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本能一举擒杀曹操,却派关羽把守华容道,从而放了曹操?

jinkie


不请自来,贴一篇之前的回答。

个人评价是,诸葛亮真聪明,这个安排用心颇深,成全了曹操和关羽二人。

实际上,华容道能不能杀曹操,我觉得不能,谁杀了曹操,必将遭致曹氏集团的疯狂报复,就当时的天下格局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军阀,能挡住曹操潮水般的攻击,也就是孙权靠着周瑜和长江可以自保罢了。你让他们北伐试试看,张辽曹仁李典乐进哪一个好惹,都是狠人。

更加吊诡的是,赤壁之战,孙吴集团可以说赢得了全面胜利,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时候,居然把这么好的机会给了刘备,还说什么都是联军作战,皇叔也该出力这种站不住脚的废话,不觉得幼稚吗?

站在我的角度,我倒觉得,这就是周瑜下的套,如果没有更大的好处,他怎么舍得放过已经被打残的曹操而让刘备逞威风?这个时候,谁杀了曹操,谁就是天下名气最大的牛人啊。

周瑜难道没想到?不可能。恰恰是因为想到了,衡量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审时度势判定不能追,让刘备追,借刀杀人。

从演义的描述可以看到,赤壁之战打完,周瑜对刘备尤其是诸葛亮产生了严重的敌意,但毕竟是联军作战,刚打完仗就灭掉友军,舆论压力太大,可周瑜又非常清楚,刘备集团日后必定成为江东祸害,考虑到他一直为难诸葛亮,让刘备截击战败曹军,不失为又一招借刀杀人的狠招。

形式上看,周瑜此举算得上是对各方都有交代,硬骨头是自己啃的,自己打赢了,对领导孙权有交待,为了打赢此战,东吴方面消耗甚大,理应让友军发挥一下作用,刷刷存在感,给了刘皇叔战功和面子,等于说他里外里都做了人。

而背后的考虑,如同上面所说的,就是希望刘备为了争功,杀了曹操,然后引发刘备和曹操继任者的大战,以刘备当时小得可怜的地盘,他将别无选择成为孙吴的附庸,或者干脆直接被孙吴利用矛盾直接绞杀。

这既是妙计,又是毒计。

可惜,他遇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是如何破局的呢?首先,满足各位将军刷战功的渴望,张飞赵云人人都有登场机会。其次,有意做出怀疑关羽的姿态,激他立下军令状,实际上要真的是怀疑他,干嘛把他放在最后一个截击曹操的人选上呢?应该放第一啊。以诸葛亮对关羽的了解,他敢肯定关羽是一定要放跑曹操的,如果不做出这样一个姿态,直接答应关羽,好你去吧,结果关羽把曹操放了,打脸的还不是自己。这出戏一演,大家都清楚,军师早都料到了,是关将军碍于情义才放的曹操,等于说诸葛亮自己也得以解脱。

然后,在关羽失败后,装作发怒,要以军令状杀他,这是演戏要演全,刘备就很识做,马上来求情,加上张飞在那瞎嚷嚷,诸葛亮正好借坡下驴。

等于说,这出戏演完了,关羽的人情还了,以后可以毫无牵挂得打曹操(比如水淹七军,乖乖),也成全了二爷的忠义大名,在己方还没有实力吃掉曹操的时期,卖他一个人情,也不坏。

所以,我的评价是,关羽释放曹操,这在演义的设定里面是肯定的,关羽是个大侠一样的人,动不动读《春秋》,是忠义的典范,这种人不放曹操,那才是奇怪。

真正值得玩味的,是在背后悄悄拨弄棋局的诸葛某人和周某人,以及一边逃命一边心里却如明镜般透亮的曹某人。


大葱侃侃侃


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评价是: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就是说关羽善领兵,但自傲,与谋士们不容。张飞喜欢亲近士大夫文人,但是看不起小人。这就是两人的优缺点。后来,关羽死于自傲,而张飞被小人所害。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把守华容道,并且神机妙算的指出曹操必过此处,让关羽去斩了曹操。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派关羽去呢?

