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中亞五國明明不願獨立建國,俄羅斯爲何卻主動拋棄了它們?

雲石君


蘇聯解體時,中亞五斯坦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裡最懵逼的,他們沒想到事情發展到這樣嚴重。

還能給蘇聯續命嗎?或者可不可以換個名字我們大家搞個聯邦制?這些心態是很正常的反映,但還不至於想去直接加入俄羅斯,所以也就不存在俄羅斯拋棄了他們,準確點說,是蘇聯拋棄了他們,是時代拋棄了他們。

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宣佈獨立的順序,中亞五斯坦分別為倒數第一名、倒數第二名還有倒數四五六名,足證他們對蘇聯大家庭深切的眷戀。其中最晚的是哈薩克斯坦,他們宣佈獨立時間是1991年12月16日,九天之後,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降下,蘇聯正式解體。要是哈薩克宣佈獨立的時間晚於降旗時間,哈薩克這個最大的內陸國將成為一個黑戶。
哈薩克選擇1991年12月16日這個時間,一方面是觀望形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紀念五年前的“阿拉木圖事件”,這次事件也是公認的蘇聯解體的前奏多米諾骨牌的其中一張,事件的原因正是哈薩克族與俄羅斯族的民族矛盾,哈薩克人反對蘇聯上層任命一個俄羅斯人來擔任哈薩克斯坦的最高國家領導人。所以,以中亞五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的哈薩克斯坦為例,可以證明,即便還是在蘇聯的高壓時代,他們也還是抵制俄羅斯對他們的侵蝕,更不用說蘇聯解體後,他們怎麼會上趕著纏著俄羅斯人的大腿呢?

對體制的轉變和蘇聯的解體,中亞各國並非沒有心理準備,但他們更傾向於平穩過渡成聯邦制國家,大家仍是一個大家庭,他們眷戀著曾經的那個大家庭,是因為在那個大家庭裡,他們的得利最多。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這五個國家的主體民族就是他們國家的名字,民族來源、成分都比較複雜,基本屬於黃白混血。在蘇聯時代,他們的產業單一,經濟不發達,屬於靠國家補血的老少邊窮地區,計劃經濟的日子過習慣了,一說要散夥心理不犯嘀咕是假的。

蘇聯解體原因有很多,但之所以過程如此迅速,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居功至偉,這傢伙是個急脾氣,總想快刀斬亂麻,早點拿下戈爾巴喬夫,好讓自己站到那個舞臺最高處對俄羅斯民眾,他表現出更多的是他的民族意識,想要獲得基層俄羅斯民眾支持,他必須與蘇聯時代的做法劃清界限。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三個核心國家,在蘇聯大家庭中也是老大哥的地位,總是向外輸血,葉利欽利用民眾的厭倦心理,多番強調保證俄羅斯人的利益。

葉利欽的做法也獲得了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舒什科維奇的支持,三家反蘇急先鋒在明斯克宣佈成立獨聯體,解散蘇聯。

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不僅是在民族成分上與俄羅斯相近,在前蘇聯大家庭裡,也有著特殊的位置,從聯合國成立以來到蘇聯解體,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直就是聯合國成員國,蘇聯有三個聯合國成員名額,說起來人家哥倆比俄羅斯國際

地位還高一截

三家宣言讓中亞五國措手不及,他們本來是更傾向於建立一個更緊密型的聯邦制國家,但事已至此,迴天乏力,中亞五國領導人在四天後的土庫曼首都的會晤中,無可奈何地宣佈加入三國主導的獨聯體。

葉利欽想快點搶班奪權並埋葬蘇聯本身自顧不暇是蘇聯迅速解體的主要原因,中亞五國的經濟、民族、宗教等具體問題也是俄羅斯不願意繼續輸血的因素,通過觀察地圖也能看得出來,只要哈薩克一獨立,剩下的四個斯坦與俄羅斯的聯繫將全被切斷,不想獨立也得獨立。


歷來現實


如果中亞五國如同烏克蘭一樣工業基礎強大,經濟水平高,文化信仰跟俄羅斯相同或者相近,那麼俄羅斯一定會欣然笑納;遺憾的是中亞五國都是窮矮銼,不僅不能提高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反而會成為俄羅斯的重大負擔。誰願意要負擔呢?所以蘇聯解體時,俄羅斯強制讓中亞五國獨立,自生自滅去好了,休得來拖我俄羅斯的大腿!

