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小南海情思(散文)

「回首往事」小南海情思(散文)

小南海水庫的名字對於我並不陌生。但真正身臨其境,還是在今秋的“小南海筆會”上。我們住在水庫東側的招待所,有幸飽覽了水庫那秀麗的風光,參觀了宏偉的大壩工程,傾聽了建庫31年的歷程。孩提時代的記憶,終於和今天的現實吻合了。

31年前初秋的一天。爹、娘和姐姐都要出遠門了,說是和全縣6萬人一塊去小南海修水庫,家裡只剩下年僅11歲的我。

“爹,小南海在什麼地方?”我好奇地問,並不知道今後我將怎樣面對孤獨和恐懼。

“不知道,大概在南邊吧。”

“是不是觀音菩薩住的地方?”

“大概是吧,小孩家別多嘴!”爹煩燥地說。

娘千叮嚀,萬囑咐,要我不要逃學,好好學習。要我把每天6兩的飯票分開吃,早起2兩、中午3兩、下午1兩,不要斷了頓。要我天冷了加衣裳,夜裡睡覺閂好門,不要蹬被子……我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

父輩們的出征是十分悲壯的。500多人的小村一下子走了一大半,除了老弱病殘。村裡敲鑼打鼓把他們送到村頭,女人們一個個眼淚汪汪的,好像是生離死別。

幾個月後一個漆黑的夜晚,風嗚嗚地吹,院裡老槐樹上的乾枝不斷落到房頂上,發出咚咚的響聲。我蜷曲在被窩裡,嚇得不敢露頭。突然,外邊傳來了砰砰的敲門聲。

“啊,鬼!”我緊緊地裹著被子捂著耳朵,大氣不敢出。

“丁香,開門,我是你爹。”

原來是爹回來了。多少天的恐懼、寂寞、委屈,一下子湧上了心頭。再看爹,兩眼深陷,滿臉憔悴,一身風塵,淚水不由順著我的兩腮流到了嘴角,又澀又鹹。

爹說,在工地,娘管給民工們燒水,他和姐姐整天抬筐搬石頭,又吃不飽。16歲的姐姐瘦得不像樣子。沒辦法,趁黑夜步行50裡回來拿點乾糧。

爹坐了一會兒,一口水沒喝就又走了。用我的一條小單褲揹走了娘不知何時藏在地窯裡的一點兒紅薯。

中秋節到了,食堂給每個人分了一碗粉條菜和一個白饃。我吃了菜,趁村上有人去工地送糧時,用塊小手帕包好饃捎給了爹、娘、姐姐。但第二天去的人又把饃拿回來了,還多了半塊月餅。我拿著月餅和饃,淚水一個勁兒地往下流。後來娘回來說,當她從村人手裡接過這個饃時,她和爹、姐也都哭了。工地過節每人半塊月餅,娘一口沒嘗又留給了我。

歲月滄桑,轉眼31年過去了。

「回首往事」小南海情思(散文)

誰能想到,就在6萬多名父老忍飢挨餓、頂風冒雪、拼命奮戰的地方,如今已變成了碧波盪漾、風景秀麗的水鄉,就是這座水庫,蓄水16500萬立方米,灌溉著下游40萬畝良田,還保證了安鋼、電廠兩大工廠的用水。就是這道宏偉的大壩,擋住了放蕩不羈的洹河水,保證了安陽市、縣100多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京廣鐵路的暢通。

也許,這一切父輩們都沒有想到,但31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兒女們不僅看到,而且感受到了。

朦朧的月夜,我漫步在大壩上。湖水像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紗。點點漁燈映在水中,好像一個個倒掛的驚歎號。遠山、小島在薄霧中更增加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耳邊似乎聽到了當年千軍萬馬的呼喊聲,開山劈嶺的土炮聲,抬石打夯的號子聲。又一聽什麼聲音也沒有,周圍的山山嶺嶺、片片小島甚至腳下的土地上,好像到處都棲息著勞動後疲勞飢餓的民工。

我久久地尋覓著,執著地遙望著,夜空中的哪一縷霧靄,是母親當年燒水做飯留下的炊煙?大壩上的哪一塊石頭,又是父親砌上去的呢?

「回首往事」小南海情思(散文)

張尚蘭:於1947年出生於安陽縣安豐鄉林縣莊一戶普通人家。1967年畢業於安陽縣一中,種過田,教過書,做過工。1980年開始走上創作道路,同年發表短篇小說《接老伴》。1985年從安陽縣電機廠調入安陽縣政府工作。1990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先後在《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河南日報》《莽原》等紙媒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三百餘篇,並多次獲獎。1994年任安陽縣文聯副主席並主持工作。1997年出版小說散文集《金秋》,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蛻》。

「回首往事」小南海情思(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