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弟弟,他們就不愛我了」

樓下的男孩子,據說最近不願意回父母家。6歲的男孩子,在樓梯口大叫,震得半幢樓都是他的哭鬧聲。


“放開我,我要去外婆家。你們自從有了小弟弟,再也不愛我了。”

刁蠻任性,看起來是不是像是胡鬧!

媽媽一手抱著弟弟,一手摟著他。但這個孩子還是哭。

“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

全家齊齊把他往家裡拉,前面拉,後面託,才算抬回家。

後面的奶奶跟圍觀的人說:“你看看這孩子,小家子氣。有了弟弟,就一直髮脾氣,什麼都碰不得。”

鄰居鬨笑,然而,我卻怎麼都笑不出來。


當一個孩子,突然面對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其實是陌生的、害怕的、恐懼的,尤其是,當他發現,另一個孩子,開始和他平分愛和關注,他又何以瞬間接受這樣的一切。

前些日子,女兒突然問我:“媽媽,我和小妹妹,以後會更喜歡誰呢?(她一直覺得是小妹妹)”

我說:“媽媽都喜歡,媽媽希望以後我們一起愛妹妹,然後呢,媽媽和妹妹也會一起愛你。”

女兒很高興,我卻輕輕吁了一口氣。

二胎父母,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2

告訴孩子:因為愛你,

所以才想給你一個妹妹

女兒大多數時候都很高興,會躺在我的肚子上叫“小妹妹”,然後問:你什麼時候出來?

這之前,我懷孕的時候,總會跟她說:“Grace,媽媽覺得你太孤單了,希望給你一個弟弟或妹妹,陪你一起玩。”

女兒很高興,她覺得,媽媽懷孕,是因為愛她,才願意懷孕。

所以,不到4週歲的她,會幫我拿水杯,會在我吐的時候給我遞紙巾。

當然,她也是會有敏感的時候。不要小看孩子的敏感,也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事實上,她對世界早已有了她自己的感悟。

有一天,在床上,她突然說:“媽媽,你以前很喜歡我的。”

她跟我說這句話的時候,著實把我嚇了一跳。

我說,媽媽現在也很喜歡你啊。

說完之後,她放心地笑了。

要尊重孩子的脆弱和敏感,不要去指責,更不要一笑了之。


你要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無論何時何地,她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被關注,而這樣的被關注,往往能夠影響她一生的安全感。


03

“你是老大,得讓著老二”

多少家長被這句話迷了眼睛


你是哥哥,你是姐姐,所以你要讓著弟弟妹妹。


父母常常會說這句話。背後的原因,是父母潛意識中覺得,弟弟妹妹更應該無理由被保護;當然,還有一點是,息事寧人。

記得前些日子,在一個親子節目裡,有一個主持人回答讀者的疑問,我特別喜歡。

老二搶了老大的玩具,老大打了老二,並搶回了玩具。我們如何教育老大要讓著老二呢?

主持人很明確地說:

“為什麼老大要讓著老二,是老大的玩具,老大當然有權利拿回來。如果長期讓著老二,這會讓他今後無法有一個正確的物權觀。

當然,你們可以教育老大的是,如果打弟弟,不能太用力,因為弟弟太小,未必承受得起你的力氣。但你把玩具拿回來這事,並沒有錯。”

憑什麼老大要讓著老二?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我的東西願不願意分享是我的事,但我是不是該維護,也是我的權利。

老大不開心,有時不是因為不喜歡老二。而是父母的行為,讓自己受了委屈,而委屈的來源是對自己和老二不公平的待遇。

父母不能做到絕對公平,但一定要做到相對公平。

都是你的孩子,他們也都是孩子。

04

你不必將就,你曾經擁有的繼續擁有

我一直覺得,二胎這件事,必須在經濟、精力、心理三件事上做好準備,再決定要不要。

畢竟,盲目生一個孩子,對孩子不公平,對我們身為父母也是一種壓力。

孩子是最大的碎鈔機,不管你承不承認。

我一個朋友,她曾經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跟我說,孩子鋼琴和繪畫都很好,因為第二個孩子慢慢長大,教育支出讓她們有點壓得喘不過氣來,不得不把大寶的鋼琴學習停了。

“兩個孩子太費錢了。

我跟孩子說,你不能學鋼琴的時候,孩子沒說什麼,但一邊吃飯一邊哭。

這樣對孩子挺殘忍的。但只能給她做選擇題,要麼畫畫,要麼鋼琴。她選完畫畫的時候,問我,媽媽什麼時候我能再學鋼琴?

我心裡也挺不好受的。

那個時候覺得,自己要努力一點。”

我聽完的時候,心裡真的挺不好受的。父母太不容易了,孩子也太不容易了。


自從有了孩子,不敢病,不敢不努力,想給孩子做榜樣,又想讓自己頂天立地地活著。

自從有了兩個孩子,不敢死,不敢不加班,想給孩子多賺點錢,睜開眼睛,眼前全是該花出去的錢——奶粉錢、輔導班的錢,日常開銷捉襟見肘,但孩子的卻一個都省不了。

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不要讓大寶覺得,二寶是來掠奪自己資源的。

而是要讓大寶覺得,我有足夠的資源,供弟弟妹妹分享。

精力和錢都足夠能砸下去,你的培養能力撐得起你的培養目標的時候,這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父母不得不努力為之的事。


05

養育一個孩子,沒有誰比誰更容易。


所謂焦慮,不過是父母心底的存在,不會淡忘,也不願時刻提起。

只是父母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一路相伴,各自都好。

風雨同行的日子裡,讓孩子覺得:

你這一生,給她增添的是一個夥伴,而不是一個對手,是每一個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並且感受到的所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