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收购建行村银股权意味着什么

尘埃落定。2018年8月27日,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签订村镇银行股权转让协议,标志着建行旗下27家建信村镇银行,正式被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收入囊中。

股权转让早已告一段落,但关于村镇银行的议论却没有结束。此前,建行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转让村镇银行股权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就有人认为,这是村镇银行的“大败局”。甚至认为,“设立村镇银行,整体是失败的。”

议论归议论,中银富登还是毫不迟疑地以16.06亿元的转让价格,拿下了建行转让的27家村镇银行股权。这也是中国银行继2017年成功收购国家开发银行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后,强化村镇银行战略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

中国银行收购建行旗下村镇银行,对村镇银行群体意味着什么?

中行收购建行村银股权意味着什么

首先,巩固了村镇银行在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巩固了村镇银行在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国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中,村镇银行的应运而生和快速发展,不仅有效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空白,增加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引发了一些疑虑,但从2007年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至今,村镇银行发展十多年来,作出的贡献、发挥的作用不容抹杀。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村镇银行机构组建数量已达1601家,其中中西部地区机构占比65%;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47个县(市、旗),县域覆盖率达68%。村镇银行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生力军。

当前,农信机构开始分化,不良率逐步暴露,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受到影响;P2P网贷行业元气大伤,互联网金融向农村地区渗透的步伐放缓……在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中,村镇银行的作用不可或缺。此次中国银行收购建行旗下村镇银行,做大村镇银行总规模,实现村镇银行集约化发展,不仅可以将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加大对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同时通过网点下沉和渠道建设,扩大服务半径,以正规、专业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压缩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生存空间,推动贷款利率回归合理水平,降低农村地区融资成本,提升村镇银行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使村镇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农村金融体系中充满活力的重要力量。

其次,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之路。

中小商业银行因自身体量,从一开始就定位“支农、支小”,长期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相比中小型商业银行,大型银行如何发展普惠金融,一直在摸索中。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先后转让旗下村镇银行股权,说明大型银行做大业务得心应手,借助村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确实力有不逮。9月6日,建行宣布推出“建行惠懂你”小微企业信贷服务APP,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以“互联网获客+全线上信贷业务流程”业务新模式,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融资服务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场景有机结合,让银行服务触手可及,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建行转让村镇银行股权,并非是村镇银行发展大败局的标志,而是建行重视科技力量,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以小微企业信贷服务APP的方式,服务原先村镇银行服务的领域,本质上是殊途同归。

与其他大型银行做普惠金融不同的是,中国银行从2011年以来,借助中国银行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以及新加坡富登金融控股的微型金融经验,在中国银行母体之外,另起炉灶,在全国12个省市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了82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目前上百家村镇银行数量,已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发展成为国内机构数量最多、业务范围最广的村镇银行集团。依靠村镇银行集团,中国银行发力普惠金融,不仅可以扎根当地,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目标客户经营情况,有效缓解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问题,而且通过应用最新的信息科技和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拓宽渠道、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有效降低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可以说,中国银行通过成立村镇银行集团,坚持按照小额分散原则开展信贷业务,已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之路。

再次, 探索出了村镇银行的管理发展模式。

村镇银行发展究竟采取什么管理模式,一直是村镇银行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银行另辟蹊径,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发起设立机构,在较短时间内将村镇银行做到一定规模,再通过集约化管理,共同分担管理成本,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事实上,接连不断的收购,快速复制的能力以及在商业模式、风险内控、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已让中国银行的村镇银行集团在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了适度规模化,真正成了村镇银行体系的领头羊。

近期本网热文

中行收购建行村银股权意味着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