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略增,品質稍降,缺口加大,價格看漲——新季玉米4個判斷

目前,華北玉米以及遼寧、黑龍江部分早熟玉米陸續上市,其中邯鄲地區水分15%玉米貿易商收購價1750-1810元/噸;黑龍江雙鴨山地區裝車價1700元/噸左右;吉林長春地區大成水分15%掛牌價格1610元/噸。本週東北地區玉米價格穩中偏強運行,漲幅10-30元/噸。隨著新季玉米上市到來,玉米市場目光正向東北聚攏。

玉米是我國產量最大的糧食品種,近年來產量、消費量均超過2億噸。玉米市場的風吹草動,影響波及面甚廣。盤點9月12日“第十一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各種聲音以及近期多家機構的預測,得出以下判斷。

產量略增。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9月12日發佈9月我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2018/19年度,我國玉米產量2.13億噸,比8月預測數調增157萬噸,主要是玉米單產比8月預測數每公頃調增45公斤。當前,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大部春玉米處於乳熟期,局地進入成熟期。據氣象部門監測,9月10日全國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41%、59%,與8月底相比一類苗比例增加4個百分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9月份預測新季玉米產量為2.16億噸。

產量略增,品質稍降,缺口加大,價格看漲——新季玉米4個判斷

品質稍降。遼寧及吉林傳統主產區本年度受乾旱影響顯著,導致部分地區禿尖普遍、籽粒容重同比下降等情況。目前從多個赴東北玉米考察團分析來看,吉林、內蒙古要減,華北、遼寧地區也會減少。同時,今年玉米品質要差一些。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曉輝介紹,黃金地區的玉米品質效果會降低一些,但在黑龍江,吉林松原、白城,以及遼寧西部地區,玉米單產比常年高。

缺口加大。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預測,2018年度我國玉米消費量2.37億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620萬噸,主要原因:一是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大豆、玉米替代品進口減少,飼料原料中玉米用量增加,飼用玉米比8月預測數調增200萬噸;二是玉米深加工新增產能釋放偏快,特別是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擴大燃料乙醇試點省份,進一步提振玉米工業消費,玉米工業消費比上月預測數調增420萬噸。影響18/19玉米產需缺口預測值擴大至2238 萬噸,比8月預測數有所擴大。

產量略增,品質稍降,缺口加大,價格看漲——新季玉米4個判斷

影響玉米行情的內外因素還有去庫存和進口。

去庫存。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玉米拍賣已經超過7500萬噸,而去年全年的拍賣量僅為5400萬噸。據市場樂觀估計,到10月份,預計玉米臨儲拍賣或達到8500萬噸以上,將創歷年之最。“但我們同樣可以清楚地算出,明年仍會有大量國儲玉米等著大家來買。”王曉輝認為,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並沒有發生變化。中糧貿易玉米中心總經理助理柴小峰認為,隨著中國去庫存的結束,全球也在市場化去庫存。從整體情況來看,玉米有可能走出近幾年相對低迷的環境。

進口。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1~7月我國進口玉米255萬噸,同比增加54%;迄今為止,2017/2018年度我國進口玉米310萬噸,同比增加69%。目前自美進口玉米以及替代品高粱、大麥幾乎停滯。“現在價格最高的反而是烏克蘭的玉米,這跟目前中國已經不能從美國來買玉米,更多地轉向黑海區域有很大的相關性,目前黑海地區的報價相對美國的報價還是要貴不少。”柴小峰介紹。

產量略增,品質稍降,缺口加大,價格看漲——新季玉米4個判斷

價格看漲。引起玉米價格上漲的原因很多,包括對天氣的擔憂、對產量的悲觀預期、對未來需求增長的樂觀判斷等,同時還伴隨著對國內政策調整的種種預期。多重因素下,進一步增強新季玉米高開高走的市場預期。目前政策糧拍賣回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用糧企業餘糧相對偏緊,但結合臨儲玉米龐大的庫存以及去庫存迫切性來分析,新季玉米長期看漲仍需謹慎,且不可盲目追漲。目前綜合分析來看,新季開秤價將高開為主,不過隨著新糧上市增多,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間開始,預計將開始經歷階段性走低的過程。市場上新季質量較差玉米增加,也會形成今年兩極化行情:高質高價、低質低價。王曉輝認為,雖然長期看漲玉米價格,但是當前國內玉米供需關係沒有發生改變,國家去庫存的政策也未改變,玉米產業鏈相關方要準確把握形勢,找準市場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