在关羽之前,诸葛亮分别安排了赵云和张飞前去堵截曹操,目的是消耗曹操身边的有生力量,为关羽最后一击做铺垫。这就说明,诸葛亮心里清楚,等曹操走到华容道必败。那诸葛亮为什么将这样的重任交给关羽而不交给别人呢?

上面说了,关羽骄于士大夫,诸葛亮当年年仅28岁,是刘备屈尊三次请出山的。在关羽眼中,乳臭未干的诸葛亮有点过誉了,所以他和张飞都很生气,认为刘备太过于相信诸葛亮。于是为了震服关羽,诸葛亮安排了这一出戏,让关羽去斩曹操。

曹操当年有恩于关羽,重金封侯诱降关羽,而关羽封金还候,最后离开曹操又回到刘备身边。因此,关羽欠曹操一条人命。诸葛亮让关羽给曹操最后一击,就是为了给关羽出难题,如同关羽平时对自己一样,看看关羽如何反应。

那么在诸葛亮心中,此刻的曹操能死吗?肯定是不能的。荆州离许昌太近,一旦曹操死亡,那么周瑜会领军顺势攻取南阳,从而威胁许昌。一旦许昌攻陷,那么至少黄河以南就不再属于魏氏天下了。

当时刘备作为联军的一部分,兵力单薄,仅仅有一万多人。而荆州处于曹军、东吴、刘琦的三方势力共同占领中,刘备此时是最弱的。因此刘备想要浑水摸鱼,必须让曹操活着。只有曹操活着,孙权才不会坐大,刘备这个帮手才能体现出价值。

因此,必须派人放了曹操,还不能明着放,只能暗地里去放。像赵云、张飞等人肯定是说不通,这些人恨不得见面二话不说就斩了曹操,而关羽最有可能。因此诸葛亮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让关羽去守最后一道关,华容道。关羽曾经受到曹操厚待,而曹操此人又脸皮甚厚,因此一定会去求关羽放了自己。关羽重义气,一定会放了关羽。即使不放,诸葛亮也做了准备,只给关羽配备少量兵力,让关羽没有必胜的可能。

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 住去路。

诸葛亮只给关羽配备了五百人,这其实就说明诸葛亮留有后手。即使关羽万一想捉曹操,这五百人也力量太弱,而曹操逃跑的肯能性很大。

后来,果然如同诸葛亮所料,曹操从关羽手中逃脱,关羽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心服口服。而曹操捡了一条性命,继续威胁孙权。刘备浑水摸鱼,最终抢占了荆州地盘!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根据《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思路,诸葛亮不想让曹操死,因为曹操一死,孙权立马坐大,这对于想浑水摸鱼的刘备方来说是不利的。因此,诸葛亮巧用关羽守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关羽也因此获得了义气的美名,一举两得!


每日趣评


三国演义的说法

诸葛亮为什么明明知道,关羽重情重义,会放了曹操,还是派关羽去守华容道呢?原因有如下几个:

原因一,曹操此时还不能死

曹操此时还不能死,如果曹操一死,那么北方将会大乱,而刘备阵营在赤壁之后,势力还是极弱的,如果曹操真死了,那么东吴就会趁击机败蜀军,进而拿下荆州,与曹魏势力抗衡,关羽失荆州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吕蒙也是趁着徐晃打败了关羽,趁机袭取了荆州。

在刘备在京口的时候面见孙权的时候,周瑜就劝孙权把刘备软禁起来,孙权没答应,因为他答应,只凭东吴的势力,无法跟曹魏抗衡,所以孙权最后把孙尚嫁给刘备,以巩固与刘备的关系。

甚至在周瑜死之后,鲁肃提出将南郡送给刘备的时候,孙权也是答应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曹操在,孙权就不会对刘备怎么样,而会采取合作的态度。

原因二,让关羽还了这个人情

这个也很好理解,在刘备逃走的时候,关羽与曹操土山约三事,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还有赤兔马送给关羽,最后还派人让关羽过关(虽然有点迟),但是曹操对关羽的恩情还是显而意见的,所以关羽得还了这个人情,了自己的心结。

原因三,让关羽心服口服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而且年纪还很轻,所以骄傲的关羽和张飞是诸葛亮很是不服气的,虽然博望坡和新野两场战役,让他们对诸葛亮服气了些,但骨子里还是不服气的,所以用军令状的方式让关羽死里逃生,最后不得不服!

