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太子,卻被人稱作是塵埃里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權的象徵

蕭統,他的名字曾經是那個割據政權的希望。

此人是太子,卻被人稱作是塵埃裡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權的象徵

公元502年,蕭衍代齊建梁,史稱南梁。蕭統是在他代齊自立的前一年即公元501年出生的,蕭衍登基之後即冊封皇長子蕭統為皇太子,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這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之中也是極其少見的。其名為統,相信也蘊含著其父對於同一南北的期盼吧!

此人是太子,卻被人稱作是塵埃裡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權的象徵

名位早定,蕭統不必擔心兄弟間的爾虞我詐,於學業上取得不俗成就。少年時跟隨當世大儒修業,於文學上頗有造詣。南朝多信佛教,煙雨四百八十寺。蕭梁皇室自皇帝始皆是佛家信徒,蕭統晚年之時甚至四次出家,每次都要王公大臣用鉅額財帛贖回。

此人是太子,卻被人稱作是塵埃裡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權的象徵

蕭家皇子皆有佛家乳名,蕭統小名維摩,維摩詰是佛教大德。蕭統字德施,從這位太子的名字中,不難看出當初蕭衍對這位長子的期許。然而蕭衍手段強硬,太子柔和,理政觀念日漸衝突。隨著後宮皇子的逐漸降生,皇帝的寵愛開始轉移,朝中的諸多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

此人是太子,卻被人稱作是塵埃裡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權的象徵

蕭統在政務上建樹不多,但也留下了德政之名,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對皇太子都十分滿意,少不了對他繼位的期待。然而其父尚在位,臣民便想象著太子繼位的景象,這是任何皇帝都不能忍受的。隨著太子逐漸步入壯年,皇帝逐漸衰老,老皇帝也許早已忘記當初長子降生時的喜悅,更多的便是猜忌。

此人是太子,卻被人稱作是塵埃裡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權的象徵

蕭統母親去世後,皇帝下詔由太子操辦,前期事務一切順利,到墓地選址之時,一位道士找到太子,告訴他此處風水不利於逝者長子。平民百姓家尚且注重風水,更何況皇室貴胄。

於是太子向道士尋求化解之法,道士讓太子在墓側埋入蠟鵝等,蕭統起初有所懷疑,畢竟巫蠱之術歷來是皇家大忌,但是皇家重氣運經不住道士的勸說,蕭統便做了這件事。這件事被呈報蕭衍,皇帝大怒,蕭統不得不去請罪,從此父子的矛盾日益公開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蠟鵝厭鑄”事件。壯年太子,老年皇帝,巫蠱謠言終究打破了父子間的平衡!

蕭統自知君父生隙,自己繼位無望,便縱情山水,一日遊船湖中,不慎落水,腿部受傷,本是小傷,奈何心情鬱悶,更兼為母守喪期間傷心過度,竟然一病不起。知道太子病重,晚年的皇帝似乎想起了當初纏著他“父皇、父皇……”叫著的長子,舔犢情深,皇帝終於摒棄猜忌,試圖與太子重歸於好,然而天意難測,久違的父愛也是回天乏術。接連的聖旨安撫難以抵抗天意奪人,最終蕭統於六個月後病逝。至於皇太子的死因,史家多有猜測,宮牆高深,多少陰暗之事深埋其中。史書看到的只是結果和粉飾過的齷齪。皇帝給太子諡號“昭明”,也許老皇帝想要昭明的是自己的悔恨,以表達對長子的思念。

此人是太子,卻被人稱作是塵埃裡的太子,他的名字曾是政權的象徵

晚年的武帝經人勸解,幡然悔悟,漸漸發覺太子不過是孝順母親何過之有?蕭衍時常在太子的宮中流連,加封太子的諸位兒子為親王,以此表達對兒子早逝的惋惜痛恨。皇權威嚴,帝王怎會輕易認錯?終究舔犢情深,然而悔之晚矣!親情抵不過獻媚,宵小之徒縱然挑撥了他們的父子關係,但他們之間賴以維繫的親情本就十分脆弱,皇權面前沒有父子,沒有夫妻,只有君臣!比起歷史上至死都難釋前嫌的皇家父子,蕭家父子至少能夠在天人永隔之前冰釋前嫌!蕭統的離去,南梁的割據政權也日漸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