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張恨水正名:他不是鴛鴦蝴蝶派

為張恨水正名:“他不是鴛鴦蝴蝶派”

中國藝術報記者 何瑞涓

張恨水是民國產量最高的作家,也是一位聲名赫赫的報人,卻長期被中國現代文學史誤解和冷落,很長一段時間被歸為“鴛鴦蝴蝶派” ,當作“封建餘孽”“小市民文藝”的代表加以批判和抨擊。傳記作家、同樣為報人的解璽璋推出《張恨水傳》,不久前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以史家眼光為張恨水“翻案”,為民國報人立傳。8月4日,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首都圖書館、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等聯合主辦的“民國的張恨水和張恨水的民國——解璽璋《張恨水傳》新書分享會”於首都圖書館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孫鬱,中國煤礦文聯、中國煤礦作協副主席徐迅,張恨水研究會副會長謝家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讀書俱樂部》節目主持人劉莎和該書作者解璽璋出席活動,與各界讀者分享關於《張恨水傳》的閱讀感悟。

為張恨水正名:他不是鴛鴦蝴蝶派

《張恨水傳》 解璽璋 著

解璽璋供職於北京日報報業集團30餘年,《北京日報》前身正是張恨水工作過的《新民報》。《張恨水傳》分20個章節,全方位地再現了張恨水跌宕起伏的一生,從家庭背景、少年求學,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北上北京開啟最初的辦報生涯,憑藉《春明外史》轟動京城,以寫作承擔養家責任,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小說家,再到抗戰爆發引起思想“左”轉、獨守南京的經歷,還有重慶《新民報》時期的激進鋒芒、毛澤東對張恨水的關心和期望、抗戰後的北京《新民報》時期······一直寫到張恨水1949年以後的生活和寫作,同時寫出了張恨水的情感歷程以及他在新舊文化的夾縫中、新舊時代的更迭中權衡折衝的心路歷程。

張恨水是作家,首先是報人,他的小說大都是在報紙上連載,吸引了大批讀者,如《春明外史》《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這些小說也被稱為報紙小說或報人小說。解璽璋介紹道,張恨水小說不僅是在報紙上連載,小說跟新聞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比如說今天北京什麼地方發生一件什麼事,今天晚上張恨水就把它寫到了小說裡,明天早起就能看到,當然不是直接寫事件,而是通過想象或者是加入一些含蓄的內容將事件展開來講述。謝家順也指出,張恨水是以一個新聞記者的眼光,來洞察社會、描摹社會,從而展現了當時的民國社會,他的小說也是一部部形象的社會史傳。解璽璋與張恨水有略為相似的報人經歷,從報人的角度寫報人,使該書有與眾不同的重要性,不僅寫出了張恨水的一生,也把過往對張恨水的一些誤解糾正了過來,比如筆名的產生、張恨水的婚姻等,將一個至真至誠的張恨水立在了讀者面前。

為張恨水正名:他不是鴛鴦蝴蝶派

小說《啼笑因緣》 張恨水 著

“這本書與其說是在寫張恨水,不如說在寫解璽璋自己,寫他心目中的報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孫鬱說,寫張恨水是解璽璋對於自己舊夢的一種代償,從書中可以看到民國時期報人的原色。當時更多的人思想是西化的,而張恨水植根於中國土地,是從我們的國土上自然生長出來的,表現的是民間知識人的立場,其問題意識與精英文人不同,他感受到的是老百姓關心的東西,能寫到老百姓心上去。 《張恨水傳》的價值在於解璽璋從中國老百姓的鮮活視角出發,還原了張恨水所生活的年代中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態,通過一個報人的滄桑反映一個時代的變遷。

為張恨水正名:他不是鴛鴦蝴蝶派

創作中的張恨水

張恨水是什麼樣的報人?解璽璋歸納為八個字:不黨,即不參加任何黨派,所謂“君子不黨” ;不群,不搞小團體,他被歸為“鴛鴦蝴蝶派” ,其實他不是鴛鴦蝴蝶派,他沒有參加這樣的群體,也沒有小圈子的概念;不官,他一生不做官,讀私塾時就立志不做官;不商,別看他寫通俗小說,他不做商業,一生不使造孽錢,都是靠筆寫出來的。這是張恨水的本色。寫張恨水頗費周折。解璽璋說,張恨水的傳記材料稀少且分散,沒有日記,書信這些“過硬”的材料幾乎沒有留存下來,大約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燒燬了,子女手中只有七八封信是寫給子女的家事。直到看到謝家順出版的《張恨水年譜》及其主編的《張恨水散文全集》 ,才有了動力支撐,按圖索驥,在一些文章的序言裡找到可靠材料,慢慢整理出張恨水的一生軌跡。

為張恨水正名:他不是鴛鴦蝴蝶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