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中國人買車很少關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大件,卻很關注可有可無的電子配置?

我愛我家148511220


有網友向我們提問關於中國人選車方面的問題,說為什麼中國人買車很少關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卻關注其他可有可無的電子配置呢?這個問題要談論到我國汽車文化方面。

汽車進入我國尋常百姓家是近十多年的時間。而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各大車廠對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消費需求進行摸索。發現中國消費者對三大件的關注甚至不如自動空調,真皮,多功能方向盤等配置。這種也算是中國特色選車吧。

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是直接影響行車感受的部件,消費者本應該將關注點放在三大件上。畢竟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好壞與我們用車息息相關。底盤質感的好壞能決定行駛時的質感。但是我國消費者關注其他方面亦無可厚非,很多消費者買車除了關注實用性之外,還關注車輛的空間與電子配件。電子配件作為車輛的配置也並不是處於可有可無的位置。畢竟車輛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電子配置在我們行車的過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消費者關注其他配置也屬於情理之中。

中國汽車普及不過是十數年的時間,任何一樣新興事物正確地被大眾接受都需要一段時期。因此,我國消費者應該樹立正確的購車觀,除了關注空間外形,電子配件之外還需關注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對於汽車來說最基本的部件,只有這樣中國汽車市場才能健康長足發展。


汽車觀察家


首先我覺得消費者買車其實還是很關注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之類的,至少我接觸的不少買車的人,都對這三大件是非常重視的。其實汽車的三大件在國內消費者購車時還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的,只不過在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大環境下,人們被“引導”得更關注配置而已。

自主品牌近兩年的確有著突出的表現,在5萬-15萬SUV這個級別產品力已經基本能夠與合資品牌相抗衡了,在SUV榜單靠前的位置大多數都是自主品牌。不過,也由於我們自主品牌起步較晚等歷史原因,導致在技術上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在與合資品牌的競爭中這一塊也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劣勢,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那麼既然技術我們比不過人家,那我們靠什麼來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呢?

沒錯,靠的就是性價比。我們都知道合資品牌的品牌溢價一直很高,也就導致了產品的性價比較低,許多實用配置只有次頂配和頂配才有,車的價格自然而然也就上來了。而自主品牌瞄準的則是合資品牌在配置上劣勢,主打性價比高配置,讓消費者用10萬就能買到20萬、甚至30萬車才有的配置。所以一般自主品牌在宣傳上就會把注意力轉向配置,相反的就會弱化汽車三大件等,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中國人買車不關注三大件而只關注配置的現象。而且這種更注重實用配置的購車行為其實比較適合我國國情,我們需要的就是空間大、舒適度高的車,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好。


高氏觀市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我覺得應該是因為一下幾點。

1、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時間不上

相比於歐美,乃至日本,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發展的時間相對較晚,目前連很多廠家和專業人士也都在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乃,那就更別說普通老百姓了。現在還是有不少人已關車門的聲音和按一下車身鋼板來判斷一輛車的好壞,更別談有檔叫“XX實驗室”的搞笑節目了,連有些媒體都不專業,普通老百姓更是被搞得雲裡霧裡。

2、相對收入還是較低

雖然目前中國國民的收入已經大大增加了,但是汽車對於普通家庭還是一件大物件,也不是每個家庭可以隨便購買的。所以雖然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很多,但是分攤到中國龐大的人數里,顯然還不是很多。美國有車的人為68%,而中國則只有14.5%,所以中國人還是很多人沒有自己的車,對於車子的瞭解也是一知半解。

3、二手車市場不完善

在美國、歐洲或者日本,二手車市場非常完善,對於美國人來說,買車就看個人喜好,很多人會購買二手車。而且在美國,人工費是比較昂貴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美國片裡,有不少人也會自己動手修理或者保養車子,這樣一來對於車子的瞭解就會更深刻,這也是美國人不怕購買二手車的原因。相反中國的二手車市場還相當不健全,雖然現在國人已經開始慢慢接受二手車了,但是還是很怕買到比較坑的車,從而損失慘重。並且國內人工費還是比較便宜的,並且個人也沒有條件和場地可以自己維修或者保養一下自己的車子,也導致很多人雖然是老司機,可是對汽車的結構和原理也只是一知半解。