中亞五國是指的亞洲中部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個國家。這五個國家的總面積約為397.1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840萬,信仰伊斯蘭教,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屬於遊牧民族經濟的地區!18世經至19世經中葉的150多年裡,沙俄通過武力征服了這一片地區,當時並沒有五國這一說法。這五個國家原本是不存在的,蘇聯於1925年強制按民族成份將這一地區劃分成五個國家,且讓五個國家均加入蘇聯。

儘管這裡蘊含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由於工業基礎薄弱,遠離俄羅斯政治中心,且民族成份、宗教信仰跟俄羅斯不相同,所以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選擇獨善其身,拋棄了中亞五國。蘇聯時代,中亞五國就是典型的拖油瓶,不僅在財政上對蘇聯幫助不大,反而要蘇聯補貼這一地區。另外這裡的民族成份過於複雜,還經常發生叛亂,弄得蘇聯在這裡十分的被動。

蘇聯解體後,哈薩克等國都想去抱大腿,這樣日子好過一些!不過俄羅斯對這些“年老色衰,且帶著很多孩子寡婦”明顯沒有興趣,他強制拒絕了他們加入俄羅斯的要求。最終中亞五國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宣佈獨立!不過他們還是很快加入了俄羅斯主導的獨聯體,也算抱團取暖了吧。


大秦鐵鷹劍士


1.中亞五國對於俄羅斯是五個拖油瓶。

中亞五國多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缺少降水,地形也非常複雜,農業發展受到限制。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工業也不發達,經濟較為落後。在整個蘇聯時期,每年中亞五國都需要蘇聯中亞的給予鉅額的補貼。蘇聯之所以解體,經濟發展停滯是重要原因之一。剛剛從蘇聯獨立出來的俄羅斯,經濟上也不寬裕,繼承了蘇聯的570億美元的外債,而當時俄羅斯的GDP總量也僅僅是5000多億美元。這樣一筆鉅額外債,俄羅斯直到2017年才還完最後一筆1.252億美元。本來就不寬裕的俄羅斯,自然不願意再帶著中亞這五個“拖油瓶”!

2.中亞五國的民族與宗教信仰也與俄羅斯不同。蘇聯是在繼承沙皇俄國領土的基礎上而成立的,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可以看做是一種民族自治制度,在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俄羅斯人為主體;在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烏克蘭人為主體;在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白俄羅斯人為主。同樣,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都各有主體民族,其中哈薩克斯坦人、土庫曼斯坦人、烏茲別克斯坦人、吉爾吉斯斯坦人屬於突厥語族,塔吉克斯坦人屬於波斯語族,並且都信奉伊斯蘭教。而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民族,信奉東正教。民族與宗教不同,也是俄羅斯主動放棄中亞五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薩克斯坦人

3.葉利欽放棄中亞五國也有向美國表忠心的意味。葉利欽之所以能夠蘇聯解體過程中興風作浪以及後來在與俄羅斯國家杜馬的鬥爭中取得上風,主要是背後有美國人的支持。蘇聯解體以後,葉利欽希望獨立以後的俄羅斯能夠融入西方社會。蘇聯其餘9個加盟共和國都成為了獨立國家,葉利欽如果留下中亞五國,在美國看來是還有恢復蘇聯的雄心!葉利欽為了顯示向美國投誠的忠心,也就不會留下中亞五國!

葉利欽與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

歡迎大家討論,蘇聯解體是不是俄羅斯人最大的損失?


美國觀察室


蘇聯解體前夕,中亞對於莫斯科來說就是個沉重的包袱,中亞五國在宗教和民族上與俄羅斯格格不入,並且俄羅斯每年還得給中亞大量的補貼

中亞地區自古就是四戰之地,匈奴人、突厥人、漢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繼控制過該地區。

其中突厥人對中亞的影響最大,突厥人原本是來自蒙古高原的黃種人,在征服中亞的過程中漸漸的同化了當地白種土著,形成了現在中亞的黃白混血人種。

(哈薩克斯坦排球美女——莎賓娜,在她身上兼具白種的深邃和黃種人的嫵媚)

到17世紀之後,中亞民族意識興起,相繼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等民族國家。但是從18世紀開始,隨著沙皇俄國的入侵,這些汗國相繼覆滅。最終在19世紀末,中亞被沙俄全部兼併。

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蘇聯根據民族分佈,在中亞成立了: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5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亞五國)

