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这个方面军战绩最强,后来变成129师和二野,出1个元帅2大将

红军这个方面军战绩最强,后来变成129师和二野,出1个元帅2大将

我军在红军时期有一二四3个方面军,一方面军自然不用说,它是我军嫡系中的嫡系,在后期也发展得最好,元帅将军也是它出得最多。二方面军刚开始时是兵力最少的,但也是长征时期损失最轻的。四方面军在1933年时兵力5万,之后到川陕时更是发展到8万兵力,和一方面军不相上下,战绩更是最强的。

红军这个方面军战绩最强,后来变成129师和二野,出1个元帅2大将

以反围剿来说,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歼敌1.5万,第二次3万,第三次5万,第四次3万,第五次的失败就不必说了,五次反围剿合计歼敌13万。红二方面军战绩更小,前期多是转移,反而在策应一方面军长征时发起的湘西攻势里表现很好,此后1935年的反围剿歼敌2万多。而四方面军先是在鄂豫边反围剿歼敌6万多,反三路围攻歼敌近3万,仪南、宣达、营渠3次战役合计1万多人,反六路围攻歼敌8万多,合计18万多。据统计红军时期我军歼敌总数大概为60万,其中四方面军就有40万,占了一半多。

红军这个方面军战绩最强,后来变成129师和二野,出1个元帅2大将

这三个方面军抗战时便成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其中115师前身是一方面军,120师是二方面军为基础改编的,四方面军就是129师。抗战时期战绩最强的又是四方面军发展起来的129师,其中115师8年抗战共歼敌18.2万,120师战绩是12万,而129师歼敌数量比115师和120师加起来还多近一半,达到42万。可见四方面军好战敢战能战的传统是一以贯之的,基本上四方面军出来的将军都是悍将,像亮剑原型的王近山、陈赓、许世友、王树声、徐海东等等。

红军这个方面军战绩最强,后来变成129师和二野,出1个元帅2大将

129师抗战胜利后变成中原野战军或二野,在解放战争前期四大野战军里只有二三野是能成建制消灭国军的,早期二野的战绩并不逊色于三野,更强于四野和一野。如果论歼敌数量一野58万,三野345万,四野323万,二野的335万比一野和四野还多。不过二野的战绩里面多是三大战役后歼灭的丧胆国军和土匪,如1949年11月的西南战役就几乎歼敌百万,质量没有三四野高。为什么解放战争后期二野战绩没有三四野亮眼?

红军这个方面军战绩最强,后来变成129师和二野,出1个元帅2大将

原因是二野在挺进大别山时损失惨重,重武器全部丢失,精锐牺牲一半。虽然二野在大别山的存在使得江南华中的上百万国军动弹不得,扭转了整个战局,基本上之前处于防守阶段的我军在二野完成挺进大别山后就转守为攻了。二野是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的,而解放战争我军的反攻阶段是7月开始的。这就像下象棋时我方本来比对方少一个马,然后用一个炮的损失成功使得另一个炮盯住对方的帅,还让对方一个车一个马一个炮动不了,所以损失一个炮后我方能机动的兵力反而比对方多了。这也是之后国军江南华中大量兵力无法大规模增援东北华北的原因,要知道东北的国军最高时也就55万,其中很多还是进入东北后收编的伪军和地方保安部队,而四野辽沈战役前兵力高达103万。而且如果没有二野在大别山的存在,国军是不会轻易放弃徐州的,也就不会有淮海战役了,没有二野占领宿县包围国军,粟裕的淮海战役是不可能完全歼灭徐州国军的。

红军这个方面军战绩最强,后来变成129师和二野,出1个元帅2大将

1955年我军1600多个获得授衔的将帅里,从四方面军走出来的就有1个元帅,2个大将,上将14员,中将51位和几百个少将。现在想想,长征会师时一方面军才2万多人,而四方面军却有8万,假如没有张带领南下损失4万和西征丢掉2万,那么四方面军以后该会有多强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