4、中國人買車等多的要考慮家庭

中國家庭買輛車,這輛車可能需要堅固很多用處,轎車、旅行車、貨車等等功能,因為多數中國家庭可能都只會購買一輛車,並且很多年不會換車,這個時候你對車子的看法就不一定光是個人喜好了,就比如,你原先是一個GTI的車迷,但是因為考慮到家庭用車,還要考慮到以後生二胎,最後買了輛7座SUV...

5、中國人要面子

為什麼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加長款?因為中國人喜歡,花同樣的錢,能買到空間更大,外形更霸氣的車,很多人覺得何樂而不為。所以我們就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車廣告標榜的都是後排空間,感覺最好後排能放下一個床的車子才是最好。這也體現了中國人買的特點,一定要大、大、大。

6、有些媒體不夠專業

就如我前面說的“XX實驗室”這樣媒體存在,完全是把老百姓誤導的一塌糊塗,有這樣的媒體在老百姓怎麼能懂車?


所以從這幾點來看,中國老百姓買車主要關注的就是空間、配置和豪華感,至於發動機和底盤那就是次要的了。


趣車報告


這個問題想表達的,無非就是中國人不懂車,都是買車的時候只知道看車是不是夠大,配置是不是夠豐富,至於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地盤他們一概不懂。然後題主就可以站在樓頂,以一副藐視蒼生的神態哀嘆:唉,中國人是真不懂車啊!我懂這麼多好寂寞啊!

有意思嗎?我覺得挺沒意思的。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基於中國汽車市場這個大環境而來的。所謂的發動機、變速箱、地盤等不是一般消費者不關注,而是目前還沒到國內消費者需要考慮的時期。

目前中國消費者買車,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從無到有”。大多數家庭的購車預算也就是10萬左右。自主品牌暫且不論,要是合資品牌,扣除品牌溢價之後,再講什麼發動機、變速箱、地盤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說的直白一點,這個價位的車型裡,比來比去,到最後就會變成”比爛“,”比誰更沒有下限“。我沒有ESP,他們也沒有啊;我沒有防撞鋼樑,他們不也沒有;我用的是1.0T三缸機,人家的1.5L也是老掉牙啊;我的雙離合有頓挫,但是比他家的4AT還是要好點吧……

所以,不是中國消費者不關心發動機、變速箱等大件,而是目前大多數的消費者還考慮不到這個層面。既然都沒什麼好貨,那乾脆是配置水平更直觀、一目瞭然。再說了,關注配置水平就比較LOW嗎?


車無定論


還記的吉利老總李書福曾經說過:“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幾個沙發,再加一個車殼和發動機”。乍一看說這句話根本就是一個外行,但細細品味這句話還是有它的道理,李書福想要表達的是汽車工業的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裝配,但是如提問所說,中國人買車,特別是農村這個大市場,買車很少關注發動機等三大件,卻很關注那些花裡胡哨的電子配置,比如一鍵啟動,定速巡航,座椅加熱等等,這些好像都是國產車的標配,正因為這樣,國產車奮力直追,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跟,終於也可以揚眉吐氣一把!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說下汽車文化積澱方面的事情。

中國人對車的理解和文化積澱確實不如歐美國家,我舉一個例子,1840年是一個分水嶺,沒錯,中國鴉片戰爭爆發,那時候的中國人在幹什麼,抽鴉片,反觀德國呢!第二次工業革命,那時候德國已經進入工業社會,造汽車,造飛機,機器時代已經來臨,慢慢的滲透各個行業,這就是人家的汽車文化的開始,我國汽車的研發製造要落後一百多年!


在我看來,大部分中國人買車之所以對地盤發動機變速箱,還要加上鈑金輕視,是因為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對汽車文化的精髓理解偏淺,相對來說,那些表面上的可有可無的電子配置更加吸引人們的眼球,好玩,好看,有面子!


