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水浒”符号

作为一部广为人知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宋代梁山英雄故事,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作为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时为东京)是宋代梁山英雄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之一,梁山英雄在开封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水浒传》取材于

北宋民间故事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给宋王朝造成一定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至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

宋代说书行业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集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分别说的是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这是有关水浒话本的最早记载。

现在人们看到的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是现存以宋江为主要人物的水浒故事的最早资料,或可看作《水浒传》的蓝本。该书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后世的《水浒传》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大宋宣和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大宋宣和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可见,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就已流传。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写成了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的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小说热情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水浒传》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先河,明代时就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其中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浒传》起于开封止于开封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城北40里的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历经9帝168年。北宋时期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当时开封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弘,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开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东京)汴河两岸繁华热闹的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作为北宋都城,开封是《水浒传》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之一。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水浒传》是“起于开封,收于开封”的。《水浒传》一开始,描写的不是书中的主人公,而是宋朝的开国史。《水浒传》称赵匡胤“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说他“一条杆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水浒传》中还有两首直接赞颂开封的诗词。一首是:“一自梁王,初分晋地,双鱼正照夷门。卧牛城阔,相接四边村。多少金明陈迹,上林苑华发三春。绿杨外溶溶汴水,千里接龙津。潘矾楼上酒,九重宫殿,凤阙天阍。东风外,竹歌嘹亮堪闻。御路上公卿宰相,天街畔帝子王孙,堪图画,山河社稷,千古帝王尊。”另一首描写开封的发展史和盛世繁华:“州名汴水,府号开封。逶迤接吴楚之邦,延亘连齐鲁之地。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两晋春秋,梁惠王称为魏国。层叠卧牛之势,按上界戊中央;让华夷,太宗一迁基业。元宵景致,鳌山排万盏华灯;夜月楼台,凤辇降三山琼岛。金明池边三春柳,小苑城边四季花。十万里鱼龙变化之乡,四百座军州辐辏之地。黎庶尽歌半稔曲,娇娥齐唱太平词。坐香车佳人仕女,荡金鞭公子王孙。天街上尽列珠玑,小巷内遍盈罗绮。霭霭祥云笼紫阁,融融瑞气蹿楼台。”

《水浒传》描写了众多的节日民俗,元宵节是着墨最多的,共3次描写了在元宵节发生的故事,把赏灯的优美意境和情节的张弛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宋朝元宵节的风俗。描写元宵节的情节,从偏僻的乡村到边关重镇,再到首都东京城,全面再现了宋朝元宵节的民俗民情,展现了宋朝繁荣的经济和和谐的民生。《水浒传》第三次写的元宵节就是都城东京的元宵节。东京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元宵节的夜晚也是最狂欢的夜晚,“四个人杂在社火队里,取路哄入封丘门来,遍游六街三市,果然夜暖风和,正好游戏。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在《水浒传》中可以看到,元宵节时,就连皇宫中进出的侍从身上都带着刻有“与民同乐”字样的金牌,而这金牌又充当了通行证。在《水浒传》中,宋徽宗也在元宵节偷偷溜出宫,去会他的情人李师师。

如今真实版“水浒”在开封上演,万岁山景区推出了以展现宋时江湖文化为背景的大型实景剧表演,智取生辰纲、武松醉打蒋门神、十字坡遇张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一系列“水浒”故事在该景区真实上演。由万岁山景区斥资千万元打造的以“攻城、马战、炮火、特技”为主要特色的大型“水浒”实景马战《三打祝家庄》在今年“十一”黄金周震撼上演。该剧目以《水浒传》中的经典桥段为创作原型,还原了小说中“祝家庄”山寨攻城的场景。

“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水浒传》中涉及开封的情节很多,其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与杨志州桥卖刀最为脍炙人口。

大相国寺位于我市自由路西段,红墙碧瓦,殿宇巍峨,霜钟远振,有“汴京八景”之“相国霜钟”“资圣熏风”, 有“相国十绝”名誉天下。它和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汝州风穴寺齐名,并称中原四大名寺。

