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變速箱的學習功能是怎麼回事?

段興宇


網上很多文章都提到了自動變速箱的學習功能,就是自動變速箱可以學習駕駛員的駕駛習慣,其實這只是皮毛,自動變速箱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學習功能是自身換擋參數的修正。而且不光變速箱,發動機也有自學習功能。下面就一起來說說:

自動變速箱的換擋動作都由變速箱控制系統發出信號,然後由執行單元完成換擋動作,但是自動變速箱換擋邏輯並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修正變化的,因為實際行駛條件太複雜了,僅僅依靠預設的換擋程序很難滿足實際需求,而且隨著變速箱部件的損耗,執行單元動作的幅度以及強度也要跟著改變。打個比方:比如手動擋的離合器,假設踩下去60%就可以徹底分離,但是使用一定時間後離合器部件有損耗,可能踩下去65%才能徹底分離。那麼在設計自動變速箱的控制程序時執行單元踩離合的深度就不能設置成固定的60%,而應該設置為一個可以改變的變量,改變的依據就是根據傳感器反應的實際情況來修正,比如新車數據是60%可以分離,使用一段時間後必須踩62%才能分離,這時候控制系統仍然踩60%就會出現換擋不正常,此時系統就會適當增加到61%,如果還不正常那就增加到62%,直到換擋正常這個新數據62%就被臨時固定下來了,等再次磨損到一定程度後程序還會自動修正。這就是自動變速箱的學習功能。

當然了,以上所說只是冰山一角,自動變速箱
最難的恐怕就是自我學習功能了,自動變速箱想要獲得良好的換擋體驗就需要龐大的測試數據以及自學習算法的支持。


其實發動機也有自學習功能,比如長期燃油修正和短期燃油修正。這是根據氣缸內實際燃燒質量來對噴油量進行一個短期和長期的微調。誰家技術好,調的更精確,那麼誰家的發動機理論上更省油,也更耐用。

所以說現在的汽車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機械部件,而更像是電腦,機械結構的硬件在ECU以及軟件程序的控制下儘可能運行在最佳狀態下。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實際用車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輕微異常,最常見的就是變速箱偶然的輕微頓挫,如果不是經常性的最有可能就是變速箱的學習功能正在進行微調,有些朋友不瞭解,還以為變速箱有問題了,開到4S店去檢查不出來問題,最後很有可能在“維修顧問”的建議下換個變速箱油來個心裡安慰。錢不是白花了麼?


我是故鄉的雲


眾所周知,自動變速箱的換擋邏輯十分複雜。除了廠家預設好的換擋邏輯之外,變速箱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自我學習功能。這個功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學習駕駛者的駕駛習慣,減少變速箱的硬件磨損以及修正硬件偏差。

不同於手動變速箱,自動變速箱除了會根據路面的情況,節氣門開度來調節換擋邏輯之外,其會學習不同駕駛者的習慣來微調換擋邏輯。簡單來說,例如某駕駛者習慣大腳油門,變速箱這時候發現換擋時間稍長,在下次做換擋動作時就會增加液力變矩器的壓力,反之亦然。這就稱為變速箱的自我學習能力。

但是變速箱的自我學習能力按照目前來說其實學習的能力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強,目前的技術還是屬於粗糙的階段。最大的用處也就是能學習到這位駕駛員是否喜歡大油門激烈駕駛。我們需要的是變速箱能夠根據駕駛者對油門的掌控來進行升降檔,例如輕踩油門時我們希望變速箱維持高檔位行駛,在深踩油門時能連降兩個甚至是三個檔。但是目前的自動變速箱還尚未完全做到這一點。

變速箱的學習能力也是評判一臺變速箱是否“聰明”的標準。車上行駛電腦需要計算的問題大多數都不會太難,但是自學習能力是難度極高的能力。所有的車企特別是變速箱生產廠家都需要做大量的數據積累,大量模擬實驗才能調校出一臺好的變速箱。


汽車觀察家


自動變速箱的學習功能,算是汽車軟件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修正硬件偏差及後續的硬件磨損。

硬件偏差是每臺變速箱從本身的離合器特性,到組裝都會有一些偏差。大家通常說的汽車磨合,就是自學習的一個過程。

自學習的過程就是變速箱會根據不同駕駛者的風格,進行主動學習,以滿足駕駛者的駕駛習慣。

通俗點講的話就是車輛的行車電腦會記住駕駛者的駕駛風格

比如不同的駕駛者駕駛同一輛汽車的話,兩人開車風格完全不同。駕駛人A小心翼翼開車很穩,而駕駛人B習慣大油門粗暴駕駛。如果兩人駕駛一輛沒有學習能力的同一輛車,A會覺得這車升檔慢,不安靜,還不如手動擋的好開,B就會覺得車沒動力,油門踩到油箱也不走道。

如果換成一輛由自動學習功能的車輛,則會按照速度和油門踏板深度來判斷駕駛者的意圖,並且以後會按照駕駛者意圖進行換擋,A則1500轉換擋,B則3000轉換擋,這樣A、B都會按照自己的意圖駕駛車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