我相信隨著中國工業和中國製造的崛起,汽車文化的普及,人們會越來越重視汽車三大件!


別裝粗俗123


帶有國別式的結論往往需要謹慎。

首先,我們購車時是不是真的很關注電子配置呢?

2015年,新浪做的一項調查可作為參考。

他們特別還針對火熱的城市SUV做了調查:

從這兩個數據統計上我們可以初步得出:安全性/安全配置是首要的關注點,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對應的車輛性能/操控被擠到第三,但不能說毫不在意。

首先我們還是要明確下,由於電子配置分類有很多,像倒車雷達、雨量感應雨刷、自動巡航、ACC、ESP、AEB、光感車燈、電話免提、自動空調、智能鑰匙、HID燈和天窗後窗除霧線等都屬於電子配置。

如果題主指的是有關安全一類的電子配置,比如倒車雷達、自動巡航、ACC、ESP,很顯然他們的關注度很高。但要討論這類電子配置的必要性,我覺得這個提問就不成立了,因為毫無疑問,與安全有關的電子配置都很有必要,這類論證有很多,就不多講了。

所以我想題主可能指的是諸如光感車燈、電話免提、自動空調、多媒體系統等。這類設備與安全不直接相關,多是以服務為目的。

但真的只是中國用戶關注這類電子配置嗎?

J.D.Power剛剛發佈了他們最新的質量可靠性調查報告。調查範圍涉及以下8類,基本囊括了汽車上的所有重點區域:

1. 發動機/變速系統;

2. 車身外觀;

3. 駕車經歷;

4. 配置/操控/儀表板;

5. 音響系統/內置語音識別系統/內置免提通訊設備/導航系統

6. 座椅

7. 空調系統

8. 車身內裝

(ps. 8類共177個問題症狀)

其中有一項比較有意思,梳理過來就是:他們發現中美用戶在汽車使用過程中的關注點不同;但抱怨點都很“膚淺”,以內外飾和電子設備為主,三大件的抱怨反而不那麼嚴重。

從一般人性的角度看,如果一件事毫無意義,我們是不會去抱怨和關注的,所以抱怨越多往往說明用戶越重視。所以從這點來看,對汽車使用的關注度上,不僅是中國用戶沒把三大件放在首位,貌似更“懂車”的美國用戶也不例外。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中國用戶對三大件的關注度確實不太高,但我們要辯證地來看待這個現象:

1. 中國市場所售車型都是捆綁銷售,不會像國外很多國家(比如美國)採用裸車+選裝的模式。捆綁銷售往往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很多時候幾項配置的出入可能就會多好幾千塊錢,而其中可能又涉及到打折和售後服務有差異等問題。

除非是大款,和錢有關的當然要重視,所以看配置表真不丟人,但國外市場採用的裸車+選裝的模式則會弱化這個問題,畢竟每個配置都是明碼標價,價格更透明,自然不太會去糾結;

2. 不可否認,汽車市場還是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市區駕駛會大大削弱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的決定性作用;至於郊區或者更偏遠的山區等,則多以商業用途為目的,這時候大空間、通過性、性價比才是重點;

3. 三大件作為區分不同品牌不同車型的高低很有作用,但細分到某一價位區間,參考作用則會被削弱,畢竟三大件的硬成本在那裡,一分錢一分貨,很難有實質性的差別。而這時候,即使在同一價格區間,電子設備也可能有很大的區別;

4. 廠家的利潤導向。電子設備的成本和利潤還很不透明,隨便打開淘寶就可以看到,同樣一個電子器件卻有很多價格。在汽車利潤逐年下滑下,必須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所以成本和利潤不透明的電子配置則成了廠家重點宣傳對象,用戶耳濡目染自然就會關注。

5. 再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國內多數汽車消費者都是首次購車用戶,在使用功能外,還要顧及面子,那什麼是面子?你和別人談汽車的發動機和底盤,一是沒人懂,二是太刻意,但電子配置就不一樣了,一目瞭然,你都不用開口別人就送上了羨慕的眼光。