大相国寺原为战国时期信陵君的旧址,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当时叫“建国寺”,后来毁于战火。公元712年重建,唐睿宗李旦为了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便赐名为“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大相国寺成为皇帝平日观赏、祈祷、寿庆和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历经多次扩建,地位日益提升,并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开封最大的皇家寺院。那时的大相国寺管辖着六十四禅、律院,占地540亩,面积是目前大相国寺的20~30倍,有千余名僧人,是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寺内高僧讲经,名僧云游,更是中外佛法的交流中心。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在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皇帝下诏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诏重建。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再遭厄运,损毁严重。目前,大相国寺保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钟鼓楼、千手千眼佛等古迹,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大相国寺的布局采用宫廷式建筑风格,由南向北,沿着一条中轴线整齐排列开来,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殿宇。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结识鲁智深等故事,都发生在这座寺院的菜园。

相信大多数人知道大相国寺都是源自《水浒传》。《水浒传》在鲁智深初见大相国寺时写道:“智深看见东京热闹,市井喧哗,来到城中,陪个小心问行人道:‘大相国寺在何处?’街坊人答道:‘前面州桥便是。’智深提了禅杖便走,早来到寺前。入得山门看时,端的好一座大刹。”接着,小说用“山门高耸,梵宇清幽”等百来字的骈文描写大相国寺。特别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让许多人记忆犹新,也让大相国寺更具传奇色彩。

根据《水浒传》描述,鲁智深两番大闹五台山,导致寺中僧众极为不满。智真长老虽然一向很看好鲁智深,但众愤难平,无奈之下只好让鲁智深离了五台山,去投奔他的师弟——东京大相国寺的住持智清长老。临行前,他为鲁智深写了一封推荐信,以便鲁智深能被顺利接收。鲁智深到大相国寺后,被分去管菜园。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常来菜园偷菜,虽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但都管不了他们。泼皮们听说这次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两个领头的被鲁智深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得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上前上下打量了一下那棵树说:“不用了,待我把树拔掉。”说完,只见他脱掉外衣,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抱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被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这就是著名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鲁智深将垂杨柳连根拔起,恰逢“豹子头”林冲从此经过,两人相见恨晚,并结为异姓兄弟。因救遭陷害的林冲为高俅所忌,高俅欲害他,鲁智深离开大相国寺。

如今,当你走进千年古刹大相国寺,山门后、鼓楼前,便立有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铜像。这些年来,许多到大相国寺参观的游客总是会问:当年鲁智深看守的菜园到底在哪里?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的大相国寺不仅有中心寺院,还有若干下院分布在四郊。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以及《水浒传》中的描述,鲁智深看守的菜园位于现在开封的西北方。在不久的将来,菜园有望得以复建,呈现在游客眼前。

“青面兽”杨志州桥卖刀

杨志州桥卖刀,在《水浒传》中被描写得活灵活现。

根据《水浒传》中的描述,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代。因为脸上有块青色的胎记,就有了个绰号叫“青面兽”。他从小学武艺,长大后成了一名军官。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要用南方的奇花异石堆起一座万岁山,殿帅府就派10名军官去太湖边押运石头。其他9名军官都顺顺当当地回来了,偏偏杨志在过黄河时遇到风浪翻了船。杨志空手回来,太尉高俅把杨志赶出了殿帅府。杨志想到别处再找机会,但身上没钱,想卖掉祖传的宝刀。他不好意思吆喝,就在刀鞘上插了个草标儿,别人就知道这刀是要卖的了。他在州桥上站了一会儿,忽然行人纷纷躲开,来了一个叫牛二的流氓。这家伙一贯惹是生非,大家都怕他。那牛二走上前来,抽出杨志的刀:“你这刀卖多少钱?”杨志说:“祖上留下的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撇撇嘴:“这把破刀有什么好,卖得这么贵?”杨志便介绍道:“有三件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牛二就跑到桥下铺子里拿来二十个铜钱,在桥栏杆上摞成一摞,对杨志拍胸脯说:“你要是能一刀剁开铜钱,我就给你三千贯!”杨志说:“这有什么。”他卷起袖子,一刀便将二十个铜钱剁成两半。旁观的众人齐声喝彩。牛二又问杨志:“你说,第二件好处是什么?”“第二件叫‘吹毛得过’,拿几根头发朝刀口上一吹,立刻断成两截。”牛二不信就在自己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给杨志。杨志接过头发,朝刀口上用力一吹,那些头发真的一分为二飘过了刀口。牛二又问第三件好处。杨志说:“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把人一刀砍了,刀上却没有血迹,因为刀太快了。”牛二不信揪住杨志不放,强行索要他的刀,纠缠撕扯之间,只见寒光一闪,流氓牛二倒在杨家的祖传宝刀下,刀刃上果然滴血不沾。

