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占领阿富汗全境的苏联为何会有高达41万人的伤亡呢?

阿富汗号称“帝国坟场”,攻占全境只是第一步,并不表示能够稳固统治。事实上,从大英帝国到不可一世的苏联,再到“世界警察”美国,都搞不定阿富汗。

首先澄清一下,即便统计1979-1989年的10年数据,苏军伤亡也不可能达到41万,这个数字反过来14万都嫌多,应该是10万左右比较准确,有的数据称苏军累计伤亡5万余人。

两天占领阿富汗全境的苏联为何会有高达41万人的伤亡呢?

阿富汗的战略位置——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

阿富汗的位置十分特殊,他位于亚洲中南部,是一个完全内陆国家,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接壤,东部与中国和巴基斯坦毗邻,南部与巴基斯坦相连,西部与伊朗接壤,从所处位置看是名符其实的“亚洲心脏”。

阿富汗是一个复杂的国家,与邻国宗教、语言、文化、地理上的关联性很大,有时候被归为中亚或南亚,有时被归为西亚、中东,最准确的说法是“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

美苏全球争霸时期,阿富汗是伊斯兰世界、中国和苏联这三大势力的结合部,因此成为美国和苏联争夺全球霸权的焦点,对苏联而言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制高点。

阿富汗战争的起因——苏联的全球争霸战略

两天占领阿富汗全境的苏联为何会有高达41万人的伤亡呢?

70年代,苏联正是勃列日涅夫当权时期。

老勃是苏联传奇人物,曾被称为“红色沙皇”,在他任内,苏联国力和军力急剧膨胀,达到历史顶峰,与美国的全球争霸也打得不可开交。 对红色阵营国家,他推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大搞“有限主权论”,让其他国家都成为自己的小弟,乖乖听话,不得造次。

这一切都是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美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军力量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并在各地驻军,控制亚欧大多数国家,而苏联在这方面处于弱势,特别是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方面,更是鞭长莫及。

为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老勃打算彻底控制阿富汗这个连接西亚、南亚和中亚的枢纽,进而实现完全打通中亚——南亚通道,南下印度洋,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战略企图。

两天占领阿富汗全境的苏联为何会有高达41万人的伤亡呢?

阿富汗战争的经过——两天战争,十年泥沼

苏联从1973年开始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包括扶持激进政党、大搞经济输出、军火输送——这也是美、苏两国常用的手段,先扶植渗透,不听话再大棒教训。

阿富汗的祖上也强大过,不甘被苏联控制。1979年9月,时任政府总理阿明发动政变,成了阿富汗新领袖,他上台后推行“去苏联化”政策,处处跟苏联作对,一点不给老大哥面子。

苏联一看小弟不听招呼,提醒敲打也不管用,便决定大棒加身,发动战争。

1979年12月中旬,苏军集结完毕。

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这些苏军搞了一次完美突袭,27日晚便攻占阿富汗首脑机关和重要部门,干掉阿明,扶持了傀儡政权。

然后,被扶持上台的卡尔迈勒对外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请求苏军入境平叛。

两天占领阿富汗全境的苏联为何会有高达41万人的伤亡呢?

老勃哈哈大笑:美国佬搞清楚哈,我苏联是应邀平叛,这不是侵略!这不是侵略!

28日起,陈列在阿富汗边境的苏联大军7个师8万余人,分东、西两路发动钳形攻势。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而苏联财大气粗,双方武器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阿明控制的政府军(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没有螳臂当车,基本不抵抗,就投降了。

苏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没有费一枪一旦,只用1个周就占领了阿富汗全境,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全程碾压式胜利。

阿富汗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但又是刚刚开始。

两天占领阿富汗全境的苏联为何会有高达41万人的伤亡呢?

苏军占领阿富汗全境后,开始对阿富汗境内反政府武装发动全面打击和重点清剿 ,但尽管攻势很猛,成果却很不突出,因为阿富汗境内多山,反政府武装利用复杂山地、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开展山地游击战,苏军的摩托化部队难以发挥兵力和兵器优势,根本占不到便宜。

1982年11月,老勃仙逝;1983年时,各路反政府武装联合成立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有了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的他们更加难以消灭,形势向苏联不利方向发展;到1985年底,侵阿苏军达到12万人,反政府武装依然有10万人,还有越打越精神、越大越顽固的迹象。

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不仅遭遇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也遭到强烈谴责和反对,一些同情阿富汗的国家向反政府武装提供援助,加上美国背后支援,苏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两天占领阿富汗全境的苏联为何会有高达41万人的伤亡呢?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内外交困,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

双方边打边谈,终于在1988年4月达成协议,苏联分阶段撤出阿富汗境内的全部军队,1989年2月,苏联撤军完成,侵阿战争结束。

历史无数次证明,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永远不会取得最终胜利。侵略者可能会一时得意,但终究会付出惨重代价,永远不要忽略一个民族保家卫国的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