這5個國家雖然名義上都是加盟共和國,在主權上與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相同的,但實際上還是受到俄羅斯人的緊密控制。

由於中亞地廣人稀和資源豐富,這裡逐漸成為了蘇聯的核武器試驗基地和航天發射基地,也是蘇聯南下印度洋的橋頭堡。

(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這裡直到今天都是俄羅斯主要的航天發射基地)

蘇聯政府為了鞏固在本地區的統治,一方面強力打壓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大量遷移俄羅斯人來此定居,以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

蘇聯政府的這一系列政策確實起到了穩定局面的效果,中亞五國對於蘇聯的認同度是非常高的。

不過由於經濟基礎較差,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落後,每年都需要中央財政大量的補貼。

並且這些錢主要是俄羅斯的口袋裡掏的,這讓俄羅斯方面很是不滿。

而到了80年代以後,蘇聯在跟美國的軍備競賽中國力持續下滑,各加盟共和國的日子都不好過,分離主義情緒日益蔓延。

特別是在蘇聯生命的最末期,主張獨立最活躍的不是別人,正是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

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政府早已不滿蘇聯的存在,並積極策劃解體蘇聯。

要知道,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宣佈獨立的是立陶宛,而第二個就是俄羅斯!

(位於土庫曼斯坦境內巍峨的清真寺,中亞五國普遍信仰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格格不入)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體,它宣佈獨立幾乎就是終結了蘇聯的生命。

而這時的中亞五國對於國家的動盪卻十分地不安,畢竟這五位爺吃低保這麼多年了,要是中央政府突然沒了這日子還咋過。於是中亞五國聯合向中央表態願意繼續留在蘇聯境內。

可是,這五國對蘇聯政局的影響實在是有限,還不等它們反對,俄羅斯就在1990年6月12日宣佈獨立了。

中亞五國無奈著望著克林姆林宮飛揚的俄羅斯三色旗,帶著對蘇聯最後的一絲忠誠,撐到1991年方才相繼獨立。而作為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斯坦更是最後一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在1991年12月16日,隨著哈薩克斯坦獨立,蘇聯徹底解體。


千佛山車神


不能說是俄羅斯拋棄了他們,而是俄羅斯不再願意帶著他們玩了。

從俄羅斯人的傳統裡,中亞從來就跟自己不是一路的。

俄羅斯的自我定位一直是一個歐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都在歐洲。但亞洲他們也有廣大的領土,不過大部分都是西伯利亞無人的荒原,只有中亞是一個特例。

中亞五國,面積高達四百萬平方公里,人口多達數千萬——但是跟俄羅斯沒有相同的文化。

從人種上說,中亞是黃種人,而俄羅斯是白種人,蘇聯之所以能統治中亞,是因為在19世紀沙俄吞併了中亞。但歷史也不過兩百年,在俄羅斯的漫長的歷史中,沒有中亞的地位。中亞傳統上信奉伊斯蘭教,而俄羅斯信奉東正教,從宗教感情上,二者也混不到一起去。

把俄羅斯置於和中亞五國平等地位,只是因為蘇聯存在而已。
(蘇聯時期的中亞婦女)




中亞對於蘇聯非常重要,對於俄羅斯,則沒那麼重要,至少對於1991年的俄羅斯不重要。

雖然文化、宗教種種不同,但蘇聯一直努力的對中亞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蘇聯雖然實行信仰自由,但對於宗教總體上是比較壓制的,蘇聯政府大規模宣揚無神論,也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化思想,所以事至如今,雖然中亞五國都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宗教色彩始終很淡,沒有影響政治,這是蘇聯的功勞。

(中亞的蘇共婦女幹部,可以看出明顯的黃種人特徵)

中亞對於蘇聯最大的意義是戰略意義。中亞位於亞洲的中心,向南可以插手南亞次大陸,向東可以威脅中國西北,蘇聯通過經營中亞來將自己的影響力廣泛擴張。

尤其是對於中國,西伯利亞鐵路運力有限而且不夠穩定,一旦被切斷,蘇聯無法維持西伯利亞方向的駐軍。但中亞方向,蘇聯可以囤積大兵而沒有那麼嚴重的補給困難,可以直接威脅中國西北。在中蘇交惡時期,中亞的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


