下毒手,杀了妓女李秀奴。居然还在手臂上刺青表达相思之意,谈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还是让你早日奔赴黄泉路去还你的相思债吧。

这个判词,通俗易懂,白话俚语皆可入词,不乏滑稽与讽刺之意。在苏东坡之前,还没有谁能象他这样用词来写判决书的,可以说苏东坡开拓了词的题材,让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印证了后人评价苏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