東拉西車


這類問題總是想誘導說中國人多麼的不懂車、無知。其實我想說消費者是很聰明的,別看沒幾個比汽車業內的專家懂車,但大多數人清楚自己的需求,而且更加現實。

現在的汽車已經不是二十幾年前國產車和進口、合資車差距那麼大了,雖然那會兒的人也在意一些配置方面的問題,比如是不是電動門窗,有沒有CD音響來衡量車子是不是高配。但更主要的是車子的工藝質量的巨大差異就反應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以及車身的鈑金工藝和抗扭強度上。

現在國產汽車和進口車雖然仍然在這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但從體驗感來說已經不像過去差異那麼巨大了,甚至非常接近,現在找一輛國產十萬塊錢的汽車,你會看到汽車無論工藝、質量、質感到發動機、變速箱的性能,底盤的回饋都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雖然和進口車還有些許差距,但從一般人的日常使用來說都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如果一定要通過操控、性能感覺出差異,那我也只能說在中國的道路上真的都差不多,城市擁堵嚴重,高速限速120,中國的汽車文化就那樣,有幾個把自己的車弄到賽道場地上去虐車的?越野吧雖然中國幅員遼闊,但如今道路橋樑的鋪設也算是四通八達,誰也不會再拿開著十萬以內的國產轎車去趟西藏再沾沾自喜了,買SUV的也沒幾個天天不走鋪裝路的。

配置往往是在明面上可以一目瞭然的東西,而且買了可能就會天天用到,比如什麼倒車影像、前後雷達、大屏幕觸控面板,全景天窗之類的,而且這些不少配置都是和主動安全性、舒適性息息相關的,關注這個一點錯都沒有。

而且國產車的廠商是最不吝惜把高配置給消費者的,因為這些電子的玩意兒一旦量產成本就極其便宜,95年一個奔騰的CPU能賣一萬元,現在除了翻過在跪在上面一點價值沒有,一個液壓頂杆裝廚房櫃門上30塊錢,裝進口車後備箱賣幾千。買一低配的GL8沒扶手箱儲物盒,商家告訴你加幾萬換高配。眾泰T700告訴你自吸車門、感應後背門等等高配統統給你車子也不過十萬出頭而已。打臉的就是那些合資、進口的不厚道。

所以,別拿老百姓當傻子,這麼不地道,再強調自己發動機、底盤、變速箱好老百姓就一定買賬嗎?我看未必,群眾的眼鏡是雪亮的。而且別忘了,雖然解除十年汽車報廢,但嚴苛的排放法規讓中國的汽車差不多成為快消品了,十幾年後能看出的品質差異在中國也只有那些很小眾的老爺車的收藏者們津津樂道了。


老倪DIY


原因有二。

1. 中國的汽車文化是經由官車文化孕育而生的,官車文化對於咱們的汽車購買選擇造成了很深刻的影響。無論是以前的奧迪100和桑塔納,還是現在的奧迪A6和帕薩特,性能絕不是這些個車的特點。對於領導來說,發動機?只要夠穩就行;變速箱?只要夠穩就行;底盤?只要夠穩就行。實際上對於這些大件都沒有特別的需求,但例如老闆鍵,還有後排的電子分區空調,電動座椅,都是領導們選擇官車所必備的一些配置,為的無非就是後排的乘坐享受,還有就是能在常年的後排生活過程中,可以有一個能把玩的東西,奧迪A6高配的後排分區空調控制就很“好玩”。

2. 其次,雖說現在中國的農村也是用車大戶,但是左右中國汽車市場命脈的還是城市的汽車用戶。總體而言,咱們國家的人還是更傾向於從農村去向城市,而不是從城市去向農村。這就註定了天朝人的用車環境是不錯的,對於底盤這樣的offroad配置需求註定比動不動就要穿個山越個嶺的歐洲人要少了許多。至於變速箱和引擎,天朝的限速最高也只有120碼,車輛都可以輕鬆達到;同時也南方少下雪,不需要車輛具有很大扭矩,大馬力大扭矩引擎並不實用。另外德國人注重道路通過效率,有時候大媽開MPV都是彈射著過去的;天朝則是追求“慢、看、穩”自然不重視三大件。