向南,中亞可以向印度洋方向擴展影響力,沒有了中亞的俄羅斯,對於印度洋的影響力也近乎為零了。

基於這種考慮,蘇聯對中亞進行了大量的援助。因為中亞土地貧瘠而且資源匱乏,所以蘇聯為了維持中亞的社會發展水平,援助以海量的財富和大量的人才,這些財富都是從歐洲方面輸送過來的。

但是在蘇聯時期,由蘇共中央做出的援助決定誰也不敢有異議。但蘇聯一倒,則俄羅斯迅速的想甩掉這個包袱。俄羅斯不再願意援助中亞,因為中亞能帶給俄羅斯的實在有限。

1991年蘇聯解體時,葉利欽已經鐵了心走親西方的路線,結束冷戰了。一旦俄羅斯決心放棄冷戰,那麼中亞的戰略意義則毫無價值。而且蘇聯解體導致的經濟崩潰和實力大損,也讓俄羅斯無力再維持對中亞的援助。

所以,雖然中亞百姓的不情不願(當然了,蘇聯倒了誰援助他們?),但俄羅斯不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加上中亞領導人的個人野心(比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年就是蘇共的哈薩克斯坦黨委書記),中亞還是在蘇聯解體的大潮中順勢獨立了。


小約翰


蘇聯解體時,以葉利欽為總統的俄羅斯帶頭脫離蘇聯,而中亞五國作為俄羅斯近代征服的地區,曾納入俄羅斯版圖經營,此時俄羅斯為何不將中亞五國重新納入俄羅斯版圖,而是選擇主動放棄中亞五國呢?

有人說,中亞五國是以加盟共和國的形式加入蘇聯的,他們跟俄羅斯的地位是平等的,蘇聯解體後自然就獨立了,俄羅斯不可能去再次吞併中亞五國。

但是,俄羅斯一向對領土擴張十分痴迷,從莫斯科公國開始,到蘇聯時期,領土達到2200多萬平方公里,無不都是俄羅斯擴張的結果,這其中就包括中亞地區。

那麼,中亞地區是如何進入俄羅斯版圖的呢?

中亞地區主要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在近代隨著火器的大規模使用和軍事技術的進步,使農耕民族在對遊牧民族上佔據優勢。從18世紀開始,中亞地區成為波斯的勢力範圍。此後,隨著沙俄勢力的擴張,在沙俄擊敗波斯以後,將原被波斯佔領的中亞大部分領土征服,連同沙俄割佔大清西北地區的領土納入沙俄版圖。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在列寧民族自決理論的指導下,蘇俄指導各民族地區紛紛建立民族自治共和國,中亞地區也成立了民族自治國家。

在蘇聯成立時,俄羅斯為了加強對領土的控制,在斯大林最初主持的俄羅斯各地區聯合的方案中,要求各地區以自治共和國的名義加入俄羅斯聯邦,這實際上就是將各共和國的領土變成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但是這一方案遭到了格魯吉亞等國的強烈反對。後來在列寧的建議下,各共和國以平等地位加入蘇維埃,這才有了蘇聯。

從蘇聯成立的過程來看,俄羅斯是非常想將各共和國的領土控制在自己的版圖內,但是當時面臨內憂外患的形勢,為了鞏固新興的國家政權,俄羅斯不得不妥協,這才給予各民族共和國以加盟共和國的地位加入蘇聯。

但是,大家注意到一個問題沒有,那就是蘇聯在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時候,中亞五國並沒有作為加盟共和國成為蘇聯的一級行政區域,因為當時中亞地區還未完成民族國家的劃分,中亞地區還是俄羅斯蘇維埃的一部分。

當時中亞地區流行“泛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兩種理論的結合將會使中亞地區催生出“大突厥斯坦國家”,蘇聯擔心一旦中亞地區形成“大突厥斯坦國家”將難以控制和管理。為了加強對中亞地區的管理,蘇聯主導了中亞地區民族國家的劃分,確立了中亞的五族劃分格局。從1924年到1936年才全部完成中亞五個民族國家的劃界和確立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五個中亞國家是蘇聯全新創造的國家。

既然俄羅斯如此看重中亞地區,那麼為何在蘇聯解體的時候俄羅斯不但自己帶頭脫離蘇聯,還推動中亞五國獨立建國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從地緣環境來看,中亞地區整體開發程度低,成為蘇聯的包袱。

中亞地區地形以沙漠、丘陵和山地為主,土地可開發程度較低,不適合大規模農業開發。再加上地處大陸內部,降水稀少,乾旱缺水,大部分地區只適合從事畜牧業。蘇聯的工業主要佈局在東歐平原及烏拉爾地區,中亞地區的工業並未受到蘇聯的重視,因此整個中亞地區整體開發程度較低。