原因四,帮助刘备树立仁德讲义气的光辉形象

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义的时候,就说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受了军法,理应处斩,但是刘备能够用兄弟之义向诸葛亮求情,那么众武将自然会对刘备死心踏地的。


正史的说法

正史上面的说法,曹操确实是走了华容道,天下大雨,道路很是泥泞,曹军很是狼狈,但是刘备的部队晚去了,所以没有追上。具体的记载下如:

【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历史简单说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无疑是最为精彩的一个篇章,在孙刘的联合下,曾不可一世的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不败走华容道,如果不是关羽放水的话,曹操肯定是死路一条。可以想象的是,每一个读者阅读在这里的时候,都会扼腕叹息,为关羽放走曹操而可惜,如果诸葛亮令派张飞、赵云在此把守,那么曹操一定插翅难逃,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被诸葛亮所浪费,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是诸葛亮昏了头了。\n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非是诸葛亮昏了头,智商不够,反而是他深谋远虑的结果。
作为战略家,诸葛亮自然不会被所谓的情感左右,作出低级的调兵遣将的错误,他之所以这样做,更多的是为刘备集团考虑。\n当时的天下,比较有势力、有实力的主要有孙权、曹操、刘备以及西凉马腾等人,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清晰,各方势力已经达到了均衡的局面,此时一旦曹操被杀,孙权或马腾都是获利做大的一方,到时为了争抢地盘,又要掀起腥风血雨,这是诸葛亮所不愿看到的,他在隆中的时候就已经为三分天下定下了基调,曹操一死,不可测的变局就会增大。\n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诸葛亮才故意委派关羽前往,他深知义薄云天的关羽一定会作出义释曹操的行动,这样反而会了结关羽欠下曹操的人情,同时又可以让关羽对他心存感激,如此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寻史


正史是刘备去晚了,曹操遛了。我们还是来说演义吧!每次看到华容道,令人叹息不已……徐晃对关羽,下手决不留情。总觉得关羽误国……曹操可以放,但是是有条件的放,关羽擒获曹操及手下的全部文武。交换条件是荆州全境,安徽全境,河南全境,还必须把手下顶级文武的家眷送来荆州,投降者全部重用,不投降者,全部斩杀,当时曹操手下随行的顶级文武能撑起曹营的半边天!刘备一下子拥有四个省,又有那么多的最优秀的人才!孙权嘛,刘备打个喷嚏,吓得他一哆嗦。只有好好的结盟。让曹操带着皇帝去袁绍的地盘上混去。曹操临行前,刘备宴请曹操,孟德啊,天下英雄唯我大耳和阿瞒也。诸葛亮敬曹操一樽酒,阿瞒,你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在路上笑我不会用兵吗?你给爷再笑一个。张飞再过来敬酒,说:阿瞒,俺本可以擒你,见你笑得好,放了你,是想你去华容道给我二哥再笑一个。赵云过来再敬曹操,赵云说:阿瞒呀,你路过我的防区时,我本可擒你,念在你当初不放箭,我才饶的你。这时小兵来报,主公,庞统庞士元来投。刘备亲领众文武出去迎接,庞统悄悄给刘备耳语一番,刘备仰天长笑,孟德,去给我种三月的菜,然后骑上毛驴儿,回河北去吧,汉献帝已经去袁绍家中等你了……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赤壁战败后,曹操败走华容道。一笑笑出了赵云,落荒而逃。二笑笑出张飞,死命逃脱。三笑笑出关羽,此时已经人困马乏。于是,与关羽叙旧事念旧情。关羽心中不忍,一念之间把曹操给放了。 先不说历史上是不是有这回事,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向来都是未卜先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同神人。所以他这么做也自然有他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备说,曹操现在还不能死。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谋划好让天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当时,刘备的势力实在太过于弱小,完全没有资格和挟天子令诸侯占据大半个天下的曹操以及坐镇江东据长江之险的孙权相提并论。所以必须要让曹操和孙权相互牵制,这样,刘备才能从中谋求发展,一步一步实行当初诸葛亮制定的计划,先借荆州,后取益州,然后“待天下有变”。