這些現象其實沒什麼對錯,並不是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中國擁有符合自己國情的選車用車習慣也很正常。只是現在,隨著汽車知識的普及,人們對於汽車更加了解,孰不見,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DSG、CVT、AT;越來越多的人會關注懸架;越來越多的人注重汽車的動力、操控以及可靠性。


autocarweekly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汽車最主要的部件就是發動機,底盤,變速箱,俗稱三大件。三大件的成本能佔到整車成本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就是電子配置,內飾,車身等了。



在選車的過程中,電子配置是最無關輕重的,可有可無,沒有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車照樣能開,沒有發動機的車能開嗎,哪個重要相比不用多說。消費者關注這些東西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能提升整車的檔次感,和行車過程中的舒適性,便利性,讓別人看起來更加有面子。像什麼電子手剎,定速巡航,自動駐車,上坡輔助,陡坡緩降,中控大屏,語音控制,手機互聯,車聯網等等,充其量只能算錦上添花。



事實上,三大件才是直接關係整車水平的核心,發動機決定了一臺車的性能,變速箱是動力系統和傳動機構的中轉站,換擋的平順性是衡量一輛車是否高級的重要指徵。底盤懸掛決定了車的操控和舒適性以及行駛的穩定性。買車前看好三大件就非常關鍵了,如果在這些東西上出現問題,影響車的質感事小,萬一壞掉了其中任何一個,那修起來的費用絕對是驚人的,錢包很快就會被掏空。

如果一款車的三大件不穩定,那其他方面再好也是不值得購買的。看好了汽車三大件就基本上可以說已經選到了一臺好車,在此基礎之上,再能兼顧到顏值,空間,內飾,配置,油耗,保養等,那就更完美了。

汽車消費在家庭支出中的佔比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慎重選車很有必要,流於表面形式的選車方式並不可取,也根本不可能讓你選到一臺滿意的車,豐富的配置也就能讓你新鮮幾個月,要想長久用車還是要在汽車最關鍵的部件上下功夫,不要為了面子去盲目選車。


李老貓說車


其實很簡單,消費者能感知到什麼東西,自然就更關注什麼。中國消費者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才開始逐漸接觸到私家車,家轎的發展歷史不足三十年,消費者對汽車沒有深入的瞭解,所以認識的自然是比較淺層面的外觀、空間和配置了。

想象一下,一個剛從駕校出來拿到駕駛證的人,開習慣了老舊的駕校教練車,出來之後隨便開一臺比亞迪甚至寶駿,都會驚歎轉向怎麼這麼輕!動力怎麼這麼足!座椅怎麼這麼舒服!這個時候你跟他說,這個發動機不夠好,低轉速扭矩太差;或者這臺雙離合變速箱頓挫太明顯blabla,他們只會覺得:“這油門一踩噌噌往前跑,低速扭矩是個什麼鬼?這變速箱不用換擋就自己搞定,變速箱頓挫是個什麼鬼?”

所以這種情況下,你覺得這些消費者會研究某某車是老平臺拉皮、變速箱容易頓挫、不聰明或者發動機扭矩平臺太小、渦輪介入太晚這種細節嗎?要啥洋車啊?

等慢慢開車時間久了,變老司機了,如果天天只開10來萬的車型的話,最多也只不過能感受到好點的車空間更大了、噪音更小了、動力更強了以及……配置更多了,至於底盤支撐、轉向精準度、變速箱響應等等等等,這些所謂老司機們其實根本感受不出來的。

還記得一個汽車媒體的同行,做了將近十年的記者,卻沒怎麼開過車。有一天我們在試駕一臺路虎攬勝,他問我:“有人說這車變速箱不太好,你真能開得出來嗎?我怎麼覺得十來萬和百來萬的車沒啥差別啊?”

連汽車媒體都這樣,你說普通消費者能感受到差別的,有多少?


深入淺出新車君,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