在蘇聯時期,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蘇聯每年通過中央財政撥款補貼中亞各民族地區。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經濟實力大幅受損,自身都陷入經濟發展問題,因此更無法拿出資金去補貼中亞地區,如果此時俄羅斯還將中亞與自己捆綁,那麼勢必會成為俄羅斯的重要負擔。而俄羅斯推動中亞地區獨立建國,自然就不用再去幫助中亞發展經濟,這樣可以集中精力解決自身發展問題。

二、中亞五國與俄羅斯主體民族構成和宗教信仰均不同,難以全面融合。

中亞地區主要是突厥系民族,這與俄羅斯族是完全不同的民族。中亞地區以前雖然是俄羅斯的領土,但是在蘇聯將中亞地區劃分為五個民族國家之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國形成獨立的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加強。從中亞五國獨立以後的發展來看,由於國家政策向主體民族傾斜,俄羅斯族在中亞國家的比重一直在下降。

中亞各國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所信奉的東正教也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在宗教上中亞地區與伊斯蘭世界認同感反而更強一些。這些因素都使中亞和俄羅斯難以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一個車臣都讓俄羅斯長期不安,如果俄羅斯再將中亞納入版圖,勢必會影響整個俄羅斯總體的穩定。

三、俄羅斯受西方民主思想影響,放棄中亞五國有向西方示好之意。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雖然有其自身的問題,但是從戈爾巴喬夫的自由思潮,到葉利欽跟美國打得火熱,俄羅斯在蘇聯解體過程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俄羅斯試圖通過推進蘇聯的解體,同西方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從而解除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對抗政策。那麼,俄羅斯在推進中亞五國獨立建國也是在向西方國家表明,俄羅斯是民主自由國家,不會去幹涉其他國家的事務,這對俄羅斯來說是打的形象牌。

雖然俄羅斯一向對領土擴張很熱衷,但是當俄羅斯自身都難以自顧之時,甩掉中亞這個包袱反而使俄羅斯輕鬆上陣,既有利於維護自身穩定,又可以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銘蘇先生


從俄羅斯方面

819事件後蘇聯徹底失控,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蘇聯解體後,按照原則再搞新的聯盟。可問題卻出在了烏克蘭身上,別看它現在窮的叮噹響,在當時它是繼承了蘇聯的工業基地,不願意和其它國家共享,堅持獨聯體保持不變,最後只得妥協,中亞五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而蘇聯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由十五個國家共同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它的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註定不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本身主要的能源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俄羅斯地區,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武器裝備以及大部分的經濟基礎設施,所以它的綜合實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而中藥五國就不一樣了,資源匱乏基礎設施條件極差,當時俄羅斯帶他們就像拖油瓶一樣。

從中亞五國方面

當時蘇聯解體最初企業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但其中也離不開歐共體和北約的煽風點火,以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積極參與,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最終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走向了土崩瓦解。俄羅斯宣佈獨立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而蘇聯解體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其中時間差在一年半左右。有很多人認為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先宣佈獨立,其實這種看法不完全準確因為三國之中,宣佈獨立有先有後依次順序是:立陶宛,以及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當時為了控制這種土崩瓦解形式的趨勢,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之後蘇聯立即對其進行政治封鎖,最後它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品讀武器裝備


1989年開始,世界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曾經令整個西歐在鋼鐵洪流下瑟瑟發抖,強大不可一世的蘇聯,一夜之間分崩離析。


雖然大多數蘇聯加盟共和國們,興高采烈的分家產、分家當,不過,也有五個國家,卻對此並不感冒,也並不願意獨立。他們就是位於中亞的五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明明有機會獨立,能夠當家作主自己說了算,為什麼中亞五國卻不願意呢?