据《东京梦华录》等有关文献记载,北宋东京城汴河上有桥梁13座,州桥是13座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如今沿中山路南行,过大纸坊街不到100米,路西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州桥遗址”4个大字。抬头四顾,繁华的中山路上车水马龙,州桥在哪里呢?州桥就在脚下4米多深的地下。

据史料记载,州桥始建于唐代,为石拱桥,原名汴州桥,俗称州桥。宋代将州桥扩宽,改名为天汉桥。州桥跨越汴河,连接御街,北通皇宫大内,南往朱雀门、南熏门,既是交通要道,也是东京城的重要景观。桥两岸店铺林立,笙歌连成一片,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明,登桥观月的人纷至沓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人们俯瞰河面,银月映着泛泛水波,摇曳生姿,故被誉为“州桥明月”,是东京城八景之一。王安石就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金元之后,由于黄河泛滥,大运河汴河段被淤泥淹没于今开封城地下几米甚至十几米之处,州桥也随之被掩埋于地下。

1984年,市市政公司在中山路中段修筑大型下水管道时发现了州桥遗址,文物工作者很快探明了它的位置所在。考证表明,州桥深埋在闹市区4.3米深的地下。该桥为南北向砖石结构的拱形桥,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保存基本完好。因受当时环境和时间限制,文物部门无法进行全面发掘,仅在下水管道工程范围内开了一条南北长20米、东西宽4米的探沟,清理出部分桥面,并打破桥面和拱圈,挖出了桥孔中的淤泥,又重新掩埋了起来。州桥的发掘对于研究大运河的兴衰变迁,研究汴河与开封城市格局关系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实物材料。

除此之外,《水浒传》中涉及开封的情节还有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宋徽宗矾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入禁苑等。《水浒传》中多次提到的矾楼,相传曾是北宋东京最繁华的一家酒楼,就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也亲临此楼,并留下一段与李师师相会的风流韵事。位于宋都御街北端的矾楼是1988年重建的,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每座楼皆高三层。其中,西楼是矾楼的主要建筑,也是五楼中最大的一座,楼上设有宋徽宗御座,陈设富丽堂皇;中楼上有李师师琴房、书斋等,布置得淡雅幽静。

矾楼能够名扬天下,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酒和建筑,更重要的是出没于其中的艺伎。北宋东京的大酒楼内都有专业的歌姬舞女。她们浓妆艳抹,衣着华丽,不仅明艳动人,风情万种,“望之宛若神仙”,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矾楼的艺伎,更是美艳绝伦,名冠天下。她们或是浅吟低唱,或是婆娑起舞,陪伴顾客左右,使其流连忘返。在众多艺伎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李师师。《东京梦华录》中列出了北宋末期京城瓦肆的群芳谱,其中李师师名列第一。她和宋徽宗在矾楼饮酒作乐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据《水浒传》蓝本《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矾楼乃是丰乐楼之异名,上有御座,徽宗时与李师师宴饮与此,士民皆不敢登楼。”宋代学者刘子公式诗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