设想一下,如果真的抓到曹操,把他杀了决后患。那曹操部下定会有人接替曹操的位置,还不得举倾国之兵来报仇,虽然说赤壁战败曹操元气大伤,但是军事实力依旧强悍,那时候惶惶恐恐的孙权还会再一次被你诸葛亮忽悠?因此,留曹操一命可以保全刘备,给自己腾出发展的空间。



知道曹操是枭雄,此番放过他也算是纵虎归山。可诸葛亮并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曹操占据的大半个天下早晚会是刘备的。可见,这位万古之人不及的天才的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既然曹操还不能死,那这个好人要谁做呢?想必诸葛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关羽为不二人选。

  1. 只有关羽去了,才有可能放曹操,以谢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过关斩将不责之情。
  2. 乘此机会,关羽也可以彻底还清曹操对他的一切恩情,以防日后万一曹操再次落入关羽之手,关羽不忍痛下杀手。
  3. 乘此机会,诸葛亮向刘备卖了个大人情,同时也可使关羽日后对他自己彻底拜服。一石三鸟,不得不说这一步棋实在是高明。

小司马迁论史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历史资讯!

这样,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诸葛亮不派关羽去,而是派其他人去。这样就会出现俩种结果。

一是没能擒杀曹操,给曹操突围跑了,这样的话,跟放了曹操区别不大。

二是擒杀曹操,

既然擒拿到曹操,刘备该怎么办呢?依我看,刘备有三种做法。

  1. 杀曹操,曹操后方会不会大乱?假设会,结果就是孙权趁机扑杀刘备,再北上进攻曹操,毕竟当时周瑜可是很想除掉刘备这个后患的,且刘备就在东吴旁边,此时刘备还很弱小,刘备既是东吴的心腹大患,东吴就要趁早扑灭!且东吴一进攻刘备,曹氏各势力会开始内斗,就如同当年袁绍死后,曹操一退军,袁绍俩个儿子就内斗起来一样,而东吴收拾完刘备后,刚好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假设曹操后方不会乱呢?那这个结果是也不好,为什么?曹操后方不乱,说明有人镇住场面了,且这个人能力极强,而他肯定借着“为曹丞相报仇”的名出兵攻打刘备,古代打仗,是讲究“出师有名”的,而这就是个机会,这样刘备会成为曹氏集团的头号敌人,你说现在这个弱小的刘备能受得了吗?
    所以刘备不能杀曹操,一旦杀了,后果不堪设想,等于自取灭亡。
    (图
    为赤壁之战俩个月后,刘备攻下江南四郡,即图中黄色部分,而曹操败退华容道时,刘备根本没地盘,就只是依附于刘琦,即图中刘备地盘当时还是曹操地盘)
  2. 放了曹操,这样做的后果是失去部下和天下人的心,你刘备口口声声说要讨伐曹贼,今天曹贼就在你面前,你不但不杀还要把他放了,什么意思?你这是要与曹贼“同流合污”吗?刘备很长时间建立的“仁义”之名就毁于一旦,最要命的还是他现在很弱小,需要这个“仁义”之名招揽人才,没了这个名,人才不来事大,人才流失事更大!