原因很簡單,這與中國的大家族分家,其實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中國有許多人口眾多的大家族,條件好時,家族的人大多數都能夠團結一心,當過不下去的時候,最終的出路往往只能是分家。



但是,並不是家族的每一個人都支持分家,過得好的,為家族貢獻多的人,當然願意分家,因為這意味著,他可以將為家族貢獻的一部分留給自己,過上更好的日子。

支持分家的人是為了個人私利,而不支持分家的人,出發點也未必是為了家族。不支持分家的,往往是生活並不好的人。過得不好的、需要家族接濟的人,自然不願意分家,因為一旦分家,便意味著他們從此斷絕了家族的援助,生活會更加困難。



蘇聯解體時,加盟共和國們的反應與此並沒有什麼區別。工業發達、經濟繁榮富裕的地區,如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是最為支持蘇聯解體的。因為,這些經濟發達、民眾富裕的國家,一直以來都被蘇聯抽血,向其他貧困地區做援助。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不滿由來已久,趁蘇聯解體之機,自然是極為支持獨立的。


但是,中亞五國曆來地廣人稀,一直是蘇聯經濟落後的地區,雖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經濟一貫不景氣,也一直靠著蘇聯中央政府的援助,才維持發展。因此,蘇聯解體,就意味著中亞五國一直享受的援助從此斷絕,這些國家當然不願意蘇聯就此解體。

而俄羅斯拋棄中亞五國,原因就更簡單了,首先,俄羅斯的主體民族和中亞五國主體民族完全不同,其他方面,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政治文化,都有巨大的差異,這意味著中亞五國很難融入俄羅斯。

其次,中亞五國經濟落後,剛剛獨立的俄羅斯經濟凋敝,自顧尚且不暇,哪裡有餘力去援助這五個“拖油瓶”呢?再加上當時的俄羅斯一心一意的尋求西方的援助,遠離西方、經濟落後、“毫無利用價值”的中亞五國,自然不被俄羅斯看在眼裡,理所當然的也在俄羅斯的拋棄之列。

不過,現在的俄羅斯顯然對當年的選擇後悔了,正在積極的試圖重返中亞。不過,雖然俄羅斯已經緩過來氣兒,但是,此時中亞的局勢也與蘇聯解體時截然不同,俄羅斯重返中亞的願望,自然困難重重。


鳶飛九天2018


中亞五國是前蘇聯學者制定的地理範疇,這裡土地遼闊,礦產資源較豐富,曾是蘇聯油氣田和有 色 金 屬工業基地;農牧業發達,是蘇聯的糧食、棉花、畜牧產品的主要產區。

圖為土庫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

蘇聯誕生後,因長期處於西方包圍和經濟封鎖中,條件非常艱苦,在蘇聯境內的中亞五國更是成為封閉中的封閉地區,而計 劃 經 濟 體 制 下的中亞五國更是常年要蘇聯輸 血,到80年代蘇聯嚴重的財政赤字,一年1000多億盧布,其中很大比例是為中亞五國來負擔的,而中亞五國似乎習慣了接濟的生活,蘇聯每年派給工業發展任務和農業任務都無法完成,不但拖了蘇聯後腿也限制了自己發展。

圖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

所以為什麼同樣是蘇聯的加盟國,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主動爭相獨立,而中亞五國卻不想獨立。蘇聯因為重工業高度集中在西部,生活較內地好,這些地方和歐洲接壤,更能看到生活更好的歐洲,所以爭相獨立後投入歐洲的懷抱;而反觀中亞五國雖然窮,但是靠蘇聯老大哥補給才能維持,反觀中亞周邊的中 東 地區和南亞地區,情況比自己還惡劣,如果脫離了蘇聯,就會和這些國家一樣,抱 死 不 能獨立。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

當年蘇聯決心甩掉包袱時,對中亞五國還於心不忍,但下面這個問題讓他踢掉中亞五國的決心是那麼的乾脆:宗 教 信 仰。中亞五國大部分是 穆 斯 林,雖然蘇聯時期對 伊斯蘭教 打 壓 很厲害,但是在 中亞地區 穆 斯 林 不減反增加不少,並且時而爆發民族衝突,特別是當年一戰二戰後 大批人支援中亞,到中亞去 墾荒,但是沒多久俄羅斯人就大批離開了,因為 穆斯林 與俄羅斯矛盾尖銳。

圖為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

以蘇聯角度來看,中亞五國這 塊土地同 化 了半個多世紀沒有任何效果顯然成了雞肋,必須甩掉,於是中亞這塊土地上誕生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但是俄羅斯還盤算著 這地方的資源和礦產,於是又互相簽訂了經濟貿易聯盟等。


圖文繪歷史


很多人對蘇聯和俄羅斯有誤解,認為蘇聯就等於俄羅斯,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蘇聯解體,起因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並利用歐共體(歐盟前身)和北約的支持,夥同烏克蘭和白羅斯兩個小弟起鬨,最後成功瓦解蘇聯。

俄羅斯獨立是1990年6月12日;蘇聯解體是1991年聖誕節。

附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90年7月退出蘇共。


關於蘇聯加盟國獨立,這裡插一段內容。

很多人說波羅的海三國是最先獨立的,其實這是不對的!

