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武器“售后服务”极差:为何一年还能卖出去150多亿美元?

俄制武器“售后服务”极差:为何一年还能卖出去150多亿美元?

T-14坦克再一次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不过,与2015年T-14亮相红场带给人们的惊艳相比,这次是让人对于俄罗斯对武器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大失所望。当网友在库宾卡“军队-2018”论坛现场,近距离拍到T-14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后,发现这门炮不仅做工粗糙,而且保养得很差滑痕与火药残渣都未有效清理。对于号称世界唯一的“第四代坦克”来说,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俄制武器“售后服务”极差:为何一年还能卖出去150多亿美元?

其实,在这里讨论俄罗斯人对武器保养和维护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毕竟,毕竟在武器的维护和保养方面,俄罗斯人的声誉一项不佳,而且价格非常高昂。所以,很多采购了俄制武器的国家,在进行维修保养时,往往都向其他国家求助。比如,印度的米格-21,就是让以色列人呢帮助维护和升级。而马来西亚的苏-30战机,则是求助于中国帮忙维护。

不过,让人羡慕的是,俄罗斯的“售后服务”如此不及,但是在武器销售方面,依然是高歌猛进。且不说俄罗斯传统的武器采购国,印度、越南等依然对俄罗斯武器情有独钟;中东、北非的土豪们也挥舞着美金,从俄罗斯采购着各种战机、导弹;甚至那些曾经的美国盟友,诸如土耳其等国,也开始从俄罗斯采购武器。整个2017年,俄罗斯共总额逾160亿美元的新合同,未交货订单总额近500亿美元。这让俄罗斯占据了国际武器市场23%的份额,并且保住了世界第二的排位。

俄制武器“售后服务”极差:为何一年还能卖出去150多亿美元?

俄罗斯的武器能够取得如此销售成果,至少在表面看来有这么几大优势。首先,就是价格优势,比如伊拉克就放弃了M1系列坦克,从俄罗斯采购了T-90系列坦克;其次,就是经过了实战考验,比如在叙利亚战场上多次参与打击反对派武装的苏-34战机,其出口型号苏-32就被北非土豪阿尔及利亚采购;再有就是,缺少附带条件,比如向土耳其出口S-400导弹,没有因为其是北约成员而设置各种障碍;最后,就是谁的生意都做,比如俄罗斯可以把先进装备卖给印度,同时也能把武器卖给它的死敌巴基斯坦。但是,抛开这些表面优势,我们去探究一下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会发现这样两个问题。那就是俄罗斯武器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这些国家对于自己的军事现代化是盲目的。

俄制武器“售后服务”极差:为何一年还能卖出去150多亿美元?

之所以说俄罗斯会忽悠,就是俄罗斯会将自己的武器夸耀的非常先进,而且基于大家对苏联时代的军事工业的“信赖”,再加上美制武器不经昂贵而且购买时还有诸多的附加条件。所以,各个国家不得不采购俄罗斯武器。比如,前面提到土耳其采购S-400的采购案。对于“反导”有急切需求的土耳其,不仅无法从美国获得“爱国者”导弹系统,又被压制着不允许从中国购买“红旗-9”。于是,面对唯一的选择,土耳其只能向俄罗斯采购S-400。当然,在这方面屡屡吃亏的还有印度。最典型的就是在四代机研制方面,没法子从美国采购F-22和F-35,又不能从中国采购歼-20和歼-31,自己研发四代机又不靠谱。所以,在与俄罗斯斗智斗勇多个回合之后,不得不继续和俄罗斯合作研发苏-57。

俄制武器“售后服务”极差:为何一年还能卖出去150多亿美元?

其实,俄罗斯武器的不可替代性,与很多国家对于武器的体系化建设其实根本没有思路。很多国家的把军事现代化几乎简单的等同于武器现代化,希望依靠几件“杀手锏”武器就能让自己的军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在购买武器之时,注重武器的单一性能。比如,在防空武器系统方面,中国的FD-2000和FM-3000的单一武器性能似乎都不能无法与S-400相比。但是,两者结合之后,就可以形成远、中、近三层防御体系(FM-3000可以兼顾近程防空)。对于中小国家而言,这两型导弹的综合作战效果,要远远超过S-400。可惜,很多国家一叶障目,纷纷选择看似射程更远的S-400,反而放弃了建立完整防空体系的可能。

俄制武器“售后服务”极差:为何一年还能卖出去150多亿美元?

只可惜,这些国家不明白,这些武器的数据看似先进,一旦发生战争,如果没有体系化的支持,将会不堪一击。以印度为例,陆军武器有购买自俄罗斯的T-90,还有引进韩国K-9技术自行组装的“金刚”自行火炮;空军方面有来自法国的“阵风”,还有俄罗斯的苏-30MKI;海军方面,有依靠俄罗斯武器技术建造的“德里”,还有以以色列技术为核心建造的“加尔各答”……这些武器平时看来威风凛凛,但是无法掩盖的这些武器有不同的通讯标准,不同的数据链,甚至连后期维护都有不同的需求。一旦到了实战,必然会乱成一锅粥。别说先发制人了,甚至可能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说一千道一万,如今的军事现代化早已成为“大国”能力的体验。而那些小国,只能买一些“杀手锏”武器充当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