  3. 软禁曹操,依此威胁曹氏集团。这个选择看似很好,实则不然!一是曹操很聪明,你软禁他,他点子多啊,此时这个曹操根本就是个不定时炸弹。二是想这样威胁曹氏集团,太天真,曹操不傻,曹氏集团的人也不傻,你刘备不杀曹操,是为什么?还不是害怕曹操背后的曹氏集团!只要曹氏集团不示弱,曹操就安全,且曹氏集团还会不断施压打击以此警告刘备:不许动曹操,不仅如此,曹氏集团还很可能会直接进攻刘备,威胁刘备放了曹操,毕竟,话语权永远是在强者手里,而不是弱者
    (战国时期,很多国家为了保证对方遵守盟约,会把国君之子送去当人质,可大家都明白,只要自己能对对方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对方不但不会杀了人质,还会放了人质,依此求饶,特别是重要的人质,而曹操显然是重要的人质,而当时曹氏集团要给刘备集团毁灭性的打击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这条路也行不通。


依此来看,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在华容道擒杀曹操,而让关羽去守华容道是最好的选择,原因有三。


一可以让关羽还了曹操人情。

二是让刘备集团的“仁义”更广布天下,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刘备念及“情义”不怪罪关羽。

三是缓解诸葛亮与关羽之间的矛盾。

当然以上是按小说《三国演义》来解析的。

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人去阻击曹操,曹操很顺利就跑了。正史的记载是: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历史上,孙刘俩军都没有去追击曹操,我认为原因跟我上面描述的几点一样,因为对于曹操,不管是何种方法都不好处理,而一旦处理不好,就要接受曹氏集团的怒火!与其这样,还是不要招惹,直接让他走人。


李哥小粉丝


对于题主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跟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提出来的,《演义》作为历史小说,其中的内容假假真真,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罗贯中为了突出关二爷的义,故意杜撰了这一段曹阿瞒败走华容道,关羽长义释曹孟德的故事,写的不可谓不精彩。真的事实曹操确实败走了华容道,却没有遇到关羽,也就是说曹操在华容道和关羽没有什么交集。

但我们就按照演义的说法,诸葛亮为什么任由关羽放走了曹操,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基本已经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但此时的刘备还非常的弱小,天下三分的格局没有形成。曹操赤壁兵败之后,虽然其受挫,但实力仍在,刘备想要开拓自己的霸业,这是最好的机会。

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曹操绝对不能死。为什么?因为曹操一死,中原大地屈服于曹操的军阀必然大乱,这时候的孙权雄踞江东,实力不是当时刘备可以抗衡的。当中原纷争无暇南下的时候,孙权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收拾刘备。而曹操不死,孙权始终会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强大压力,光凭江东之众绝对无法避免灭亡的命运,因此孙权不得不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以诸葛亮之聪明,绝对会想到这一点,明白曹操绝对不能死。因此才会派关羽去追杀曹操,也知道关羽肯定会放跑曹操,从而成就关羽义气之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小镇月明


其实,《三国演义》华容道一案,并非大家想想的那个样子。具体怎么回事,大家不妨听我鼓捣一番。

一,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真的兵败华容道。可是哪里并没有设防,只是曹操大军遇到了苦难,掉进了泥潭。当追兵到达时,他们已经脱险了。孙刘联军,猫咬膀胱---空欢喜一场。

二,咱们就说《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一案。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那是什么人?神机妙算的大家。其实,他早就算出曹操那时不会灭亡。就排了关羽去换曹操一个人情。诸葛亮连几百多年以后的刘伯温去抛他的坟墓都能算出来。何况一个华容道。



三,曹操在华容道没有牺牲。那也是天命难为,是以人力所不能改变的,冥冥之中,只有定数。这不是迷信。

俗话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没有莫强求。三国终归魏晋一统。


地丁老师60838848020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288, "group_id": 6248407470822146561, "media_id": 4444217525, "vname": "\\u65b0\\u4e09\\u56fd - \\u66f9\\u5173 - \\u534e\\u5bb9\\u9053_\\u6807\\u6e05.fl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