準確的說,是三國中的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在一年半以後才宣佈獨立

立陶宛的獨立,只是一種法律形式。1990年 3月,立陶宛宣佈獨立後,蘇聯立即對立陶宛進行了經濟封鎖,停止了石油電力供應。立陶宛無法承受嚴苛的經濟封鎖,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結果天算不如人算,俄羅斯宣佈獨立。俄羅斯要獨立,蘇聯哪裡還顧得上立陶宛呢?

1991年1月2日,也就是立陶宛宣佈獨立九個月以後,蘇軍空降立陶宛,解除了當地警察和準軍事部門的武裝。

這個時候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還沒有宣佈獨立。

1991年4月9日,格魯吉亞宣佈獨立。這個時候宣佈獨立的國家只有三個:立陶宛、俄羅斯、格魯吉亞。

真正讓蘇聯徹底失控的是1991年的819事件。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蘇聯軍隊、內務、安全、外交、財政等重要部門被改組。葉利欽並接管了蘇聯國家銀行,他對波羅的海三國無所謂,要獨立請便。

8月19日的事變後的第二天。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獨立。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獨立。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

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獨立。


所以,俄羅斯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個宣佈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僅晚於立陶宛。當時拆解蘇聯最積極的是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三國。


當時葉利欽拉攏白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導人,三個人在白羅斯的明斯克開會,決定拆散蘇聯。會議前,葉利欽給哈薩克斯坦總統打電話,通知他也來,結果因為種種原因,哈國總統沒去。

1991年12月8日,俄、烏、白三國領導人在沒有經過哈薩克斯坦的同意的情況下,就決定徹底獨立。當晚就整理了材料,第二天向全世界廣播。

聽到廣播後,哈薩克斯坦人的內心是十萬匹草泥馬,這麼大的事,居然直接繞過了中亞五國就給定了。最關鍵的是,當時哈薩克斯坦還沒有宣佈獨立。直到一週後的12月16日,才最後一個宣佈退出蘇聯。

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把蘇聯解體後,再搞新的聯盟,他當老大。也就是新的“蘇聯2.0版本”。

但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堅決反對,烏克蘭要求徹底獨立。可以搞一個獨聯體組織,俄、烏、白三個國家算獨聯體的創始國,其它比如中亞這些國家,在後面跟著附議加入,當個小跟班就好了。

(中間的人是堅決要求獨立的烏克蘭總統)

然後,五個斯坦國強烈反對,土庫曼斯坦的總統尼亞佐夫牽頭五國,聯合抵制俄羅斯和烏克蘭,不承認葉利欽的宣言。於是在蘇聯解體的前三天,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十一個加盟國又開了個會。

會上中亞五國強烈要求搞聯邦制。(像美國那樣)

烏克蘭第一個跳出來堅決不同意。烏克蘭認為自己是“發達國家”,蘇聯的工農業基地,繼承了蘇聯的一大筆遺產,有錢人,怎麼會跟一幫窮鬼搞聯邦制?

於是會上一通爭吵,俄羅斯表示會在日後提供資金扶持,最後各國妥協,維持獨聯體的形式不變,以後各國各管各的,餓死活該。

在會後,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握手時,一臉的興高采烈的。

心裡恐怕是想,你們這幫中亞懶鬼,還想蹭我們發達國家烏克蘭的飯?

讓人搞笑的是,現在烏克蘭窮的叮噹響,老本全吃光不說,一窮二白還敢打內戰。哈薩克斯坦倒是靠挖石油,悶聲發大財。人均GDP是烏克蘭的四倍!




另一個搞笑的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三年後黯然下臺,哈薩克斯坦總統一直連任到現在了...


所以,為什麼俄羅斯不要中亞五國?葉利欽當時的首要目的是先讓蘇聯死掉,五個斯坦都是戈爾巴喬夫的堅定擁護者。俄羅斯必須先讓中亞五個斯坦獨立,徹底的瓦解蘇聯。等蘇聯死透了,才能考慮下一步的擴張和滲透。

另一個原因是,中亞五國確實太窮了。俄羅斯本身就是資源大國,瞧不上五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